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构的真实——《使女的故事》的女性生存解读

2019-11-14孝红波

戏剧之家 2019年29期
关键词:生存女性

孝红波

【摘 要】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被誉为当代加拿大文学巨匠。《使女的故事》这部经典未来小说是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2017年由原著小说改编的美剧成功热播,这部小说又一次引起了读者们的关注.虽然《使女的故事》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但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女性;生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208-02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被誉为当代加拿大文学巨匠。《使女的故事》( The Handmaid's Tale)这部经典未来小说是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2017年由原著改编的美剧成功热播,这部小说又一次引起了读者们的关注。阿特伍德创作于1985年的小说《使女的故事》对社会现实进行了生动描写,主题极具多样性。小说刻画了一个令人毛发悚然的反乌托邦基列共和国,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女性失去自由,成为生育的工具。这部未来小说为何能创造出这样的神话,因为其不仅描写了专制政权对人的迫害和对人性的扼杀,同时也触及到现代社会共同关注的女性的生存问题。

“拉结见自己不给雅各生子,就嫉妒她姐姐,对雅各说,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去死。雅各对拉结生气,说,叫你不生育的是上帝,我岂能代替他做主呢?拉结说,有我的使女辟拉在这里,你可以与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靠她也得孩子。”(《圣经·创世记》第30章1-3节)

《使女的故事》讲述了二百年后的未来世界,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口出生率骤降,美国东北部地区在血腥革命后建立了男性极权社会——基列共和国。基列国由极端教旨主义份子领导管理,而女性则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即夫人、嬷嬷、使女、马大。基列国的女性都用颜色编码,不同的颜色对应着女性的等级。在这样一个男性极权社会里,女性被物化,被边缘化,她们就像被贴上了标签,没有个性,失去自由。基列国统治者的夫人穿蓝色服装,负责管理家庭。嬷嬷是使女的管理者,穿褐色服装,负责对新进使女统一洗脑,“教育感化”,对不服从教化的使女使用酷刑镇压。马大是无生育能力的年长女性,她们穿着绿色的服装,负责家务劳动,照顾夫人和使女的日常起居。使女是当权者“大主教”的私有财产,唯一存在价值就是生育。小说的女主角使女奥芙弗雷德(Offred),她的名字是使用英文中代表从属关系的介词“of”加上她为之服务的大主教的姓氏弗雷德“Fred”构成的,名字表明了女主角是大主教弗雷德的附属品,按照基列国的规定,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被分配到大主教家,成为其繁衍后代的 “生育机器”,这类女性被称为“使女”。

由于生态危机、环境污染造成的生育困境,使得能生育健康后代的育龄女性成为“宝贵的资源”,她们也因此丧失了自由,沦为国家计划安排的可支配物。如同小说中的弗雷德(Fred)大主教所言,基列国是要“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但正如所有的“乌托邦”设想一样,极权和暴政最终只会产生更大的恶果。基列国的生活正如一幅美好的宣传画所展示的一样,让人感受到一种微妙的复杂。美妙又纯洁,毫无杂质,每个人按着严格的规定生活。这些草坪干净整洁,房子外观气派典雅,整修一新,看起来就像印在杂志上的精美图画,整条街好像博物馆,又好比建起来向人们展示昔日生活方式的城市模型中的一条街道,这里和那些图画、博物馆或城市模型一样,也不见孩子的踪影。然而,一片平和之下是极端的恐怖和暴力。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著名的“恐惧从不失效”的论断,在小说中被利用到极致。用恐惧换取爱戴,先剥夺被统治者全部的自由,再给予少许自由,那么他们就会对所获得的那点自由感恩戴德,历史上独裁的统治者从来都深谙此道,基列国的统治者亦然。当那些镇压手法仅仅以文字形式记载在书上时,人们感受到的冲击力是有限的。《使女的故事》尤为擅长将那些残酷的手法以言语、行为呈现出来,给人最直观的震撼。由恐怖而引发的对于生存的思考,恰恰是这部小说的意义所在——它像扎在人心底的刺,提醒着人们,不要麻木,要去抵抗。

虽然有的评论认为《使女的故事》是一部女权主义作品,但是阿特伍德明确指出她写作的载体虽然是女人,但归根结底她们都是“人”。基列国以生育作为资源的国策是由大主教弗雷德的妻子赛琳娜·乔伊提出的。为解决生育率直线下降的矛盾,原本作为女性研究者的主教妻子提出了这个假设。曾经她在自己的著作中还说出过“不要把女性的温顺认为是软弱”这样的金句,而一转眼为了人类延续的“福祉”,她成为了压迫女性的始作俑者。借着这样的逻辑,大主教对奥芙弗雷德解释道:“我们所做的只是想让世界变得更好,但是肯定无法让所有人过得更好,总有些人过得会更糟。”由此可见,基列国的极权针对的不是女人,而是全人类。

基列国的社会结构,绝不服务于大多数男人,只有统治精英的一小部分人获益,这种社会结构让极少数杰出人物认为他们高高在上。现实社会中也是如此,不过基列国的女性更受压迫。一般男人如尼克或卢克,当女人自由时,他们更自由。大主教们利用压榨下层人,通过生育恐慌来执政。基列国社会证实了,当社会对繁殖的痴迷高于一切时,女人甚至几乎所有公民,都变得越来越不自由。公民在社会里应享有更多的自由,而非因為生育而牺牲一切。从人文角度上接受,包括诸如晚婚、同性恋、家庭主妇、白领丽人等生活方式,这些现象表明基列国的社会矛盾剧烈,繁衍后代将每个自由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基列国让女人互相斗争,并不是说这种斗争真的与我们不相干,它永远存在。揭开反乌托邦背景,就会发现许多熟悉的场景,主教夫人们对使女俯视,随意侮辱,仿佛使女们在灵魂上不如她们,因为她们的特权在她之上,却又忌惮她年轻能生养。随着故事的进展,可以看出社会等级和性别划分得非常清楚。故事巧妙地要求女人互相帮助,至少不给彼此增添负担。但没有真正打破社会等级的互助。引导我们审视自己的行为,引导我们如何和社会融为一体,无论故事是讲述男人将女人物化分类,还是女人为难女人,或是拥有特权的人高高在上,它传递的信息是,当我们迫害那些本应得到尊重和同情的人们时,坏事就会发生。

猜你喜欢

生存女性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