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的政务信息化架构治理实践

2019-11-15徐俊王宇轩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年19期
关键词:政务架构项目管理

文/徐俊 王宇轩

1 背景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升温,各地政府对大数据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也不断提升。与之对应,“信息孤岛”、“整合难度大”、“重复建设”、“绩效难以度量”等问题,仍是影响政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障碍。进一步理顺各部门、各项目、各系统在信息化工作中的关系,更高效的推进多方协调参与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更前瞻性的在大数据背景下推进新技术应用和业务变革。

2 政务信息化架构治理

信息化从“乱”到“治”是一个持续优化的治理过程,而这其中以体系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为指导开展的架构治理,是解决“顶层设计不足、整合不足、标准不足”的重要工作。信息化架构治理,是指在组织目标体系架构下,通过机制设计、主动干预、动态评估矫正等手段,保障信息化工作在多方参与的情况下协调、有序向战略目标演进开展的持续性工作。有别于日常事务性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信息化架构治理工作有“全局目标导向”、“多元参与”、“阶段渐进”等特点。

2.1 规划落地,促进全局目标导向下的多方协作

传统信息化项目管理、工程管理、监理、运维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聚焦在信息化工作的局部范围或局部过程。从目前政务信息化建设趋势来看,强调整体性目标,聚焦在系统间有序整合发挥合力,难点在于面向现状问题逐步向目标架构有序演进。依照业务目标,开展信息化架构治理工作,保障目标架构有序落地,促进各类信息化工作同步协调和共同提升,变得尤为必要和迫切。相关推进机制设计需要结合公安信息化现状进行治理操作规则的细化,真正高效的引导相关工作操作落地,避免理解偏差、各自解读,恣意发展无法形成合力。

图1:大数据导向的架构治理体系图

2.2 规范管理,强化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技术控制

信息化治理工作,是在整体目标架构要求下,整体性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保障。治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探索性。一方面要求通过专业团队从理论、方法的引入,与公安发展目标结合,形成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案。另一方面,需要专业团队作为整个工作推进的参与方,在现状基础摸底、治理过程跟踪、治理情况评估矫正等方面,开展专业第三方评估工作。保证整体信息化工作在向目标演进过程中“方法清晰、过程可控、成果可量”。

2.3 资产沉淀,以架构为核心促进信息化资产固化和优化

政务信息化工作涉及多主体的协调配合,包括信息化管理部门(科信处)与项目建设部门(各警种)、市局与区县局、科信处内部各专业管理部门等建设和管理主体,涉及承建方、监理方、测评方等专业服务团队,内容更是包罗万象。面对这种多元复杂环境,一方面通过设计和细化形成相关的治理细则和规范。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建设信息化全过程治理平台实现流程和过程产出的电子化,可视化呈现治理工作成果,提升治理效率和效果。

3 数据导向的架构治理模型

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是以单一系统建设为标志,衡量其建设成效往往是从系统本身质量为出发点,这也造成了信息化建设中对全局考虑不足导致系统间交互性差的问题。为改变这种状态,从面向应用建设转变为面向数据建设的新模式,依靠架构治理工作保障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化体系的良性建设。大数据导向的架构治理体系如图1所示。

从实施流程来看,项目管理工作是架构治理工作开展的依托和抓手,围绕项目申报、实施、验收、评价等全生命周期,将治理手段贯彻于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加强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另一方面也避免对项目造成过多的干扰。

3.1 共识先行,开展前期架构辅导

根据信息化整体规划,形成架构治理工作指南。通过指南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以数据为核心的建设思路和操作路径。将规划中的目标、远景转化为可操作的治理要点。通过要点化实现对治理要求的显性化。在此基础上开展架构治理的宣贯辅导工作,帮助项目建设部门了解架构、理解架构治理要求、帮助在项目初期按照统一的架构要求进行策划。

3.2 严把入口,实施立项架构评审

架构治理工作在项目前期主动介入,在申报阶段按照架构治理要求,开展架构符合情况的初审,针对项目在整体架构的位置、与相关系统的管理、对公共能力平台的复用和对接等进行审查,形成项目的治理意见,作为后续项目持续跟踪评价的重要内容。

3.3 重点跟踪,推进项目过程跟踪

通过治理跟踪表,对各项目的治理要求在建设过程中的响应情况进行跟踪。跟踪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阶段性跟踪,即在项目启动、需求确认、设计评审、测试上线、试运行等节点,开展治理要求响应情况的跟踪。一类是周期性跟踪,即按照时间节点如季度、月、周,对项目对治理要求的响应情况进行跟踪,可结合项目的监理工作进行,减少对项目实施的干扰。

3.4 形成闭环,落实架构符合度评估

在验收前对项目对架构治理要求的响应和实现情况进行架构符合度评估,通过量化的方式形成该项目的架构符合度,作为项目验收的重要考核内容。

4 架构治理工作的导入路径

治理不同于管理,体现出“多元参与、柔性协调、动态优化”的工作理念和思路。相对于政务信息化“通常不是‘一张白纸’,需要修旧利旧”、“往往不是单一部门建设,需要协调各类参与方”、“随着政务新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不断动态调整”等特点,更加适合利用治理的思路和方案推进整体发展。从导入的路径来看,架构治理包括共识、导入、内化三个阶段,并不断的迭代循环。

4.1 共识阶段

是指面向高层领导、项目管理人员、项目建设部门、项目承建单位等相关方在内达成共识的阶段,包括针对规划目标、共性问题、治理要求等形成治理共识,这是开展治理工作的前提。在这个阶段首先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作为保障。其次,需要在规划目标、核心概念、治理要求等层面形成一致性的定义和操作指南。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提炼出形象、简单的架构“口号”,如“五个统一”、“123+N”等,帮助快速形成认识。第三,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展不同层面宣贯和辅导,帮助相关方快速形成共识。

4.2 导入阶段

需要结合科学的架构治理方法,针对组织实际设计相应的架构治理流程和机制,固化响应的操作模板,配套相应的治理工具。这一阶段工作,类似于管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和导入阶段,可以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参与设计和导入。

4.3 内化阶段

通过一阶段架构治理工作的实施,相关治理目标、治理要求、操作方式等在组织内部信息化工作中逐渐内化和固化,变成自发自觉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前一阶段实施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结合新的发展目标的提出,驱动治理工作进入下一个迭代循环,不断的迭代完善。

5 总结与展望

大数据背景下,政务信息化更强调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通过引入架构治理工作,为将大数据导向的建设目标有序落地,提供了有益的思路。通过实践探索,通过架构治理工作从落实目标、促进共识、全过程评估反馈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同时在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治理要求的粒度选择、治理服务的持续性、引入自动化工具化提升治理效率等问题,也将在后续的工作和思考中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猜你喜欢

政务架构项目管理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一种基于FPGA+ARM架构的μPMU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