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责意识”培养:让“边缘学生”不再“边缘”

2019-11-14蒋瑶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榜样岗位责任

蒋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270-01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责任的发展经历了他律的客观责任和自律的主观责任两个连续的发展阶段,由此引申出的“我责意识”是本我对自己的一种责任自觉的意识,它是一种责任自我担当的传统美德、是一种自我向美向上的精神品格。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而小学阶段正是“我责意识”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其相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然而,有这样一批孩子,他们性格内向,沉默孤僻,人际交往能力或意志较弱;学业成绩普遍较差,缺少必要的学习信心和技能,认为自己不受老师和同伴欢迎,鲜有玩伴。这群因“被动边缘化”或“自我边缘化”的孩子,在责任意识方面尤为缺失。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增强边缘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一、家庭情感体验,唤醒“心責”

体验活动不是虚无缥缈的,人是主体,实践是客体。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首先让孩子们从儿童的视角参与体验,让他们切身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与辛劳,从而获得真情实感,内化“我责意识”。

我所在的班级就曾经开展了“一次亲情作业”体验活动,主要是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让孩子们为付出辛劳的父母做一张贺卡、夹一次菜、捶一次背、洗一次碗、做一次早饭、洗一回脚等。这项活动在家长和孩子们当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能从孩子们的体验日记中,从他们稚嫩的话语中感受到亲情的伟大。

此外,我还让孩子们以他人的身份、他人的视角去参与体验,让他们感受他人的心情和责任,形成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义务意识等。比如班内开展了“当一天‘父母,做一天‘家庭小主人”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角色模拟中体验父母的辛劳,实现两代人的心灵沟通,体会自我服务和为家庭分忧的快乐。

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一种可贵的品质,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对亲情的珍视与珍爱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内化,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二、校园群体体验,明确“主责”

学校教育是责任意识和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我在此方面做了较为深入地探索:一方面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将教材中渗透的思想意识、人生哲理、价值取向、科学态度、人文精神等传达给学生,使他们获得一种间接的体验。另一方面,我充分拓展“魅力小队”活动的外延,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意识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我让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设计班徽。通过人人参与设计,组织班级讨论,最后商定出台细则,这一步步走来,学生明白了班级的事情是大家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共同管理班级,班级公约的制定体现大家的集体心,体现着我们都是班级的小主人!

为了内化“我责意识”,我为每个学生提供为他人、为社会尽一份责任的服务岗位。服务岗位就校内而言,包括劳动打扫岗位、班级管理岗位、服务他人岗位等类别,早到校的孩子有劳动岗定点打扫,有领读岗带领同学们读书,课间有安全岗维持活动秩序等等。我放手改革班级管理制度,大胆让学生独立管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让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我还主动联系附近的居委会、图书馆、科技馆、福利院等,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魅力小队”活动,走出去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使学生的“我责意识”得到进一步拓展。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孩子们成了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校园的主人,他们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活动中日益彰显;体验,使孩子们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他们的团队精神,对他人、对集体负责的意识和能力在逐步形成、提升。

三、社会榜样体验,彰显“本责”

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也应是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人,而这种道德规范的形成是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变革中形成的。因此,要引导学生走出家门和校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寻找身边的榜样培养学生的“我责意识”。

我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古典书籍,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来历,了解古人的美德,利用典范引领,让学生理解道义和担当,义务与责任。利用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发掘尽可能多的精神资源,如组织学生收看“感动中国人物”节目,让榜样的责任意识深植孩子心田。请家乡名人、社会精英来校作报告,做演讲,让孩子们油然而生出对他们的敬意。学校的“家长护学岗”成员每天清晨都在校门口为学生服务,他们就是学生的家长。让孩子们去采访他们,了解他们发自内心的乐于为学生服务的责任感……榜样引领在前,我再从学生自己的身边,挖掘闪光点,树立榜样,开展“读书小达人”、“书法小明星”、“写作小能手”等评选,活跃班级气氛的同时,树立了身边的榜样。

我积极鼓励“魅力小队”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小课题研究,力求在实践体验中丰富学生的感悟,以道德情感的内化来促进责任担当的心理认同。例如:孩子们分成十个小组调查了学校周边的社区里公共设施的使用状况,他们通过各种形式体验到保护环境卫生及公共设施是一个小公民应具备的素质,不仅自己应该自觉遵守,还应向市民作宣传。再如:为了积极响应少先队大队部“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的活动倡议,孩子们开展了“有梦想的平凡人”社会调查活动。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走访了11位同学的家长,这11位家长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岗位,有教师、有机关干部、有医生、由警察、有普通工人、有出租车司机等。孩子们通过调查走访,了解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所取得的诸多业绩,真正体会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深刻内涵,一种强烈的“我责意识”在他们心头萌生、滋长着。

现在的“边缘学生”只是暂时的“边缘”,他们同样是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希望,培养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一代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是造就责任公民的需要。让我们借助科学的教育与培养,促使“边缘学生”不再“边缘”,真正从“小我”中解脱出来,走向担当社会大任的“大我”!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核心素养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2017-01-11(009).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24.

[3]张民生.“立德树人”新行动:核心素养教育[J].教育参考,2016(04):5-8.

[4]王正富.浅谈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16.

猜你喜欢

榜样岗位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