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问题及分析

2019-11-14宋雨辰天津财经大学学生工作部天津300222

新生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价值观核心

宋雨辰 天津财经大学学生工作部 天津 300222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环境更加复杂,意义更加重大,形势更加复杂。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学生和高校两个层面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工作方案,才能取得更大成绩。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总结

(一)学生层面的问题

1、认知程度不高

当前,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不高。具体表现在:第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的具体内容并不清楚,仅仅停留在对基本“概念或称呼”的浅层次了解上,能够精确无误地说出其主要内容的人并不多。第二,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提高。有些同学仅仅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法,但对于其中深层次含义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2、认同程度不深

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不够积极。具体表现在:第一,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持怀疑态度,仍然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否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基本内容持怀疑态度。第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缺乏深层次的情感认同。第三,由于受信仰宗教的影响,不能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塑造。第四,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兼具“95后”群体的性格特点,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价值观较为分散,追求自我,强调个性,但缺乏理性思考。

3、实践行为落后

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实践。具体表现在:第一,通过接受宣传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认同感,但具有较强的功利心,在实践过程中依然秉持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造成知行分离。第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感情认同,将其只当成是空洞说教,不能指导实践。第三,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缺乏活动载体和科学指导,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高校层面的问题

1、教育模式的设计趋于应试化

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依靠思政理论课的形式开展,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往往将精力集中于按照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不能从深度和广度上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们参加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较好的分数。在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真正进入学生大脑。

2、教育目标的设置趋于理想化

在设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的过程中,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过于追求教学目标的整齐划一,忽视了学生在思想觉悟、智力思维、领悟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过于强调人的“精神性”,忽视和淡化了人的“自然性”;过于强调整体利益和应当承担的义务,忽视了对个人利益的尊重和对个人生活价值的肯定。本应该“接地气”的价值观教育变成单向死板的理论宣传,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脱离了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

3、教育方法的选择趋于单一化

面对思维活跃、渴望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群体,有些教育工作者依然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书本教材之中,继续沿用“满堂灌”、“填鸭式”的陈旧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的范畴,只是对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刻板宣教,不能运用理论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合理解释,不重视教学效果的反馈和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重视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这种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极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只能一味被动接受已有的观点和结论,很难引起感情共鸣和价值认同。

二、对于目前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主要矛盾和现实问题的影响

1.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造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弱化。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我国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同发达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贫富差距、地域差距和行业差距。加之住房、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等领域存在的现实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集中凸显,诱发少数民族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

2.贪污腐败现象的存在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建设相对迟缓,对于行政权力缺乏监督和制衡。一些地区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在经济利益的冲击下,产生短期套利的错误思想,理想信念出现动摇,没有切实承担起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主体作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治理水平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产生了质疑,妨碍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纳和认同。

3.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

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比,利益主体、利益需求和获取利益的方式趋于多元化,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趋于复杂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消极思想滋生蔓延、沉渣泛起。在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一些大学生将“是否对自己有利”的功利化思想和“一夜暴富”、急功近利的短视思维当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重要标准,诚信缺失、见利忘义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而对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核心价值观则表现出冷漠与排斥。

(二)西方思潮的推波助澜

1.西方价值观的传播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认为自身的价值观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充分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这些国家凭始终把持国际价值观领域的话语霸权。他们通过极力鼓吹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向外推销“三权分立”、“多党轮流执政”,并借机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进行歪曲和诋毁;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宣传和炫耀西方化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推广西式民主“普世价值观”的目的;通过发挥对全球互联网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垄断优势,紧紧控制网络信息传播渠道,不断丑化、扭曲社会主义,将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输出到中国,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群体中的话语感召力。

2.意识形态的激烈斗争

自从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以来,西方社会对其科学性的质疑与批判就一直存在。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将社会主义制度视为对“立宪民主”的最大敌人,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尖锐对立,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图谋。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大肆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等歪曲言论,在全球范围内打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空间,阻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在西方资本主义的鼓动下,新自由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引起了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争论,妄图以此在青年群体中动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三)三股势力的渗透侵袭

所谓“三股势力”是指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长期以来,“三股势力”披着宗教外衣,利用少数民族群众朴素的民族宗教感情,煽动民族狂热情绪,歪曲宗教理论、杜撰民族文化,攻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有分裂国家的政治目的。在新时期,“三股势力”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的幌子,向教育领域进行重点渗透,把青年学生作为争夺的重点,明确提出了“知识化、年轻化、武装化、国际化”的活动目标,企图从大学生群体中培养骨干分子,对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构成严重威胁,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各族学生中的开展。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的价值观
少数民族的服装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