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自然崇拜对日本美术的影响

2019-11-15上海大学200444

大众文艺 2019年21期
关键词:妖怪崇拜时代

(上海大学 200444)

一、以自然崇拜为基础的日本信仰

自然崇拜是日本最古老的、最根本的宗教信仰。安田喜宪曾将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将原始时代以来的日本文化称为“森林的文化”,而“森林和海洋的文化”则从绳纹时代开始,这种命名方式体现了自然之于日本的重要作用。与自然的息息相关滋生出日本人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原始日本人相信“万物有灵”,“将依据自然规律而演变、生成的现象、事物,作为不可思议的力量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将各种自然现象、动植物以及人类中的佼佼者神格化,由此产生诸多自然界和人世间的神灵;并“习惯将人间神以外的各种神也都一并人格化、祖神化”,而最终形成原始的泛神论和多神信仰。

自然对力量主导着日本人进行宗教上的探索,“引起人们发生宗教观念的对象是那些与人类日常生活有经常利害关系的自然对象”。原始人类以自己有限的生存经验、心理和生理行为来判断自然界的现象或物体,并通过幻想给它们加以意识,使得其被被附加上超自然的成分,并被人格化。例如对日、月、山、河、土地、风、火等的神话和崇拜。如此被建构的自然神灵有几种类型:一、给原始人群带来好处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被认为是具有善意和保护力的神灵;二、给原始人群带来危害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被幻想成恶意的、与人为敌的恶魔;三、在原始人群看来有时善良、有时凶恶,即带来好处、有时又带来危害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则被原始人群赋予了喜怒无常的神性。

《古事记》的“卷上”与《日本书纪》的“神代卷”中记载了日本众神的故事,这些神总称为八百万神,由此可见日本神灵的众多。原始日本人对神的崇奉体现在创世神话上,根据《日本书纪》的记载,伊耶那岐神和伊耶那美神结合生出“大八洲国及山川草木”,即诞生了日本的国土和万物。

这样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渗透到古日本的政治生活当中。氏族社会时期的日本盛行神明崇拜,除了自然神,氏族神成为祭祀的重要对象。氏族神包括本氏族的始祖、祖先以及去世的近亲。在氏族部落中,“氏上”是连接人与神的中介者,负责祭祀氏族神,宣布神的权利和义务,也凭此成为氏族首领统帅氏族,从而形成“祭政合一”的政治。大约在弥生时代(公元前3-公元3世纪)前期,在对神灵的祭祀活动中,原始神道教逐渐形成。但直到5世纪神道尚没有正式的名称,亦没有具体的教义和严格的规范。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神道中的众神。从神格上,他们可分为自然神、造化神和人格神。从时间上,可分为天神、地祇两大类。从神之住所上,可分为高天原之神、中津国之神和黄泉国之神。从神祇的作用上分,可分为和魂、荒魂、幸魂、奇魂四种。其中,和魂是神灵在静态时所表现的宁静和平的状态,具有温和仁慈之德。荒魂是神灵在动态时所表现出的积极斗争的状态,具有勇猛进取之德。二者是神灵作用的两个主要方面,常常表现在同一神体之中。例如山岳神,它即会以毒蛇猛兽的形态出现,兴起水旱蝗虫、火灾疾病;也会提供药物等有用财物,保佑安宁、丰收。

与神祇一样,日本的妖魔鬼怪同样浩如烟海,这同样源于万物有灵的观念和自然及鬼魂崇拜。在日本宗教里,“神”是对畏惧、崇拜对象的称呼。类似神的概念还有“灵”(tama)和“阴魂”(mono)。“灵”指游历的灵力,附着于包括神在内的一切事物上,成为它们生命力之根源。“阴魂”指死灵、生灵,死去生灵的魂便是鬼魂。上古日本人将所崇奉尊敬之灵奉为神,尚不及这种资格的或者被他们所畏惧的被定为“阴魂”,而他们所幻想的作恶多端、带来灾难的灵被定为“恶灵”。根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记载,黄泉国中住着无数凶神和恶灵,人间也时常有妖魔横行。这就是日本的鬼怪的起源。1

多神和怨灵或许可以概括日本古代的精神世界,日本古人习惯将现实发生的各种迹象与神祇降幅或恶灵作祟联系起来。尤其是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年代,各种天灾人祸被视为恶灵鬼怪所为,政治事件也被披上鬼魅的薄纱。恒武天皇相信“重道天皇为祟”而致使亲人的连连病逝,为“避祟”而迁都平安京。为了镇压众多鬼怪,朝廷设置专门的巫师——阴阳师,其权利至平安时代而达到顶峰。《平家物语》、《竹取物语》等写于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贵族和平民受妖怪侵扰的故事比比皆是。恶灵妖怪也成为艺术创作(绘卷、大和绘、浮世绘等)中经常出现的创作题材。

