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双语播音的困境及发展前景

2019-11-15郭紫慧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类节目双语主持人

■郭紫慧/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

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非英语国家在国际上的媒体传播受到了天生的语言限制。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英语节目拥有全球化的传播优势。全球的话语霸权基本是由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控制。中国媒体主要是以汉语作为传播语言,其语言上受到一定的制约,但是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使用基数较大。因此非英语国家媒体走向国际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中英双语播音。中国的主流媒体是否可以走上国际舞台也主要取决于中英双语播音。中英双语播音能够弥补中国媒体语言的缺陷,在国际舞台上表达中华价值观,传递走向复兴的古老大国的声音。

一、中英双语播音概述

(一)中英双语播音的定义

中英双语播音,顾名思义就是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用两种语音进行播音,主持人在节目中交替运用两种规范的有声语言串联节目。目前,在国际上最热门的就是用非英语国家的国语和英语进行中英双语播音。同理,在中国用汉语和英语进行中英双语播音是一个热点,有利于中国新闻交流更方便快捷,及时了解国内外信息。

(二)中英双语播音的特点

中英双语播音最显著的特点是跨文化。中国文化要和以英美为主的西方文化,在一档节目中相遇、碰撞、交融、吸收。主持人要善于把中国文化转化成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西方文化。

中英双语播音的第二个特点是跨国。节目播出范围一般要覆盖两个或多个国家,其影响范围非常大。主持人要考虑节目播出后的多方面后果。

正是因为以上两个特点,中英双语播音对主持人(播音员)的要求非常高。双语节目是否成功很大部分取决于播音主持人本身。

(三)中英双语播音的必要性

第一,促进整体竞争。当前中国有影响的中英双语播音节目数量还非常少、中英双语播音的优秀人才也非常少。对观众影响比较大的中英双语类节目主持人也少之又少,可以数得上来的寥寥无几。有中英双语播音节目事实上形成了少数大台、少数名嘴的垄断局面。大力发展中英双语播音节目,有利于促进中英双语播音界的整体竞争。中国的媒体传播机构迫切需要统筹帷幄,清楚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落后加快本国的迅速发展,并以最直观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新近的动态和与时俱进的新形象。中英双语新闻作为对外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国际大众最简单也是最容易了解中国的窗口。“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这是中英双语节目的立身之本。

第二,促进高水平发展。中国的中英双语播音虽然较早出现,但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由于英语并不是母语,尽管英语使用越来越频繁,但是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因此中英双语播音在中国尚是一个新兴领域。但目前中英双语播音专业人才培养大部分仍停留在理论阶段,中英双语播音的节目数量还非常少,中英双语播音的优秀人才也非常少,中英双语播音节目的效果还有待提升。因为发展缓慢,也没有太多的实践来指导后来的双语播音的发展。结合中国当前形势,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的“一带一路”倡议方针政策,中西方文化交流,大力发展中英双语播音节目,有利于中国媒介水平的提高,促进高水平发展。

第三,参与国际竞争。发展中英双语播音是让中国的广播电视节目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主持人双语播报能力、主持人双语即兴评述能力有利于第一时间处理国内外信息,迅速现场出镜,及时传播中国的声音,这是一场话语权的较量。美国正是通过“美国之音”等英语节目在全球大范围、高频率的播出,传播美国的政治态度和国家形象。在与美国有关的历次重大国际事件中都有“美国之音”高频发出的声音。“美国之音”充分利用其政治工具性,语言文化渗透性和传播途径多元等特点,在国际上掌握了很大的话语权。由此可见,培养一支骁勇善战的中英双语播音主持队伍是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最前沿的呼声,是强化中国对外传播力度的迫切需要。中英双语播音主持人遍地开花的那一刻,也是中国文化完整的走向国际化的时刻。最终,既能赢得国际主流文化的接纳,又能弘扬本土优秀的民族文化。

第四,传播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通信卫星的大面积覆盖以及各个主要经济体互相依赖程度的加深,造成了今天史无前例的国际化。这样传媒及节目形成了全球化的传播语境。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更加加深,“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在走出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中国的广播电视节目迫切地需要加深国际化,让世界更多地听到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的文化。为此,多办、办好中英双语节目非常必要。

二、中英双语播音发展现状

(一)中英双语播音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中英双语播音发展较早。早在延安广播电台时期,就有了中英双语播音。1980年12月1日,教学节目《英语讲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每期节目半小时,历时两年零三个月。由于之前节目主持有成功的例子,1982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了一个新的汉、英双语教学类节目——《跟我学》,由杨澜主持。中国的第一个娱乐性的中英双语播音节目,就是开始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欢乐调频》。1997年是中英双语播音的标志年,大量的相关节目出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是最多的。当年,以双语主持方式进行了很多当时大事件的现场直播。电视的表现也不俗,北京电视台在千禧年推出了一个新的中英双语谈话节目《国际双行线》。中央电视台则推出了众多中英双语晚会。

(二)中英双语节目的发展态势

1、中英双语节目种类增多

最正式的就是大型晚会类,如中央电视台三套的国际音乐节、中央电视台一套的元旦晚会的双语主持。这类节目的收视率非常高,如2017中央电视台中英双语元旦晚会在12月31日20:00由中央电视台一套和中央电视台四套4向全球直播,收视人群为数亿人。其次,音乐欣赏类节目,中央广播电台国际频道、央视网节目都有这类节目。第三,新闻类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两会类节目很多都以中英双语播音的形式播出。这类节目因为新闻性强,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第四,教育教学类。这是最为传统的中英双语播音的形态。第五,旅游信息类旅游信息节目。

