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现状

2019-11-15苏海鸣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上海200093

电影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音乐

苏海鸣 (上海理工大学 沪江学院,上海 200093)

电影音乐的艺术流变与演化是和时代脉搏、政治背景、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科技创新以及音乐创作理念与技法的不断变化息息相关的。中国电影产业在改革开放之后这40多年中经历低潮又重生。近10年来,中国电影的年产电影总量和年度票房收入逐年递增,每年都在不断打破历史纪录,中国电影创作已逐步走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中。

一、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趋势

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经历改革开放、加入WTO等社会重大历史转折之后在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在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频繁的机遇中,中国电影音乐的创作风格、创作群体、创制技术以及行业分工等各方面都体现出巨大的变化。

(一)创作风格从简单朴素逐步走向个性多元

随着电影题材、体裁与类型的多样化,电影的商业性与娱乐性加强,以及时代变迁中观众的审美标准与欣赏心理的变化,电影音乐也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发展。传统民族音乐、现代流行音乐、西洋古典音乐等各种音乐风格都成为电影音乐创作的素材,通过组合、拼贴、改良、创新等各种手法编织成复合式多元化的个性音乐。

(二)创作群体从单一型走向多面手

一方面,电影音乐创作者的创作方法随着技术进步开始从传统作曲手法过渡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作曲手法,作曲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古典音乐作曲基础,同时还要对古今中外各种音乐类型有一定了解;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的发展使得音乐创作者具有多重身份,电影音乐创作者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曲家,而是扩大到流行音乐人、摇滚乐手等更加宽泛的领域,同时能驾驭现代计算机音乐制作、电子合成器等先进科技手段。

(三)创制技术从传统走向数字

传统土法炼钢时期作曲者需要靠手写乐谱,并需要对照画面记录音乐出画与入画的位置之后再开始创作。现在,在数字科技的帮助下,作曲者可以直接在电脑平台上通过专业化电影音乐制作软件的帮助来顺利完成这一切任务,如果中间出现变化或改动,通过计算机操作会更加便利与准确。

(四)行业分工从粗放走向细致

作曲家开始成立个人工作室并聘请助手,成立了作曲团队,进行了明确细致的分工合作,打破了以往作曲家一人包办整个电影音乐创作、制表、抄谱、监督演奏、协调内外事务等烦琐的过程,而能将自身解放出来,专注于和导演探讨、理解电影的主题与内涵、电影与音乐的关系等重要问题,有助于电影音乐质量的提升。

二、当代中国电影音乐推动了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

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走来的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经历了复兴时期、多元探索时期与全球化时期。每个时期的电影音乐在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下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即使是在当下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资讯发达带来的文化融合过程中,中国电影音乐也还在寻找着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结合点。

在世界音乐文化的不断碰撞中,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在开放与宽容的文化胸怀下,作曲家们发挥奇思妙想,从世界音乐宝库中汲取充足的养分再进行发明创造,将传统的各种体裁、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音乐元素重新嫁接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音乐模式,在科技带动下,电子合成器制造的逼真模拟音效及非自然界声效,甚至对一些传统乐器进行改良革新以获得新的音色等都成为前所未有的新鲜音乐素材与音乐成果。电影音乐根据电影剧情的起承转合、电影场景分段陈述的长度而间断出现,打破了纯音乐中完整的曲式结构,在电影蒙太奇的制约下重新发展了电影音乐式的独特的短单位分离式曲式结构。许多经典的电影音乐作品不只是修饰,除了在电影中为点明主题、推进叙事、烘托情绪、空间联想,更多地成为无数钟情电影音乐的乐迷珍藏的独立音乐作品。

三、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带来的电影音乐创作差异

内地/大陆、香港和台湾作为一个完整的中国电影地域多年来因政治的原因分而治之,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使得三地电影音乐发展也展现出各自的特色,共同构筑起华语电影音乐的绚丽精彩。港台地区在近百年的历史时期中与祖国内地隔离并受到异邦的政治统治与文化渗透,使其传统的中华文化浸染了浓重的殖民色彩,成为一种带有强烈西方特点的混血杂交文化,长期对外开放中与国际文化融合,在电影音乐创作中吸收与秉承了西方的不少先进经验。主要体现在流行音乐语言的运用和电子合成器技术的运用水平上。内地由于“文革”期间的封闭,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透过港台接触到西方流行音乐潮流,因此港台电影音乐创作者对流行音乐语言的融合运用更加熟练自如。与目前欧美、日本等电影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电影音乐创作者的整体创作水平并不差,在国际电影节中亦屡获电影音乐的殊荣。我们的差距主要在于:首先,欠缺行业标准与工业化规范;其次,音乐的资金与人力投入有限;再次,好莱坞的电影音乐演奏人员高度专业化与职业化,具有高超的视奏能力,具备一流的效率与质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提高与学习的地方。近年来,随着整个大华语电影圈的交流合作愈加紧密、电影市场的繁荣壮大以及电影人对音乐部分的重视,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种现象已经开始逐步改善。比如不少作曲家都成立了个人音乐工作室,通过团队的整体力量与分工合作使电影音乐创作得到合理分配与支持。