二、自然崇拜对日本美术的影响

1.对密教美术的接纳

密教神祇的雕像和绘画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之一就是其诡谲神秘的氛围,许多神祇多面多臂的造型,甚至丑陋忿怒的相貌。自然的两面性以及好坏、善恶对立统一的观念令日本人对密教美术产生跟多的理解和包容,而以呈忿怒相的神祇来镇压、降伏邪魔外道的教理刚好契合日本人的宗教诉求,在“百鬼夜行”、人人惶恐妖魔来袭的平安时代,这些与美相距甚远的忿怒神反而另日本人感到异常的亲切,成为美术作品经常出现的题材。例如金刚、力士、明王、诸天的雕像和画像等。

以不动明王雕像为例。不动明王不动明王“示现极恶丑弊身也……我下劣卑弊之身,亦是怖魔之义”。其信仰传入日本后迅速被日本人所接纳和追捧,成为与观音、地藏菩萨同样受欢迎的佛教神祇,“与他们三分庶民的追捧也不为过”。日本真言宗的始祖空海一生致力于推广密教信仰,并积极从事密教艺术的创作。据传为其所雕刻的不动明王和观音菩萨像均超过200尊,阿弥陀如来和大日如来像则均不到50尊,而据传为其所绘制的不动明王画像则超过70幅,远远多余其他神祇、曼荼罗题材。日本目前有超过240尊不动明王雕像遗存被列入文化遗产。从纵向来看,这些雕像的建造年代上至平安时代,下至江户时代。从横向来看,日本47个行政区划中,除了青森县、德岛县、宫崎县、冲绳和北海道,其余42个都、府、道、县都有不动明王雕像的遗存。由此可见,不动明王造像在日本的分布是相当广的。2即使到现在,日本各地的不动明王道场都会定期举办修法仪式,许多信徒亦会定期参拜。

2.鬼怪题材的盛行

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使得日本产生了“八百万神”与无数妖怪。狰狞恐怖、丑陋邪恶的妖魔鬼怪成为文学、艺术钟爱的题材。日本最初的妖怪画是“玉虫厨子”(制作于650年左右)上的描绘鬼的图(这部作品本身就是日本最古老的绘画)。镰仓时代妖怪画的遗存较多,比如专门描绘鬼怪的《辟邪绘》、《饿鬼草纸》(图13)、《地狱草纸》(图2)等。此外表现历史、民间故事的绘卷中也有妖怪登场,例如描绘平治之乱的《平治物语绘卷》中出现了鬼、天狗,以及地狱的场面。这种对妖怪题材的热衷一直持续到平安时代,葛饰北斋、歌川国芳、月冈芳年等浮世绘名家创作了大量的妖怪浮世绘。狩野派(宫廷画家一派)的画师中也有人参与妖怪画的创作,例如鸟山石燕从自己以前的画和恶搞作品中挑出一些出版了《图画百鬼夜行》系列。

图1 饿鬼草纸(部分) 镰仓时代 京都国立博物馆

图2 地狱草纸(部分) 镰仓时代 京都国立博物馆

图3 力士伎乐面 七世纪后半 东京国立博物馆

图4 蛇能面

除了绘画和雕塑,面具艺术中也显示出与自然崇拜的联系。最早的伎乐面具是表演者在表演伎乐——伎乐是一种与佛教有关的乐舞,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于公元七世纪前期传入日本——时必须佩戴的面具。伎乐面呈现不同角色的喜、怒、哀、乐的不同情绪。其中,表现金刚、力士、婆罗门、迦楼罗等佛教神祇,以及胡人等人物的面具,被刻画成忿怒之相。这些面具在呈现忿怒的同时,也表现了喜悦,呈现出一种较为复杂的,喜怒并存的面貌——它们的眉眼部分被刻画成,眉头紧皱,眼角上扬,恍若怒目而视的样子;而唇部则被刻画成,嘴唇却微微张开,嘴角大大上扬,呈喜悦大笑之态(见图34)。与此同时,但戴上这些忿怒丑陋面具的演员表演的也是令观众捧腹的幽默的角色。悲喜、善恶表现的统一其实是自然崇拜在具体艺术形式上的体现。

