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纵看耶稣至狄奥西多时代的基督教发展

2019-11-14黄振武汉大学文学院430072

新生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犹太教罗马帝国耶稣

黄振 武汉大学文学院 430072

一、引言

自耶稣创教以来,基督教就在这伟大的救世主的领导下,经过两千多年历史的风霜与洗礼,成为了当今世界信教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传播范围最广的宗教。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基督教既有着顺应时代潮流的强势发展,也有着较少为人知的艰辛坎坷,这在基督教初创之际表现地尤为明显。当我们惊叹于中世纪以来基督教左右王权、叱诧风云的光鲜表面,也不妨看看其自开创到狄奥西多时代的血泪辛酸,这样或许也能够让我们对基督教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认识。

二、高贵的殉道士军队

正如美国学者布鲁斯·L.雪莱在其著述《基督教会史》中所提到的,“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早期教会首先是一支高贵的殉道士军队。”①对此,笔者以为这番譬喻使用地恰到好处。它既十分形象地概括出早期基督信徒们为坚持自身宗教信仰而付出的沉重代价与艰苦命运,又于轻描淡写间兼带着舍我其谁、以身殉道的悲壮气概。的确,在原始基督教(意指耶稣与使徒时代)及早期基督教时期(原意本指后来的罗马帝国时期,本文特指狄奥西多时代之前),基督教作为某种意义上的新生事物,自产生就面临着旧有事物的打压扼杀,具体表现为脱胎于其中的犹太教的排挤,再加上其不成熟的状态,它的生存处境也就更为脆弱与狭窄,比如其它非基督教众的有色歧视与罗马帝国的强势迫害。

在基督基本教义《圣经》中,“基督”本来的含义意味着救世主,即宗教里所称呼的“弥赛亚”,而这个救世主就是“上帝之子”耶稣,耶稣就是基督教的核心人物。但无论如何,基督教的创立都摆脱不了犹太教的关系与渊源。换句话说,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但是两者由于教义观念的分歧,比如对于“弥赛亚”看法的不同,前者拒不承认耶稣的救世主身份,又如赵林先生提到的“律法主义与道德主义”、“末世论与救赎说”②方面的对立,所以两者自开始就陷入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攻击之中,基督教也被当成犹太教异端而饱受攻击。在基督教史著名的圣旦复活事件中,也正是犹太教的祭司长该亚法将耶稣捕获并送其至罗马统治者手中,以“犹太人之王”的罪被当众钉死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各各他(意为“髑髅”)的十字架上。有趣的是,此后强盛起来的基督教对犹太教的攻击最主要的着力点也是此事件中出卖耶稣的是犹太人,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高贵的殉道士军队”必然不只能是耶稣一个人,在当时整个大的时代背景下,耶稣的追随者们面对犹太教、罗马帝国统治、以及其它非基督教徒的三重挑战,开始前赴后继地投入到这场信仰的战争中去。在《圣经新约》的使徒行传部分,它记载了耶稣复活后其门徒为宣扬基督教所做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般的艰辛努力。比如耶稣的“十二使徒”,除其中的加略人犹大因背叛耶稣愧疚自杀而死之外,其余人众如彼得、安德烈、大雅各、约翰、腓力、巴多罗买、多马、税吏马太、小雅各、达太、奋锐党西门、马提亚等基本都难得善终,另外的保罗和巴拿巴也死于罗马帝国尼罗时期对基督教徒的强烈迫害。

根据目前的相关文献来看,当时罗马帝国历代皇帝在三百年间对基督教进行了多次不同程度的迫害,害死的基督教徒难以数计。殉教的人员中或被野兽吞噬、钉十字架,或被吊死、斩首、烧死。但也正是在这样的困难环境下,基督教徒们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表现出了人人为之折服的英雄气概,义无反顾、视死如归地投身到这场卫道战争,他们的坚守与精神确值得我们赞叹与钦佩。

三、独行的六面碰壁居士

作为当今最受欢迎的世界性宗教,缘何会在其两千多年前竟然成为众矢之的,其原因想必也值得我们去探究思考。在这里我们不妨从之前便已谈到的其受迫害现象入手,或许我们能对此有更全面、更系统的把握。

基督教诞生正处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巴勒斯坦地区,而对原始及早期基督教造成首当其冲伤害的也当罗马帝国莫属。在当时,罗马帝国也已有自己的国家宗教,并且罗马帝国的皇帝就是其宗教的大祭司长,这也就注定了其对其它宗教的低容忍态度,将其它宗教视为异端。而基督教在初创之初也曾被视为犹太教的分支受到牵连。但是为原始及早期基督教带来更致命伤害的是其与罗马帝国政治统治的冲突,基督教义宣扬的是“一神论”,主张信耶稣就是信上帝,而罗马帝国当时的看法认为应该是“皇帝是神”。由此可见,耶稣与罗马皇帝、基督教与罗马宗教之间,无论是在宗教信仰还是维护统治层面,两者的矛盾已是不可调解,这点倒恰似其与犹太教决裂的缘由。并且同时我们不妨将此推广到其与另外的非基督宗教的关系的层面。概而言之,原始及早期的基督教在宗教信仰方面的封闭性与排外性导致了其六面碰壁的局面。

