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羌彝走廊民俗体育的活态传承研究

2019-11-15

长江丛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活态走廊民俗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活态传承是一个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的本质存在,我们纵观世界全球来看,每一个强大的国家与民族对于传承都看的极为重要,其中不仅仅包括与历史的传承,更多的是包含民俗文化等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而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期间历史纷争多变,56个民族诞生出多种文化,民俗体育便是其中的一种(所有类别共同所有的意识形态),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大脉络,我们非常有必要对于民俗体育活态传承与藏羌彝走廊进行研究探讨。

一、藏羌彝走廊民俗体育活态传承意义分析

(一)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文化交流

我国是一个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其文化特点各有所特色,每一种文化特色有代表着所在民族的某方面特质,这种文化特质体现在方方面面之中,其中民族体育便是其中很为重要的一项。

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建设,并非是将民族之间混杂在一起居住生活,因为每个民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这种想法也是不现实的,文化大融合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实现思想上的交流与火花,民俗体育在碰撞中可以取长补短,吸取交流彼此的优势,对于民族的团结与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譬如在2018年6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甘肃省文化厅主办,陇南市人民政府协办,陇南市文广新局和文县人民政府承办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协同发展论坛,在文县成功举办,来自于各个部门的有关领导和相关专家、学者60余人相聚一堂,通过论坛的形式,碰撞思想火花,展开智慧交融,论坛既有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也有独到见解和问题分析,搭建了一个交流经验、文化相互融合的良好平台。

民俗体育为文化中特殊的一种,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借鉴,不仅仅是对于文化的活态传承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对于民族之间的团结与互相了解,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加强人民身体素质锻炼,提供感情寄托

民俗体育有着一个重要优势,那就是相比于其他“正规化”体育而言,其本身有着一定的乐趣性,这一点是可以采用在现代社会的,互联网普及以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于人民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产生吸引力,人们的锻炼身体习性与意识也被消磨与吸引。

那么民俗体育活动在藏羌彝走廊建设中就很有意义,此种文化走廊很大程度上有着一定的宣传推广作用,民俗体育因为具有乐趣性,可以为人民的身体素质锻炼提供巨大的帮助,不然整天沉溺于互联网之中非但不能够让人民身体素质提高,反而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据有关的调查显示,习惯于网上购物方式百分之四十之上的人懒得逛街,这方面背后引发的问题种种值得深思,民俗体育不仅仅是对于人民的身体锻炼有一定作用,对于情感需求也有一定的帮助。

譬如2019年1月15日,我国三家科技公司同一天,发布了三款社交产品,为解决人们的社交需求,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这些产品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情感需求找到寄托,因为工作的需要,人民之间的陪伴之情的确很为稀少,特别是对于学生与老人群体而言,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快捷步伐,导致其大量人员忙于工作,故而学生基本上都是由爷爷奶奶带领,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还是说缺少儿女陪伴的老人而言,都有着很大的社交需求,也就是情感上找到寄托。

其实社交的本质还是基于线下的群体,人是群居动物,民俗体育活态传承在藏羌彝走廊传承的意义,乃至是在全国实施民俗体育推广而言,都是通过游戏竞技等方式,将单独的个体融入到整体之中,释放其天性,以及令参与者的情绪散发出来,与周围的人进行融合,民俗体育便有着提供机会与催熟的效果。

(三)锻炼团队配合交际能力,提高个人能力

民俗体育若是单独进行,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基本都是群居配合类的游戏,同样以藏羌彝走廊为例,我们分析藏族、羌族、彝族三民族的民俗体育特点,譬如藏族的拉牛、套转头、赛马;羌族的铠甲舞、摔跤;彝族的赛跑、跳人等,几乎全部都是群居类别的体育游戏。

人生活社会之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集,包括在家人之间的相处、学校师生之间的相处、未来工作与同事客户的相处,这些人际相处能力培养需要一个长过程,民俗体育都可以帮助锻炼。

多个民族下很多人,特别是许多学生,因为其生活空间小,或者是因为家庭因素等方面,导致其处事交往能力短板,未来还有可能发展为自闭症等性格问题,故而利用民俗体育,将其带入到民俗体育中,代入游戏之中寻找存在感,以游戏的方式,可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与精神,并且锻炼其相处关系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这都是民俗体育所能带来的意义,这种方式与网络游戏等有着很大的不同。

此外,一些民俗体育,譬如骑马射箭、摔跤等,对于人民的胆量与勇敢、坚强等品质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些都是民俗体育带来的优势,历史传承下来,这些民俗体育的优势越来越突出,能够保留下来的民俗体育,都可以应用于藏羌彝走廊中,加以传承研究。

