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市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11-14徐守江罗竹青时恩早

求知导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淮安市信息化

徐守江 罗竹青 时恩早

摘 要:虚拟养老院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近年来应用广泛且得到了不断发展。文章针对淮安市虚拟养老院信息化现状进行详细分析,解析出目前淮安市社区居家信息化服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对于智能信息化的路径选择给出了建议和意见,对于其它地区虚拟养老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淮安市;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化;虚拟养老院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年化问题日趋严峻,逐步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虚拟养老院是一种在传统养老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基于信息化、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关乎江苏老年群体幸福晚年,更是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大课题。

一、淮安市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现状

截止2018年底淮安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06.6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9%,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虚拟养老院在国内的发展时间才数十年,还属于一个新型且待完善的事物。为了更好地服务养老,2015年淮安市虚拟养老院正式上线,开启了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淮安市虚拟养老院有数千家服务提供商,提供包括吃、穿、住、行、医、娱等各种需求达11个大类服务项目。包括家政服务、助餐服务、健康咨询、助医服务、助洁服务、文化娱乐、代办服务、咨询服务、精神慰藉、物业服务、预订服务。老人可根据服务费用、服务需求自主选择,可通过电话、网络或手机App方式选择不同的提供商提供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居家养老。为了推广虚拟养老服务模式,淮安市东多家机构推行开展“淮安市虚拟养老院社区宣传行”活动,向老人宣讲“淮安市虚拟养老院”,并讲解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不同的养老形式,所提供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的宗旨。同时,淮安市为了持续推动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举办养老服务工作能力培训班,邀请了多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专家学者,分别以政策解读、理论教学、案例解析、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授课讲解。

从淮安市民政部门了解到,淮安市为数万名高龄困难老人购买养老服务,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全面发力,新建和升级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继续新建社区老人助餐点,服务内容根据老人需要进行个性化、精准化设置,服务的形式包括上门服务和集中服务两种。购买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居家养老服务,包括助餐助洁、助行、助衣、助浴等;第二方面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一些日间一些照料的服务;第三方面主要是养老机构的服务,主要是为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老人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购买机构供养和护理服务。同时,淮安市也不断推进“互联网+人社”服务,开通网上“人脸识别”、手机App、电子社保卡等方式认证,退休人员可以通过QQ、微信形式进行远程视频认证与上门认证”,此项举措既加强了与退休人员的沟通,也增强了退休人员归属感,免除了自行办理资格认证的麻烦。近年来,为提升广大退休人员幸福感,全市在城乡一体化老年活动中心添置了各类文体设备,设立了阅览、电脑、乒乓球、棋牌、文艺等多个活动室,每天都有很多退休人员来开展娱乐活动。此外还先后组织开展了多种适合退休人员的文体活动,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享的阵地。然后通过网络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淮安市居家信息化服务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1.智能信息化程度不够,功能不够完善

目前基于的虚拟养老院服务平台主要是老人向养老服务中心订购相应的养老服务项目,大多采取一对一的上门服务,由于服务人员信息化程度不强且老年人缺乏新技术学习能力,常常导致服务过程不顺畅的现象,如服务不及时、供给不到位且服务评价不合理等。虚拟养老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应该包括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如老人健康情况的监测与分析、老年人的异常行为监测以及虚拟康复训练等,信息化管理应能全程全方位的为老年的居家养老提供各种类型服务,而不仅仅是点餐、助浴等服务项目。如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定时采集、监测和反馈老人的健康状况,给与健康干预方案的指导,为老人配备专业的健康管理师,给与老人全面的健康管理。

2.基础设施平台还不够健全

由于信息化方式还比较简单,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服务方式的信息化,而导致虚拟养老院的基础设施平台还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软硬件两个方面。软件方面功能单一,缺乏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的软件产品,而且软件服务水平跟不上,功能更新慢,跟不上信息化产品的日新月异;虚拟养老院的硬件水平还有待提高,如多功能健康仪器采集设备、功能障碍康复仪等,具有智能化的基础设备能为社区居家养老增添特色服务。

3.信息化服務监管不到位

目前的虚拟养老院运营由政府主导,企业多方参与的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其存在投资少、运营成本低等特点,但养老服务过程中的监管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第一,倡导政府对虚拟养老院的外拨资金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完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第二,倡导对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内容和价格进行监管,将服务至上作为第一要务,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虚拟养老院信息评价和反馈机制,加强各方主体的沟通和交流。

二、虚拟养老院信息化路径研究

1.开拓多主体合作方式,吸引有效资金

居家养老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首要任务是厘清服务过程中政府、社区、老年群体及服务商之间的关系。政府作为服务监督管理主体,其职责主要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社区服务进行监管;社区作为服务组织主体,应建立老年医疗档案,确保老年人基本生活、医疗和精神文化等日常需求,并协调好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服务商作为服务提供主体,主要职责是收集服务需求,拓展业务范围并与消费方沟通联络,服务好老人及家属这一服务消费主体。

猜你喜欢

社区居家养老淮安市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山中学活动掠影
江苏省淮安市:小雪节气杉林红
我的奶奶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探索
南昌市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