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隐喻理论的发展与汉语隐喻的探究

2019-11-14张硕勤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7期
关键词:隐喻

摘  要:语言学家认为词义发展与变化始源于人们的认知思维,在汉语言的学习研究中,有必要研究何为隐喻意义,以及汉语的字面意义。本文阐述了隐喻理论的内涵,探究隐喻理论与汉语隐喻的发展历程,利用了理论与实践线结合的方法,对重要的理论进行深刻的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隐喻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隐喻;汉语隐喻;隐喻理论

作者简介:张硕勤(1989-),女,湖南衡阳人,助教,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词汇学。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2

引言:

隐喻在学术界被定义为认知的一种方式,其定义、实质以及形成原因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如今,经典的隐喻理论已经开始演变为多学科的跨维度研究,将其作为一种汉语言现象来解释,隐喻的理解离不来特定语言环境认知。因此,有必要对隐喻理论的发展与汉语隐喻做出探讨。

一、隐喻理论的内涵概述

传统的隐喻被看做是一种修辞现象,是指用一个词语表达另一个词语的意思,两个词语之间呈现出一种对比关系,亚里斯多德认为隐喻尚处于词汇层面上的表达,并且大多停留在名词与动词上。比如,句子Here stands my ship,意为“我的船在这里停靠”,其中stand可以作为隐喻解释,意为“停留,站立,表示船舶停靠”,此种词义转移引用了隐喻的方式。在后来的认知科学领域下,莱考夫和约翰逊创新了隐喻理论,试图从意象图式方面来解释隐喻,将隐喻推向科学认知的领域。在当下创新的理论中,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关系看成了隐喻概念。意象图式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解释了隐喻的相关问题,可以用来表示实数之间的集合关系。

对于隐喻理论的内涵概述,中外学者对其显然有着不同的理解,国外倾向于将修辞学理论转换为不同学科的跨纬度探究,改变了传统隐喻词汇层面的局限性。即将其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解释载体,令隐喻摆脱了“偏离现象”和“寄生现象”。在我国最新的隐喻理论中,对中西隐喻概念进行了新的成果分析。我过古代学者对隐喻理论则进行了类比联想推理,认为隐喻认知机制由本体、喻体、主体、喻底以及语境组合而成,认为五种元素之间存在某种冲突,但是此种冲突将结束于隐喻的统一性。隐喻的主要意义在于令语篇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由此来构建一种独特的认知语境。在当下的隐喻理论研究中,一些研究者没有将隐喻过程与隐喻产物有所区分,令隐喻理论的创造与使用衍生了不同的理论,将隐喻的参悟与过程进行分别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

二、对隐喻理论的发展分析

(一)经典隐喻理论的发展

经典隐喻理论的发展可以从主流研究学派展开探讨,对认知隐喻学的核心理论进行细致的解读与比较,分析出理论的合理之处与创新之处。对于隐喻理论的发展,在西方国家中存在两个相互对立的学派。柏拉图隐喻理论认为哲学是真理,将隐喻理论以及其他修辞格看做成哲学的对立面,与之不同的是,著名学者亚里斯多德则非常赞同隐喻理论所表达的思想。因此,亚里斯多德可以称之为隐喻理论赞赏派的鼻祖,同时,他也多受到学术界的批评,因为他认为隐喻理论不符合正常的语言规则,认为隐喻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装饰附属品。

隐喻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在书中详细解释了何为隐喻,以及隐喻的发展历程,人们的行为与思考方式如果符合隐喻概念系统的定义,那么可以将其称之为“隐喻”[1]。在隐喻的发展中应主张不将其局限于语言中,因为人类的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呈现隐喻性,隐喻在人的概念系统中要清晰合理的表达,因此,任何事物都应具有隐喻概念。在莱考夫的经典概念隐喻理论中,理论的基础概念应该为体验哲学,认为人类的一切语言认知行为都依据于隐喻理论,并且离不开身体感觉的运动经验。并在此后提出了基本层次概念和意象图式概念,令人们对隐喻概念容易认识和了解。比如,水果的种类为基本层次概念,而“水果”这一名词则可以看作为意向图式概念。隐喻的含义为人们无法表达水果是什么,但是可以将其外延成“西瓜”“草莓”。人类的身体结构与运作模式与意象图式具有直接意义。