二、藏羌彝走廊民俗体育活态传承更好方式探讨

(一)体验式民俗体育体验,促进其活态传承

若是考虑到民俗体育的活态传承,首先考虑的便是在于下一代的传承,即是对于孩童的传承,在笔者看来,藏羌彝走廊可以看做一个载体、舞台,可以将很多东西优势放大,加以推广与宣传,那么对于民俗体育也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民俗体育在藏羌彝走廊的体验式发展,主要应用于青年(或者是学生)一代,对于其融入民俗体育锻炼不仅仅是在体力方面的锻炼,最重要的是心智精神能力方面的锻炼,举例而言,许多青年一代(以学生为主)在未来踏入社会之中会面临着生活各种压力等,特别是压力过大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承受不了压力也选择逃避,在羌族民俗体育中有一项赛马体育竞技游戏,完成这种体育的前提便是可以降服住马匹,而完成这一步的重要因素就是拥有一定的胆量,我们设想,当年青一代对于赛马民俗体育中胆量得到锻炼,那么未来面对生活等方面胆量等便会提升。

也同样是以此作为突破口,民俗体育的传承只能是全方位的传承才是王道,这就是所谓的活态传承,不可断代,所以在年青一代有过这种体验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认同这么民俗体育,那么藏羌彝走廊作用便可以凸显出来了,即是对于他们的下一代,会主动的进行传输与建设,这就是活态传承的想要达到的最终效果,代代实行传承。

(二)民俗体育融合性进行活态传承

我国民族发展到今天,期间发生过多次磨合与碰撞,文化之间也发生过多次融合与碰撞,因此有很多民俗体育都不再是某一个地区所专属,譬如摔跤这一项民俗体育,无论是藏族、羌族、还是彝族,乃至是汉族,都得到了发展与应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藏羌彝走廊民俗体育所展示的并不代表着,某项民俗体育为某族所有,而是发展到各个民族,这就是民俗体育融合性进行活态传承的一个具象化表现,此类的活动还有很多。

特别是一些轻巧类别的民俗体育,笔者认为应当多民族融合性活态传承,此类活动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需要的仅仅是部分生活资源,譬如有些民间活动,如扳手腕、荡秋千,掷石子等一些民俗体育,都是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进行融合性发展、进行活态传承的,这就是活态传承的纵向传承。

还有一种为活态传承的横向传承,指的是游戏之间的传承融合度,这代表的是对于民俗体育进行一定的改变与融合,譬如对于彝族的射击民俗体育,转化为羌族便是射箭民俗体育,这两者有一定的可融合性,譬如游戏规则,战术等,都可以加入到藏羌彝走廊民俗体育的活态传承中去。

(三)民俗体育创新化活态传承

民俗体育并不代表落后与封建,相反的是,这种活态传承需要有着相当大比例的创新,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信息的吸收实现了跨地域性进展,那么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新兴的创新性体育是56个民族都可以看到,并且可以加以利用的,可以加入民俗体育的活态传承中去,这是笔者的预期与看法。

譬如近些年比较热门的综艺体育游戏节目,如“密室寻宝”等类别,体育活动队伍,可以在房间内利用生活资源布置相应的场景,引导参赛者闯关,譬如:在某间房间加入一定的线索,外面锁上门,外面或里面有人充当“守关者”的角色,参赛者只有在体育游戏设计的题目,就可以拿到钥匙,而进入房间的参赛者再通过各种细节寻找线索,进而破解各种难题完成破关拿到奖励。

这一方面来讲,此类体育游戏运动是加入了很大的民俗体育在里面,譬如采取“第一个参赛者完成后、第二个参赛者传承继续”的方式,便是将赛跑这种民俗体育应用于其中,这就是传统民俗体育与新兴互联网的体育游戏进行融合,进而导致的创新,从而转换一种角度而言,所有的创新都是在传统中融合变更过来的。

那么这类创新类的民俗体育,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加入到藏羌彝走廊之中,实现活态传承,因为这是符合民俗体育的基本要素:民众性质可进行的游戏,并且可以从中得到发展锻炼的体育活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藏羌彝走廊民俗体育建设具有相当大的意义,活态传承也是顺应我国关于传统文化建设与传承的方针,对于这两者之间的更好融合,必然离不开传承与创新的相结合,只有打破枷锁,解锁思维,方能将这种活态传承发挥到极致。

猜你喜欢

活态走廊民俗
地域文化视域下南宁长塘芭蕉龙的活态传承研究
桂中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研究
神奇的走廊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民俗中的“牛”
走廊上的时光
漫画民俗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留住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