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短期支教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其价值多维分析

2019-11-15

长江丛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支教思政理论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随着城乡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加上偏远地区融入城市的必然趋势和现实需要,现实情况呼唤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融入短期支教中。短期支教成为思政课实践的新途径,思政理论也成为短期支教的理论指导。将两者有机结合,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发挥思政理论的作用,对支教地学生、大学生和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

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导致地区间特别是西部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同时大学生需要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和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在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号召下,大学生不计物质报酬,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技能和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自愿投入到偏远落后地区提供教育服务。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是指在支教过程中开展法治教育、公民教育、三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主义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行为习惯教育等等。在短期支教活动中,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大学生对支教地学生进行思想、行为的价值引导,帮助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民素养,增进对法律法规、国家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技能、增长才干、了解社会与国情,还满足了偏远地区学生成长发展和融入城市的需要,也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与实施。

二、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驳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通过深入基层,在实践中加强理论认识、磨炼意志、升华情感、坚定信念,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引导支教地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远大理想和报国志向,实现教育扶贫中扶志与扶智的统一。

第二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知、情、信、意、行五要素的互动发展过程中,人的思想品德不断形成与发展。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通过传递理论知识、激发支教地学生情感,使支教地学生将知识内化自己的信仰和意志,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同时,大学生在支教活动中,通过实践的检验获得亲身实践过的理论知识,也增强大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信念。因此,不论对于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只有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实施思想道德规范,才能巩固加强思想品德的每一个要素。

三、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多维分析

(1)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支教地学生融入现代社会与城市发展,推动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正确三观。随着城镇化的脚步日益加快,城市成为劳动力的聚集地,偏远地区的学生逐渐融入城市是他们成长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法治教育、城市规章制度及生活常识的缺乏使他们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遭遇困难。因而,大学生的支教课程中设置针对这种情况设置相关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当地情况,通过大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公德、城市社交礼仪、法律案例等实用性知识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抵制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风气,提高学生的的城市适应性和现代人意识,增强对城市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顺利融入城市社会。[2]除此之外,偏远地区的学生相比城市学生的物质水平与精神生活相对欠缺,他们对物质需要的追求满足使他们的精神世界相对荒芜。因此,大学生短期支教中设立的思政课程能够帮助支教地学生调节学习压力、不良情绪和人际关系等等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大学生自身为榜样培养学生自强自信的品质,激励学生自强不息;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

(2)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和坚定理想信念,担负起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往往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使得思政理论在变化的现实面前缺乏说服力和实效性。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作为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途径,能够改变高校思政课堂“一言堂”的局面,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从大学生自主地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到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大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与现实联结起来,在实践中检验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加强对思政理论的理解与认同,提高大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理论素质,为以后师范生投入到教学中奠定良好基础。在短期支教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实践也能促进大学生洞悉国情、了解社会,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同,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3)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弘扬主流意识、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社会价值就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对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政治上,大学生在短期支教中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将先进的思想观念带到偏远地区,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给支教地区的学生,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加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信念。同时大学生传播理想信念的过程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和再教育的过程,大学生自身对理论的认识和政治信仰也进一步加深和加强。大学生在短期支教过程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这种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也能促使他们坚定自己的做法,坚守政治信念。在经济上,大学生通过在短期支教中融入思政教育,为国家经济建设培育了可用之才,提高支教地学生对经济现象的认识,唤醒支教地学生为知识的渴求并树立为经济建设而努力学习的理想目标,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上则表现在它传达的奉献精神和支教过程中言行举止所展现的道德风貌都能在社会中渲染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促进支教地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进一步提高。

短期支教活动作为思政课程的新的实践形式,对支教地学生、大学生和社会都有着多重价值。因此,在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中,我们要积极融入思政课程,用思政理论指导短期支教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最大价值。

猜你喜欢

支教思政理论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大山深处的“课堂”——支教青年:反倒是我们受到了教育
福建师范大学连续7年支教留守儿童
思政课“需求侧”
“90后”女孩尼泊尔支教:跋涉千里的修行成长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