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蜀汉后主刘禅的一生

2019-11-14

长江丛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后主刘禅蜀汉

今人多认为三国时期的蜀后主刘禅是乐得不思蜀,还是个“扶不起”的君王,但是细究起来并不如此,后主并非不思蜀。

蜀后主刘禅,于建安十二年生于荆州,出生后不久,母亲甘夫人便去世。他在17岁时,魏黄初四年,其父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临终将他托付于诸葛亮,从此,他的一生也就注定在其父和诸葛丞相的光芒下显得暗淡无光。后主刘禅之被人们视为“扶不起的阿斗”,笔者以为主要因为两件事:其一,降魏,断送了其父辛苦打下的江山;其二,被掳到洛阳,耽于享乐不思蜀地。当然,对于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简要阐述关于蜀后主刘禅的一点想法,希望给大家一点启发。

一、少时聪颖

刘禅从小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诸葛亮曾对射君夸奖过他。《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注中记录刘备去世前留给刘禅的遗诏,载:“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诸葛亮素以知人善任著称,且知子莫若其父母,先主刘备对自己儿子刘禅所知应也不少,他也不曾怀疑过此话,想来可见刘禅确实智量甚大。诸葛亮称赞后主还有一次是在后主即位后。诸葛亮在《与杜徽书》中提到:“朝廷今年始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 …”(《三国志·杜徽传》。)可能由别人来称赞后主刘禅还是有点阿谀谄媚之嫌,但是仔细想想一个“扶不起”的孩子得让刘备下多大狠心,才能闭着眼睛,将自己半辈子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所托非人;退一步说,就算阿斗扶不起,刘备又将蜀汉托付给了他,那些辛辛苦苦跟随刘备打江山的那些功臣勋将会不会同意,会不会拥护后主;就算连那些功臣勋将也拥护后主,怎么会确保不会出现贾南风那样强势的皇后时刻觊觎着蜀汉江山;就算没有强势的皇后,在强魏和孙吴的包围中又怎能确保蜀汉国祚绵长久远。现在回来说,刘禅的母亲甘夫人生前只是刘备的妾室,地位不高,刘禅属于庶出子。刘禅还有两个庶弟:刘永、刘理。刘禅被立为皇太子有些曲折,他先是被立为皇后吴氏之子,然后才被立为皇太子。既然庶子可以被立为嫡子,那他的两个庶弟也有同样的机会被立为嫡子。由刘禅被立为嫡子,也可知刘禅表现得还是很聪明。

二、青年无为

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后,刘禅确实非常信任诸葛亮,“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三国志·诸葛亮传》)他放手任权,自己则做了名义上的最高领袖。他作出表态:“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从而国家出现了“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这不仅是诸葛亮的功劳,也是刘禅的政绩。刘备确实担心刘禅年轻,谋略不足,建议他:“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志。”(《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作为丞相的诸葛亮也曾经抄写过《申》、《韩》等书想要他细细体会君王的治国手段与理念。若是后主刘禅不可扶、不必扶,丞相也不会白费此功夫,直接事无巨细管起来就好。

后主不仅生前十分信任诸葛丞相,就算丞相病逝之后也很注重维护他的清誉,有奸佞李邈在亮逝世后向他身上泼脏水,诬陷诸葛亮是权臣怀有反叛之心,后主怒杀邈。杨戏的《季汉辅臣赞》载:“(后)十二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邈上疏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俱其逼,主遇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陨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后主怒,下狱诛之。”后主不是奸邪不分的阿斗,他知亮任亮信亮不疑亮,作为君主,是合格的、贤明的。清代袁枚评后主:“人君之道无他,用人而己;用人之道无他,勿疑而己。孔明之贤足用,后主之用孔明不疑……而要非后主之贤不及此。”

