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下潍坊制造业新动能研究

2019-11-14邵丽

山西农经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新动能创新驱动潍坊

邵丽

摘 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界定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概念,阐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介绍了潍坊制造业的发展历史和转型升级现状,探索总结了加快潍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关键词:创新驱动;制造业;新动能;潍坊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5-003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1       文献标志码:A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转变组织模式,通过技术升级和提升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创造价值的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2  创新驱动理论概述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强调经济发展应该以创新为主要的驱动力,并通过推动技术、制度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活动,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与以往的生产要素驱动有所不同。

1.3  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

推动创新驱动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制造企业的发展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实力,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及创新水平,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制造企业增大科技创新力度,科学调整生产模式、管理制度等,有助于提升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及水平,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1]。

2  潍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历史及现状

2.1  潍坊制造业的发展历史

2.1.1  調整阶段(1978—1990年)

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潍坊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积极实施“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制造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2.1.2  发展阶段(1991—2001年)

在这个阶段,潍坊制造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潍坊率先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并进行了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

2.1.3  高速增长阶段(2002—2007年)

在这个阶段,潍坊制造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自2002年以来,潍坊以加工制造为主要特征,明确了城市定位,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1.4  转型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2008—2012年,潍坊制造业进入结构调整和转型阶段。自2013年以来,潍坊的制造业进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大力建设现代制造业强市。

2.2  潍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状

2.2.1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环境良好

潍坊把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研发经费投入稳步增长;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机构、创新人才蓬勃发展;技术创新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创新产出量、质并举;随着创新理念的深入、创新技术的驱动,潍坊制造业的创新动力也愈发充足。

2.2.2  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实施创新驱动面临的挑战

目前,潍坊的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制造业整体对创新发展投入的资金不够充足;创新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创新水平不高,核心技术组成部分的研发能力薄弱;创新效应不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产业的高附加值特征不够明确;创新人才不够;品牌竞争力不强,品牌知名度不高[2]。

3  加快潍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3.1  全员创新,保障制造业主体新动能

3.1.1  创新型政府

根据新形势、新问题和新任务,激励潍坊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员勇闯新路、大胆实践。创新政府治理机制,处理好政府与各方的关系,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超前部署前瞻性产业,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

3.1.2  创新型企业

企业依托文化环境、竞争环境,特别是政策环境,构建创新机制,强化品牌创新,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建立自主创新组织保障机制。充分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优惠政策,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1.3  创新型人才

创造性思维是需要经过精心思考和培养锻炼的。制造业企业中的个人要注意强化创造意识,在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培养发现问题和提问的敏锐能力;树立科学思维,增强信心,在不断的进取中成为创新型人才。

3.1.4  创新型科研院所和高校

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技创业,开发创新创业重点展示品牌,加快创新创业发展高地建设。科研院所和高校要充分利用创新资金,用于课题、社科项目、尖端技术等研究。

3.2  全策创新,筑牢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3.2.1  创新型政策环境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一系列政策“红利”,其中很多都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保持减费降税的持续性,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等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化制造业改革,坚持走开放合作、共赢发展的道路[3]。

3.2.2  创新型制度环境

通过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改革,制造业的创新和创业生态将不断优化,释放创新活力,重大创新成果将不断涌现,创新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加快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和服务的方向转型升级。

3.3  全程创新,释放制造业推进新动能

3.3.1  研发创新

做好客户需求和挖掘工作,发展产品、工艺、质量和基础研究项目,推动制造业重点技术研发,实施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导向计划,重点推进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领域的技术创新项目,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

3.3.2  设计创新

设计者们要融入社会、靠近群众,了解群众所需,从款式、功能、质量等各方面充分了解社会需求,挖掘产品的功能,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创新设计方法,始终保持创新意识,做好创新设计。

3.3.3  生产创新

随着工业4.0以及工业物联网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或某一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优化作业过程等生产、经营、管理的智能化,将成为企业创新的趋势。

3.3.4  流通创新

流通渠道是重要的输血渠道,必须尽一切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供应链体系,并优化供应链流程,调整结构、推进整合与创新,发展商业“大渠道”,转变为大市场、大配送和大超市,向开放型、现代化、大流通转变。

3.3.5  销售创新

销售创新的重点在于发掘、激发、创造并满足消费者细分化的、潜在的、尚未满足的需求。在现有销售的基础上,通过组合、改良、开发新用途等对价值诉求、销售渠道和品牌传播体系等进行创新。

3.3.6  售后创新

在新经济时代,服务的价值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塑造和培育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出售恰当的服务,提供合理的定价,保证信息流通渠道畅通,建立“用户型质量观”。

3.4  全面创新,构建制造业平台新动能

3.4.1  产业创新

加速利用最新技术优化生产流程,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优化组织结构,淘汰低效率企业,发展新兴产业,确保前沿领域技术创新的有效有序发展,实现制造产业发散性创新。

3.4.2  业态创新

以新的经营方式、新的经营技术、新的经营手段,创造出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商品组合的形态,面向不同的客户或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价值链分解产生新的业态,产业融合产生新的业态,这些都会促进产业提升促进制造业发展[4]。

3.4.3  模式创新

引入新的发展模式,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在特定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获取利润,从根本上为客户创造产品附加值,可以为企业带来更持久的盈利能力和更大的竞争优势。

3.4.4  格局创新

从大格局出发,换位思考产品,从原来的格局中走出来,打破旧有的格局,在大格局的指导下行动,深入了解格局中每一种组合的原理,从原理中获得创新理念,形成一种新的创新思维方式[5]。

3.4.5  品牌创新

品牌建设,是品牌所承载的竞争优势,即产品质量卓越、营销网络独特和企业文化倡导环保等。通过技术、质量、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创新提升品牌生命力,注重质量管理、技术、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的创新,才能提高制造业产品和服务的“含金量”,并最终赢得顾客的信赖。

参考文献:

[1]季晶晶.苏南建设现代化示范区背景下南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研究[J].唯实(现代管理),2015(11):44-47.

[2]曾繁华,杨馥华,侯晓东.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

2016(11):113-120.

[3]韩志龙.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做强我国装备制造业研结构性失衡背景下实体经济的振兴方略[D].北京:北京化工

大学,2018.

[4]张来武.论创新驱动发展[J].中国软科学,2013(1):1-5.

[5]朱英明.論创新驱动发展管理[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6-22.

猜你喜欢

新动能创新驱动潍坊
马可·波罗与潍坊风筝
809名实习师生乘“定制”专列回家
风筝之都潍坊
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动能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鲁企“新动能”
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新动能
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