除开信仰的冲突,原始及早期基督教在当时社会生活层面的行为方式也饱为时人所诟病。由于其规定只有基督徒才能参加教会的圣餐等一系列活动仪式,伴随而来的是其它非基督教徒的不当猜想与有色歧视,认为基督徒在利用封闭的集会组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指责他们“淫乱”、“喝人血、吃人肉”、在坟墓或洞穴中作礼拜等。诸如种种,也都造成了基督徒与其它宗教之间的隔阂。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不为时人理解的独行侠,也是处处饱受排挤的六面碰壁居士。

四、守得云开见月明,一将功成万骨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饱受三百多年的压迫残害后,基督教终于扬眉吐气,开启至今为止长达1700年之久的辉煌。在此过程,不得不提到两个关键性人物——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和后来的狄奥西多一世。公元311年《宽容敕令》的发布,准许了基督教徒的信教自由,这道敕令是基督教史上的里程碑。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与李锡尼又共同颁布著名的《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同时发还过去迫害时期没收的教会财产。这是罗马法律上第一次承认基督教会可拥有财产权。公元323年,君士坦丁再次发布宗教法令,授予基督教会极大的利益特权更加促进了早期基督教的发展。延后至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颁布命令,宣称废除一切旧有的宗教,关闭一切氏族神庙,禁止一切异教活动,规定只有基督教才是唯一合法的宗教。由此,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从历史角度来看,“希腊——罗马文明终于让位给基督教文明”③,进而说是“基督教的胜利标志着古典文明的终结和中世纪信仰时代的到来”④。

在此过程中,我们不得不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早期基督教在坎坷艰险中曲折发展,至公元三世纪时已经在罗马帝国中下层群众有着深厚的教徒基础;二是罗马帝国当时已开始走向崩溃,在3世纪有30位皇帝登基,另外还有许多人图谋王位。二者间为何会在公元三世纪时告别敌对、走向合作呢?换句话讲,在融合的过程中,罗马帝国是站于主动还是被动妥协。

关于此探究,我们或可以从君士坦丁的身上或角度略看出稍稍线索。众所周知的是,君士坦丁是第一个向早期基督教伸出橄榄枝的带有关键意义的罗马皇帝。有人说,是他家人的熏陶,“君士坦丁的父亲(君士坦蒂乌)曾对基督教宽容,其母是基督徒”⑤。也有人说,在他统一罗马战争中,耶稣托梦帮助了他赢取胜利,由此他皈依基督之路。但于笔者看来,诸如此些说法可信度都不是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宗教宣传而捏造产生。真正具有较高可信度的还是些历史记载,笔者其中有几处记载值得我们探究细品。如历史上著名的“尼西亚宗教会议”: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指示在小亚西亚的尼西亚城召开第一次基督教大公会议,解决神学争端。君士坦丁的宗教顾问何西乌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按照君士坦丁的意图制定了统一的宗教信条《尼西亚信经》,以统一思想,消除争端。会议强行通过《尼西亚信经》。从会议成果及历史意义上看,尼西亚宗教会议并没有完全解决教会内部的神学争端,但却达到了君士坦丁大帝的政治日的,即从政治、思想和组织上全面控制基督教,使基督教会逐渐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政治工具,使基督教准备成为帝国的国教。这体现了君士坦丁大帝在扶植基督教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对教会的控制,干预教会内部事务,协助教会解决争端。另外还有的是,君士坦丁虽然在位时已坚决取消其原来罗马帝国宗教大祭司长的头衔,但一直到他驾崩前不久才正式加入基督教,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对此我们可以猜想,君士坦丁此事是否是为了避免受到基督教会的束缚而有意为之呢?同时经过三百多年的打压,早期基督教也逐步意识到不与罗马帝国统治阶级相合作的危害,已经在教义方面对罗马帝国统治者作出适度的妥协,正如这里说的,“早期基督教会原本是被压迫者的宗教团体,但从公元1世纪后半叶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富人皈依基督教,并逐渐控制教会,使教会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道德伦理观念及其与罗马帝国政府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⑥综上来看,笔者认为这是罗马帝国统治与基督教相融合的局面是双方同时妥协的结果,君士坦丁即便说得上主动,但不能说是占据赢面。

五、结语

珍珠是蚌在痛苦中孕育产生,蝴蝶也得经过破茧的挣扎才展翅起飞。纵观原始及早期基督教的发展历程,就更能体会到个中的意义,也更能看出信仰的力量。抛开基督教在中世纪时期的消极影响,追溯原始及早期基督教的历史,那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殉道士,想必其人性的光辉至今都值得我们钦佩叹服!

猜你喜欢

犹太教罗马帝国耶稣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枕枪而眠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新罗马帝国衰亡史》
英国耶稣受难日
海涅作品中的犹太性
两个K
罗马帝国早期西班牙行省宗教崇拜罗马化刍议
犹太教在当代北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