三、中年有为

诸葛亮于蜀建兴十二年在北伐中病逝于五丈原,刘禅始预政事。在他青年时期,丞相事无巨细皆揽之,自己名义上是个君王,形似傀儡,前世的汉武帝设中朝;后世的明朱元璋废丞相制;清设内阁,康熙帝之除权臣鳌拜、设南书房就是此理。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与权力,刘禅于亮后不再设丞相一职,把丞相的权力分割和重组。在北伐问题上,刘禅也持谨慎态度,理智的对待。诸葛亮着急报先帝、忠后主、除汉贼、定中原,急于北伐曹魏。他建议暂缓北伐:“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但是没有起到效果。诸葛亮死后,刘禅便立即停止了北伐行动,与民修养生息,这不能是目光短浅的君主所能作出的决定。

刘禅还善于纳谏。刘禅常希望可以扩大后宫妃嫔数量,经董允劝谏后也就作罢。《三国志·董允传》载:“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诸葛亮建议在他去世后,起用蒋琬、费祎、董允等,后主也一一遵从。

刘禅对待臣子仁厚,颇有刘备遗风。如追谥赵云:“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 魏将夏侯霸来降,刘禅怕他因为其父夏侯渊一事对自己不放心,故而向他解释道“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不能不说后主的细心与多情。又指着儿子介绍说“此夏侯氏之甥也。”更易于拉近与夏侯霸的关系。周寿昌评:“后主能作此语,亦复非常。”后主如此工于心计地拉拢夏侯霸为自己效力,不能不说是个心灵剔透的人。

后主不仅在政治上、人心上下功夫,他在军事上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司马懿讨伐公孙渊时,他告诫蒋琬“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釁”。虎父无犬子,这句话也是不无道理。

四、暮年苟且

公元263年,伴随后主刘禅降魏,蜀汉灭亡,而他也被牢牢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世世不翻身。于蜀人讲,他葬送了父亲基业,可蜀汉弱小,怎敌历史分合大势。如仅站在蜀汉立场,这理所当然。但如果从中国历史发展大势和国家统一大局并结合当时情况看,得出刘禅扶不起这个结论就有问题了。

首先,刘禅投魏,是想全元元之民。被笔墨丹青载于史册不好么,不好过遗臭万年。但在江山、功名、百姓三选一时,他还是选择了百姓。就像当初先主刘备被曹军所追时,不也以百姓为念,许百姓追随么。

前期公孙述据蜀顽强抵抗,最后落得个身死国灭、生灵涂炭下场,巴蜀遭毁灭性打击,他也落得世世骂名。

其次,刘禅降魏也顺应天下一统大势。当时曹魏势力最强,孙吴与蜀汉只取守势,就算几十年内大家和平相处、平安无事,但随着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兼并与统一趋势也不可遏制。魏帝评价刘禅说:“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

在临近失败的最后一刻,他也是保留了作为帝王的尊严的,百姓才是他的尊严,眼睁睁看着百姓被敌军屠戮,自己却做不了什么的感觉还不如死掉来的痛快。“官府帑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余粮棲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自己“舆榇自缚,诣军垒门”。后主 “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百姓也从内心由衷感激他。

在我国历史上,后主相当多,但让人们印象最深、最有争议的莫过于蜀后主刘禅了。通过以上简略的介绍,我们头脑中的刘禅形象想必已略加丰富起来。他,在其父刘备、卧龙诸葛的耀眼光芒之后,显得黯淡无光,但无可否认他也书写了历史。从小到大,他都不是一个低能儿,他也不是一个昏君,更不是一个庸主。在此间乐,不思蜀中,装疯卖痴的保全了自己,比起金陵后主李煜来,不算不聪明。能上能下,能屈能伸,不比勾践逊色,只是缺乏复国的条件。扶不起的并不是阿斗,而是蜀汉;安乐公也并不安乐。

猜你喜欢

后主刘禅蜀汉
武侯祠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蜀汉刘禅的治国举措及其成因
刘禅北伐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乐不思蜀
南唐遗梦
刘禅北伐
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阿斗”刘禅
与李煜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