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越国宫署遗址水井展示区木暗渠的分析与保护

2019-11-14温敬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8期
关键词:保护

温敬伟

摘 要:位于南越国宫署遗址水井展示区内的木暗渠由于遗址保存环境的因素,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腐蚀病害,因此对其本体实施搬迁保护,通过取样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并通过模拟样品试验确定本体保护方案,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脱水加固保护,保证了木暗渠的完整性和观赏性,对遗址内木质文物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南越国宫署遗址;木质文物;微生物分离;脱盐;保护;脱水加固

引言

南越国宫署遗址是2000多年前西汉南越国的王宫所在地,也是1000多年前五代十国南汉国都城兴王府的宫殿区和宫苑所在,还是广州自秦统一岭南后2000多年来历代郡、州、府官署所在地,见证了广州延续不变的城市中心,承载了2000多年的城建发展史,是国内少见的古代城市遗址。其中的水井展示区遗址于2006年通过考古发掘揭露出来,2009年为配合遗址博物馆的建馆需要,采取了临时回填保护措施,至2011年底博物馆馆舍建筑完成后重新清理开挖,并于2012年1月20日开始对外开放。由于在尚未进行全面深入的本体保护措施的条件下就采用了露明手法进行展示,导致遗址本体长期暴露于空气当中,发生了各种不同的病变,对文物的安全保护产生较大的风险。特别是位于展示区域内的南越国时期排水木暗渠保存状况最差(图1),已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腐蚀病害(图2),采取科學有效的保护措施迫在眉睫。

南越王宫博物馆针对该区域文物病害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勘察和分析,并于2015年9月开展抢险加固保护工程。保护工程主要分两个部分实施:一部分采用现场保护,主要针对展示区域的一口南越国时期王宫食水井、两口南汉国时期王宫食水井、一条南越国时期陶质排水管实施现场防霉杀菌、脱盐、裂隙填补、灌浆加固等保护手段,同时对现场展示厅区域采取开挖集水井和埋设引水暗管的方式,把渗漏到展示区内的地下水采用暗管收集,集水井统一抽排的方式,使四壁渗漏水疏排结合,地下水位高低可控,避免展示区内各材质文物受到侵害。另一部分采用室内保护,主要针对展示区内的两段西汉南越国时期排水木暗渠,采用整体套取搬运到实验室,实施实验室检测分析、脱盐、脱水、加固保护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国内对于木质文物保护主要根据文物及遗址情况,多数采取以脱水处理为前提的“干”保护和以饱水存放为前提的“湿”保护两种方式[1],如上述两种方式无法对木质文物实施有效保护,则会采取回填保护的方式以提供缓冲时间[2]。国内对于遗址内木质文物的保护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如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对木质文物进行了回填保护处理和局部脱水加固试验[3];成都商业街船棺葬遗址对墓葬实施回填保护,并对部分棺木实施异地脱水加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对加固后的木质文物进行粘接修复,以达到更好的展出效果[5]。为保护文物本体安全,配合遗迹展示的需要,最大限度保留文物本体原始信息,本次对遗址水井展示区木暗渠实施了保护工程,通过材质分析测试、本体脱水及加固研究等过程,有效及时地对文物进行保护。

1 木暗渠本体概况

首先在现场对木暗渠进行勘察测绘,并对其本体、微生物、树种及周边水样、土样进行了取样分析,以全面了解遗址现场环境、树种属性、保存完整情况、内部化学结构流失情况及表面微生物生长情况,为此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打下了基础。

1.1 勘察测绘数据

现存木暗渠因糟朽严重,已断裂成两段,因此在研究和保护中分别编为木暗渠1号和木暗渠2号便于区分。经过勘察测绘,木暗渠1号长4.64米,端口A侧外径35厘米,内径28厘米,端口B侧外径30.7厘米;木暗渠2号长4.46米,端口A侧外径20厘米,端口B侧外径45.5厘米。

1.2 材质及化学成分

通过将树种取样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鉴定,鉴定结果为木暗渠所用的木材为杉木,属于杉科杉木属,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木材纹理直,结构细,易加工,耐腐力强,用途极广。

对于木暗渠本体散落样品进行化学成分测定(表1),发现木暗渠1号和木暗渠2号的综纤维素含量分别为55.72%和70.78%,前者较新鲜木材的77.30%含量属于严重偏低,后者则与新鲜木材较为接近;两者的木质素含量分别为33.98%和46.35%,均高于新鲜木材的木质素含量。环境中的水分、微生物、土壤酸碱度等因素会造成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进而使木材结构的弹性和强度降低,导致腐蚀糟朽等病害[6]。

1.3 物理性能

使用三维视频显微镜对木暗渠样品表面形貌进行观察记录,并测量其含水率、干缩率及气干密度等,其中对于其含水率的分析结果显示:木暗渠1号的含水率高达200.99%,木暗渠2号的含水率高达123.04%(表2)。由于木暗渠已糟朽,不符合纤维饱和点理论,一旦含水率降低就将出现不可逆的收缩形变,进一步造成木质文物的变形[7],因此急需对木暗渠进行脱水保护处理。

1.4 含盐量

通过对木暗渠旁土样、水样及木暗渠底部和表面的碎屑进行理化指标检测,表明木暗渠旁水样和木暗渠表面碎屑含盐量较高,木暗渠旁土样和木暗渠底部碎屑含盐量较低(表3),说明水分的运动造成盐分在木暗渠表面逐渐富集。盐分的潮解和结晶会造成木质文物的粉化或崩裂,应尽快对其进行脱盐处理。

1.5 微生物分离鉴定

在发掘现场对木暗渠本体木材及周边土体分别取样,进行微生物分离鉴定。其中木材样品分离鉴定出5种菌株,分别为青霉属、曲霉属、镰刀菌属、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土壤样品分离鉴定出3种菌株,分别为镰刀菌属、青霉属、葡萄球菌属。这些微生物都将造成木质文物的霉变和腐朽,因此需及时对木暗渠进行防霉处理,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2 本体保护措施

根据前期对木暗渠的勘察、检测、数据对比分析,我们对木暗渠本体保护先后实施清洗脱盐、脱水加固、防腐、裂缝修补加固等保护措施,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保护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洛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