此外,能面也表现大量鬼神、妖怪的恐怖丑陋的面容。能面氛围翁面、老人面、鬼神面、女面、男面、灵面、特殊面等几大类型,其中鬼神面、灵面即是表现鬼神、妖灵的面具(如图45)。可以说,这些神情怪诞、面容丑陋的妖怪面具是万物有灵的直接反映。

3.现实题材对黑暗社会的反映

在鬼怪题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艺术中出现了许多反映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中最早的作品之一要数《鸟兽人物戏画》(图56)。《鸟兽人物戏画》的创作者为平安时代的天台僧鸟羽僧正(1053-1140),他人出身皇族,早年出家。该画表面看是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青蛙、猿猴和兔子等动物嬉戏玩耍的样子,但实则是用动物的言行来讽刺贵族、僧侣奢侈糜烂的生活。

由于鸟羽僧正本身的身份、地位及涵养,因此其运用了漫画表现手法温和的表达了对上层阶级的不满和嘲讽。而之后的绘画则出现更多对现实社会黑暗面的刻画。例如福富草纸就描绘了上层阶级欺负下层百姓的画面。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中更经常出现血腥的杀人场面,那些不同于普通描绘日常生活的,主题大多是鬼怪杀人、英雄杀妖怪或战争等血腥场面的浮世绘被专门称为无惨绘。

在当代日本,也有许多乐于表现社会问题的艺术家,会田诚即是其中一员。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战争、自杀等社会问题,并用血腥暴力的表现方式。《切腹女子高生》反映了日本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面临经济泡沫时,全国范围内自杀率升高的社会问题,隐喻日本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杀。《食用人造少女·美味女孩》系列则揭露了日本市场对女性的病态消费。

图5 鸟兽人物戏画(部分) 鸟羽僧正 平安时代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

三、结语

同任何文明一样,日本民族的宗教信仰起始于对自然的自然崇拜。日本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植被水产资源,令日本人赞叹自然之魅力,接受自然之馈赠;而岛国的孤立、自然灾害的频发,则令他们对自然产生无上的敬畏。相较于其他地区或国家,日本人从古至今就与自然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关系。

自然崇拜的核心内容是“万物有灵”。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日本的众多神祇、妖怪。而许多神祇具有丑陋、恐怖的面容和神性,这反映了自然惠赠与毁灭的对立统一。在此基础上日本人与真善美相反的丑陋黑暗变得易于接受。这样的信仰基础毫无疑问对日本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怪力乱神题材在文学艺术作中大量出现,反映社会现实血腥、残酷的一面也成为艺术家乐于表现的主题。对于怪诞、丑陋神祇的包容也使平安时代的日本人迅速接纳了从中国传入的密教与密教美术中的多面多臂神和忿怒神。这些神祇迅速与日本本土鬼神文化融合,完成了日本化的转变。这些影响反映在美术中,便是鬼神、黑暗题材的百花齐放。当然自然崇拜对日本美术的影响还有很多,比如探求自然世界存在方式的“物派”在日本的兴起等,在以后的研究中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

注释:

1.这时“神”与“鬼魂”的界限还很模糊。大约从奈良时代开始,随着律令制度的确立,和神佛习合的发展,古代的神灵观念逐渐发生改变,“神”与“阴魂”区别开来,并各自固定化。(王守华,王蓉.神道与中日文化交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92.)

2.该数据通过统计日文专著《国宝便覧.国宝別冊》(毎日新聞社「国宝」委員会事務局编,東京毎日新聞社于1967年出版)、《重要文化財第3巻 雕刻Ⅲ 菩萨2·明王》(毎日新聞社「重要文化財」委員会事務局编,東京毎日新聞社于1974出版)、《总览不动明王》(佐和隆研著,京都法蔵館株式会社于1984出版)的相关记载整理而成。

3.图1、图2的来源:田中一松.日本絵画館4镰仓[M].東京:講談社,1980:81,83.

4.图3来源:水野敬三郎.日本美術全集第2巻 法隆寺から薬師寺へ[M].東京:講談社,1990:70.

5.图4来源:老阿更.与鬼神对话——日本神秘幽玄的艺术“能月”[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 nt/17/0204/22/156610_626555163.shtml,2017-02-04/2019-08-27.

6.图5来源:淳道字画网.日本漫画的鼻祖——《鸟兽人物戏画》甲卷全图[EB/OL].http://www.chundaozihua.com/article-5189.html,2017-02-06/2019-08-27.

猜你喜欢

妖怪崇拜时代
中國村莊名稱與自然崇拜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妖怪来了
我的爸爸是超人
妖怪来了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