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流动:权利还是义务

2019-11-15

长江丛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师资流动权利

重庆师范大学

教师流动是推动教师资源合理分配,促进教育水平均衡发展的重要方式。国外对于高校教师流动的研究最早源自于中世纪时期。由于当时高校初步形成,对大学教师的需求增加,行业内的竞争特性与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拉丁语的通行,都为大学教师流动提供了便利。中世纪时期至二战开始阶段,由于社会稳步发展,教师职业较为稳定,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且各大高校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相对稳定的师资力量,因此是教师流动相对低谷时期。二战之后,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为教师流动的新热潮提供了语言基础[1]。我国关于教师流动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战局纷乱,周朝失去独霸的天子之位,各诸侯国纷纷崛起,政权旁落,官学衰退,私学兴盛。官学没落后,负责教学的文官开始从宫内流落至宫外各地,即最早的教师流动。

一、教师流动的根本宗旨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教师流动,是指教师在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转变或者是行业内的不同单位以及不同岗位之间发生流动的现象[2]。合理的教师流动可以使师资力量实现有效地、均衡地配置,从而推动教师在校际间、地区间的均衡化发展。学校作为教育组织机构,机构内的成员流动,即教师流动对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从教师自身来讲,教师也需要通过更换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学习新的知识、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学校和教师单纯的将教师流动当作一项硬性指标来敷衍或者将其作为获取晋升的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第三十条指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的义务主要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为了保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学校有义务促进教师合理流动,要努力维持高水准的师资力量,提高师资力量的优化配置。同时,学校也有权利招聘新教师,更换新鲜血液,促进师资力量的壮大。学校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基于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来考量,任何组合或个人都不得以私人或其他原因扰乱教育教学活动。学校为避免人力资本的流失风险,提出了高工资、高待遇以及职称诱惑等留住教师,部分学校使用行政手段,比如扣留教师档案、增加教师流动手续等方式阻止教师外流。这种阻碍教师流动的行为是不合理的,不仅阻碍了教师的个人发展,也阻碍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国家、学校应该正确引导教师合理流动,必要时使用行政手段,保证教师选择流动或者不流动的权利。

二、教师流动是教师自身合理配置资源的权利

教师之所以选择流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利益的驱动。物质基础是是推动教师选择流动或不流动的基本动力。虽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经济利益的差距势必会导致人才的流动,教师流动的方向也会倾向于经济发展迅速、条件优渥的地区。其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当教师的物质基础得到满足之后,会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为希望得到尊重。教师希望在一个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才能的岗位上,自我价值能够得到重视。最后,教师流动的最后一个原因是教师工作环境的影响。长期固定的教师团队容易形成学术权威和定性思维。

教师在流动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流动是教师必须做出的行为,还是教师可以选择的行为?如果是教师必须做出的行为,那么,流动是教师必须遵守的义务;如果是可以选择做出的行为,那流动就是教师的自主权利。从宏观的角度对教师权利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教师作为普通社会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二是教师作为教育者所享有的个体权利。首先,教师是社会公民,拥有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进行科学研究及文化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教师流动是教师进行科研创作和文化活动,提高自身技能和素养的活动。因此教师流动是教师可以选择的自由权利。此外,《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即教师可以选择做出流动或者不流动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保护高校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行为是受到法律所保护的。最后,教师的权利还包括学术自由权。学术自由不仅包括科研自由,也包括学术交流的自由。因此,学术自由权也包括教师流动的权利。

三、教师流动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师流动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终身制观念,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提高和文化交流,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水平。而传统的教师终身制观念导致了“一教终身”观念,很多教师安于现状,不利于教育的交流与融合。虽然教师有权利选择流动或者不流动,但是国家提出推动教师流动政策,学校鼓励教师流动,有利于改变教师观念。教师即使选择不流动,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充实自我,改变、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我国高校教师的流动意愿不强,甚至出现了不愿流动的情况,主要是高校教学任务与中小学相比,较为轻松,科研项目条件便利,教学环境舒适,社会地位较高。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全面推动教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推广教育辐射、推动教育前进的主要动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提升和进步。而教师的提升除了提高自身素养外,还需要学习和吸收新鲜的知识和教法。教师流动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和素养,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知识的融合与发展,有利于推动教育水平的均衡化发展,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国家颁布的一系列人才建设工程和人才建设政策的规定,都是为了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为了早日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国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四、教师流动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师流动不仅是教师自身选择的权利,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教师的合理流动有其积极意义,比如促进师资力量的平衡,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福利,推动地区间、校际间科技文化水平的交流与融合以及改善教育水平不均衡现状等。但是不合理的流动会导致地区间、校际间师资力量差距拉大。教师流动作为教育师资力量配置均衡化的一种重要操作模式,是大势所趋,但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并实现这个制度的现实操作与完善,还有很多需要配套的政策和制度。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不断地研究教师流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不能仅采取各种应急的、短期的治标之策,更应该着眼于长远,建立一套长效机制,以科学有效的政策和操作方案引导教师自觉自愿流动到其他地区或学校。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师流动更加合理、有序的进行。因此,推动教师合理流动是十分必要的,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引导和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是国家和社会发展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执行并促进这一政策的顺利进行是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师资流动权利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我们的权利
流动的画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权利套装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