2、专业的中英双语节目频道出现

2011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CCTV-NEWS)开播,该频道改版于之前的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节目(CCTV-9)。中央九套以中、英文两个版本全天同步不间断播出。中国的第一个全球覆盖的中英文双语频道就是从此产生的。该套急么由国内对国内覆盖播出,覆盖人群超过9亿,与中央台的其它多套节目捆绑播出。CCTVNEWS国际版对海外播出,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播后,该频道在海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3、人才培养不断完善

在人才教育方面,很多高等院校都设立了(英、汉)中英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为中英双语播音界输送后备人才,在央视英语新闻类的节目中有季小军、刘欣等优秀的英语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教材建设上,出现了赵琳《中英双语播音主持》、林海春《英语节目主持人概论》、吴敏苏《英语播音发声教程》等一批优秀的教材。理论研究也进入成熟阶段,如赵琳在《中英双语播音主持》提出了“隐性双语能力”、“显性双语能力”的理论构架。

三、中英双语播音的困境

(一)跨文化传播能力有待提升

中英双语播音的难点是双语转换中出现的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一样,经过在东方和西方数千年的积淀,已成为各自特有基因,成为“遗传微粒”。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概括起来有七大方面的不同,即思维模式不同、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不同、民主观念不同、科学观不同、道德观不同、法制观念不同、为人处世不同。如在思维模式上,中国人做事凭自己的感觉去做,而西方人善用个人观念去判断事物本质。缩小不同文化类型的差异、消除传播阻碍,需要节目组、主持人这类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学习并了解跨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不同文化之间之所以会有区别,是由于不同民族的人群,在差距较大的文化历史背景中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长期形成的,是一种永久性、不会消失的文化现象。融通不同的文化,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传播,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

(二)人才缺乏

中英双语人才的培养难度非常大。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英语不是自己的母语,英语语言交流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中国四年制的中英双语播音主持的培养模式通常是,前两年在国内院校学习,后两年到英语国家训练语言、适应英语国家文化。但即使如此,中英双语主持的毕业生,能够走上中英双语主持岗位的还是少之又少。从主持人个人素质来说,中英双语播音对于主持人的专业要求更高,无论是语言基础,又或者是主持能力,都需要更全面的教育。从实践的角度看,主持人既要可以充当翻译的角色,又要发挥一个中间人的作用,还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来改变双语比例、同时要总结归纳嘉宾的发言、带动观众来完成整场节目,由于岗位要求非常高,上岗后的淘汰率也很高。另外,由于老的一辈的双语播音主持人大多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而新的中英双语播音主持人还不能独自挑起大梁,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这些原因导致中英双语播音的人才非常缺乏。

(三)节目有待海外落地

中国的中英双语播音节目的国际化道路走得还不长。如果以1997年算起,到现在也只有二十几年。很多中英双语节目在海外的知名度还不高,受众人数也有限。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较,中国的中英双语播音类节目能够走出去的少之又少,和西方节目相比,缺少夯实的语言基础,缺少用英语带动气氛的能力。目前,在海外影响较大的中英双语播音节目只限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少数中央级媒体上的节目,而其他省级如北京电视台、上海外语频道的节目几乎没有可以走出去的,只在地方内部播,导致收视率低的现象。大多数中英双语播音节目迫切地需要节目在海外落地,这就需要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宣传。一些中英双语播音节目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还经历了不少曲折和困难。如,CCTV-9成立初期就在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暴露了中国电视外宣的弱势。

四、中英双语播音发展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文化交融

做好中西文化的对接、交融是做好中英双语节目的重要基础。某些中国类型的边缘化也是由于文化交流的国家化步伐,比如民俗文化。外国人对中国5000来形成的民俗文化有太多的隔阂。为此,2016年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CCTV-NEWS)民俗文化纪录片翻译,这无疑是向外国旅客、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的平台,可以让外国人更方便来了解中国本土文化,更好地接受中国的“俗”,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要让国外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要包容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化,相互交流。

(二)重视人才建设

中英双语播音的专业性、综合性非常强。人才是一大发展瓶颈,中国双语播音人才培养体制的局限性上更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大学还是研究机构、广播电视台独立培养中英双语播音主持人才都有很大的不足,今后将形成各自利用自身优势、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路径。此外,还可以与国外高等院校进行人才交换,吸取经验教育,了解更多中英双语播音的发展模式。还可以引进国外优秀人才以丰富英语类节目主持人的队伍。

(三)追求节目海外落地

中国双语播音节目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打破固守传统、运用多向传播观念和手法,切实研究中英双语播音节目的海外传播规律,争取到目标受众,让中国的节目可以更大的程度上走上世界的舞台,借此,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让其他国家的人了解真正的中国。

美国探索频道亚洲公司制作部总监维兰克·夏纳曾说:“世界在关注中国,我们制作的纪录片25%与中国有关”。这也是中英双语播音节目在海外落地基础。

五、结语

中国的主流媒体能否走上国际舞台主要取决于中英双语播音的发展。中英双语播音能够弥中国媒体语言的缺陷,利用英语这种语言的普及度,表达中华价值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广播电视节目迫切地需要加深国际化,多办、办好中英双语节目非常必要。多办、办好中英双语节目也可以大幅度提高中国广播电视节目的高水平发展。如今,中国国内的各类中英双语播音节目更加丰富,同时也涉及了相当多的内容。有发展就有困难,中英双语播音不外如是。比如,跨文化传播能力有待提升,人才缺乏,节目有待海外落地。中英双语播音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今后的发展重点是,重视文化的交融,重视人才建设,追求节目的海外落地。

猜你喜欢

类节目双语主持人
挖掘乡村意象,新疆文化旅游类节目的地方性特色
会聊天的主持人厉害在哪里
栏目主持人语
不喜欢胖的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编者的话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