四、建构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研究学科理论体系

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经过30余年的摸爬滚打,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这些年电影音乐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不少相关的电影音乐评论和研究电影音乐的文章,但对于要建立一个系统科学的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学科理论体系来说,这些散见于各学术期刊、报纸杂志或互联网的文章还远远不够。电影音乐领域目前没有一本专门的学术期刊,只能在电影刊物或音乐刊物上谋求有限的园地进行学术探讨。同时,相关领域的理论专著还较为后与贫乏,重量级的著作偏少。特别是针对部分高校开办电影音乐创作的专业来说,由于理论著作方面还呈现出不少空白,故教材建设成为一件紧迫的任务,而要建构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研究学科理论体系,最重要的就是要设计好课程并展开相关的教材建设。

开设的课程应包括从电影音乐创作、电影音乐美学、电影音乐历史等三个方面展开。针对这些具体的课程方向来构建高层次、多样化、有深度的理论体系。在这些理论研究中,要特别注重对中国本土现状的梳理与研究,从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电影音乐理论教材体系。此外,多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学术思想与著作,加强译著方面的理论整理与研究,全面了解世界电影音乐发展的水平以充实国内电影音乐研究的理论资料库。2015年1月,北京电影学院为健全电影创作教学体系,依托录音系原有电影音乐创作教学经验和资源,成立了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电影作曲家王黎光教授在成立大会上提出 “以研带教”“立著作创学科”的办学指导思想,以《中国电影音乐史》为首部史学著作奠基,夯实具备学科优化、课程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使电影音乐研究院成为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研究、理论研究和教育研究的教学重地。

五、加强电影音乐创作人才建设

近年来,中国电影每年的产量呈直线式猛烈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印度的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电影从业人才有了大量需求,特别是优秀人才的需求。2011年12月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的第五届青年论坛之青年电影音乐人论坛上提出:由于国外作曲家以及国外录音制作机构的参与,使得当前国内作曲家的电影音乐创作空间受到了严重的侵占与挤压,不少重要影片的音乐创作特别是大投资大制作、社会关注程度高和影响广泛的商业大片均成为国外音乐家的领地。面对国产电影总是与国外音乐家联姻的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争议。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曾感叹中国并不缺乏好的音乐人,但大多数国内音乐人倾向于闭门造车而导致缺乏商业化程度。长此以往,电影音乐人才的供求得不到良性循环发展,必然导致电影音乐人才数量的下降,甚至优秀电影音乐人才的稀缺。因此,在建构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研究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加强电影音乐创作人才的培养与建设成为一项十分重要且紧迫的任务。首先是对专业素质的培养,其次是对人才创新精神的培养。再次是加强业内人才的交流。只有相互间建立紧密联系,促进电影界人才和音乐界人才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经常组织开展与电影音乐创作、电影音乐理论相关的研讨会或电影音乐会等各种活动,甚至邀请电影投资人、制片人等一同参与讨论,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既使人才质量的提升得到保证,也推动电影音乐观念的与时俱进。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近年来成为电影音乐创作人才交流的前沿平台,2017年11月,主办了“2017年度电影音乐创作及制作现状研讨会”。同年12月,又举办“电影声音与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研讨会,围绕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声音品质,助推中国电影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进行了深入探讨(1)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新闻,http://www.bfa.edu.cn/yx/lyx.htm.。人才交流在一方面可以拓宽电影音乐创作者的创作思路,有助于了解电影或音乐发展的最新动态,为电影音乐创作注入新的朝气与活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已有音乐风格进行深入探索与挖掘,从而使电影音乐的艺术性与商业性达到完美的结合。此外,开辟国际电影音乐人之间的学术活动空间,了解国际电影音乐人创作的新成果新动向,学习借鉴有益的国际经验也是促进电影音乐人才发展的重要而有价值的手段。

六、加快电影音乐衍生产品建设步伐,丰富繁荣电影音乐文化市场

电影音乐的衍生产品包括任何与电影音乐相关的后期产品的开发,主要有电影音乐原声碟片、电影音乐乐谱以及电影音乐会等。目前中国内地的音乐唱片销量在互联网下载等新的数字媒介模式影响下市场大大萎缩,加之大多数音乐都是以迎合市场与大众的审美需求为主流,因此电影原声碟片在国内的出版与销售面临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非常疲软与萧条。中国目前的国产电影音乐能够得到出版电影原声机会的影片很少,只有一些大投资的商业大片能在电影原声带的出版上得到资金支持而面世。除了电影音乐原声带的后电影产品经营,电影音乐的乐谱出版在中国几乎为零,使得一些喜爱电影音乐的专业音乐工作者或者普通乐迷想进一步深入了解与研究国内电影音乐却因第一手资料的稀缺而无从下手,不得门径而入。这些电影音乐文化产品的缺失为今后中国电影音乐文化市场留下了大量努力发展的空间。

电影音乐会近年来成为一种新兴的电影音乐欣赏与消费方式。这些音乐会通常会邀请到著名交响乐团来演奏电影音乐中的名家名作,把音乐作为主线,配合多媒体画面,使观众能够与电影音乐面对面零距离地接触原汁原味的电影音乐演奏,体验到电影音乐的艺术价值。这种音乐会形式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积极的市场效应。可见国内实际上埋藏着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质的电影音乐文化市场,只是目前为止因人力物力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尽力开发而已。

“十三五”规划明确定下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影视产业呈现一片繁荣的态势,在电影音乐界人士的努力下,多学习借鉴国外电影音乐产品的优势和运作方法,取其精华,为我国电影音乐制作与发行所用,电影音乐衍生产品的开发、建设与繁荣必然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音乐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吕其明音乐创作及其启示
奇妙的“自然音乐”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音乐从哪里来?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