(二)字面意义隐喻理论的发展

在语言学界中,隐喻理论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认知语言学理论。拉科娃提出概念结构非多义性观点是对隐喻理论的深一步理解,学者在研究隐喻含义的时候,往往只是从词语本身进行解释,而国外学者拉科娃则认为词义可以演变为隐喻解释,进而来论述多义词中的隐喻意义。例如,英文单词“Hot”,其不仅是联觉感知形容词,同时也具备双功能形容词的特性。它可以用来表达人的身体感觉,又可用来修饰味觉,因此,可以将其定义为联觉感知形容词。从双功能形容词方面来讲,它能够修饰物质与心理。一些理论学者认为应用“热、爆炸”可以用来便是愤怒,是由于结合了人在生气时的生理状态,认为应用hot来表示愤怒符合人们的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早在感知概念出现之前,人们就已经拥有在自然环境中察觉光亮的能力了。由此可见,利用“bright”这一名词,能够知觉信息来源构造刺激。“bright”可以被看做为双功能形容词,例如“bright mind”意为聪明的大脑,也可以说成“bright light”,隐喻中将人的智慧比作灯,并且灯光越亮,大脑越聪明[2]。例如,“soft”是联觉感知类形容词,能够形容具体的物质与心理感觉,所以同时具有物质意义与心理意义。“soft”意为舒服、舒适,在同时用来形容沙发与声音时,人们更倾向于将沙发的形容看做字面意义,与形容声音的柔和相比较,沙发具有实体意义,而声音较为抽象,因此,知觉刺激事物的想法可以映射到soft这一原初心理概念上。

三、对汉语隐喻的探究

对于汉语隐喻理论的探究,可以借鉴隐喻理论中的观点“概念结构并非多义”,我国已经有学者对汉语隐喻概念进行分析与研究,这里以“光明”的隐喻概念进行例举。比如,“当疑虑消除时,我的心里就会变得光明”,这里光明的隐喻解释为“理解”,当人们被理解时,心里将会变得光明。“在党的光荣领导之下,我国伟大的接档事业将具有无限光明的前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希望”成为了光明的隐喻理解。以上例子中的“光明”有多种隐喻投射的方式,运用拉科娃概念结构的非多义性观点可以做如下分析。对于太阳的存在时间来讲,其早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在明亮的太阳光之下,人们能够感受到温暖的照耀。因此,阳光与明亮的概念已经深深存在于人们小时候的印象中,并且在希望、快乐等抽象名词与光概念融合之前就已经出现。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在明亮中进行的,并且在光亮下能够完成许多事情。所以,在人们遇到黑暗与挫折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光明,这可以作为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光的特征通常会出现在高兴、希望与理解等此类情绪中,并由此衍生出多种意义。因此,从光的自身概念结构上来讲,始终呈现一致性并存在发射体与接受体[3]。

除此之外,语义表达大对是在意义层面,而汉语隐喻则是一种心理实体,汉语词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仅仅代表了概念名称表达含义。例如,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人的身体认知感觉可以作为活动的出发点,隐喻概念则是语言结构中的一种。例如,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在拉科娃的隐喻理论中认为,人类从出生时就具有触觉,比如,可以感受到冷与热,并且在人类的脑海中早就形成了这两种概念。在心理概念的映射中,“冷、热”的概念在随着使用场合发生改变时,只表示了词语的字面意义。在我国的文化认知中,人们身体之间的距离可以体现出情的亲密程度。当两个人的身体距离比较近时,可以用“热”、“温暖”此类的词语来形容心理体验。进而产生新的意义——“热心”。

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探索隐喻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汉语隐喻进行深刻探索,能够对隐喻的内涵与界定重新认识。因此,对于传统概念隐喻和经典主义的禁锢,需要冲破传统进行创新,不只是從隐喻和转喻来研究词义,对汉语言的词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小潞.汉语隐喻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

[2]张瑞洋.《字面意义的疆域》隐喻理论的发展与汉语隐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徐慈华.选择与适应--隐喻的语用综观研究[D].浙江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汉韩“风/바람”的隐喻对比研究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隐喻手法帮你理解词义
电影的隐喻本质
一滴水里的隐喻
“足”的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