APP下载

以产兴业 脱贫增收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产业扶贫红红火火

2019-11-15卞瑞鹤通讯员孔德贤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21期
关键词:平原示范区菊花

本刊全媒体记者 卞瑞鹤 通讯员 孔德贤

祝楼乡新城村河南省仕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温室大棚里,一朵朵紫色蝴蝶兰花开得十分娇艳;师寨镇许堂村秋韵菊花种植基地,一簇簇菊花竞相开放,散发着阵阵芳香;桥北乡盐店庄村“食用菌大王”蒋红超,一边查看平菇的长势,一边为眼下的大好行情兴奋不已……深秋时节,记者来到河南省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简称平原示范区),一个个扶贫产业红红火火的发展势头让人赞叹不已。

近年来,平原示范区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围绕产业发展做文章,积极转移就业,努力促进创业,描绘出了一幅精准扶贫的美丽画卷。

产业助力脱贫致富

每天,李根学的主要工作是将一朵朵蝴蝶兰插好、打包,然后装上运往全国各地的货车。李根学是祝楼乡新城村的贫困户,因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家中也因此欠下不少债务。“去年,帮扶干部介绍我来这里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活不累,并且还在家门口。”说起自己这份“拈花惹草”的工作,李根学一脸开心。如今,像李根学一样在河南省仕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干活的贫困户,不低于10户。

“你别小看这菊花,可是我们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俺家3口人,在这里干活,年底就有望脱贫!”见到记者,在这里干活的贫困户宋治华高兴地说。宋治华在秋韵菊花种植基地干浇花、薅草等杂活,每月工资2000多元。

一朵小菊花,如何做成了扶贫大产业?秋韵菊花种植基地负责人李慧管介绍说,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进行带贫。目前,直接带贫7户27人,户均年增收1.8万元。不仅如此,基地还为周边贫困户设置季节性公益岗位50个,每年人均可增收1万元。

今年36岁的蒋红超,是盐店庄村第一批被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早些年,蒋红超的父亲腿部残疾,母亲因糖尿病并发症视力受损且双脚无法行走,于2015年去世。加上孩子多,蒋红超只能选择在家务农,生活非常艰难。2017年10月,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扶下,蒋红超筹资盖了7座温室大棚,还成立了益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目前,这些大棚产出的食用菌年产300吨,蒋红超每年净收入20万元。

正是这一个个蓬勃发展的扶贫产业,给无数贫困户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因地制宜谋产业

在产业发展方面,平原示范区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带乡、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着力建设现代化中央商务区、特色生态休闲区、高端产业区。总投资70亿元的王府井商业小镇涵盖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综合商业及学校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商业、休闲、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商业小镇。

平原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军介绍,平原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致力于打造郑州市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后花园”。目前,以建华米业为代表的水稻种植面积4.4万亩;以桥北乡马庄村的千亩韭菜项目为代表的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以桥北盐店庄、美景农业企业为代表发展的桃树种植面积1.1万亩,梨树种植面积1200亩,葡萄种植面积1000亩。

目前,平原示范区形成了三月看桃花、油菜花,四月观槐花,六月到十一月摘桃子、葡萄,三季飘香,半年有果的现代生态农业经济。

师寨镇许堂村竞相开放的“扶贫菊”

创新模式促产业

位于韩董庄镇杨厂村的由甲田扶贫基地,总投资5000万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与思念千味央厨公司签订长期订单,主要生产果蔬制品。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带动贫困群众38人就业,年均每户增收8000元。

桥北乡尤拐村的豫康草坪基地,流转贫困户土地近60亩,带动贫困户短期务工50人,年收入1万元以上;安排长期务工21人,年收入2万元以上。

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取得自身良性发展的同时,具有强大的带贫能力,与平原示范区创新模式促产业的举措休戚相关。

近年来,平原示范区金融部门加强与中原银行、原阳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加大扶贫贷款放款力度,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瓶颈,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平原示范区共发放“企贷企用”金融扶贫贷款6260万元,带动贫困户1227户,每户每年实现增收2000元至3000元;办理“户贷户用”小额信贷525万元,带动贫困户206户。

任军介绍,平原示范区积极探索“科技+金融+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4+1”产业扶贫模式,从示范区挑选出20家优秀企业,与15个贫困村、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结对子,通过项目建设、金融支持、技术服务、转移就业、入股分红等不同形式,吸纳贫困户就业,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多渠道增加困难群众收入。

打造品牌兴产业

宏达木业有限公司位于韩董庄镇,这是一家全国扶贫龙头企业,企业生产的“光强牌”胶合板是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海内外17个国家,年盈利上亿元。近年来,宏达木业先后带动平原示范区6个村庄36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户均年收益4000元。

作为原阳大米的代表,位于原武镇的河南著名商标“赵建华大米”,有“中国第一米”之称。近年来,公司不忘初心,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带动107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户均年收益4500元。

位于桥北乡的盐腾专业合作社种植的万亩桃园,2019年桃园挂果5000亩,产量3000万斤,销售额约700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被称为“中原第一桃”。每年春天桃花盛开,这里风景无限,游人如织。桃子熟时,客商更是络绎不绝。这一产业的兴盛发展,直接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户均年收益10万元。

“近年来,我们持续强化品牌战略,着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农产品,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任军说,“目前,示范区1217户贫困户已经达到两项产业全覆盖,户均年收益近8000元。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平原示范区菊花
那一片平原
菊花赞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平原的草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雏菊花
浪起山走
赏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