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制融合”培育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实践与研究

2019-11-14李根芹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江阴导师校企

■李根芹/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6起“工匠精神”连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的举措都举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开启了新的时代。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另一方面,我国人口红利正趋于下降,老龄化社会正在加速,这就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与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又倒逼职业教育要加快改革步伐,用人才红利抵消人口红利下降对企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展开。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班建制的传统育人模式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无法担负起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要求。虽然班建制教育模式在通识教育上是一种科学、高效、低成本的育人方式,但职业教育更强调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很多时候要“手把手”地演练与传授,传统的学徒制、导师制和工作室制的育人优势就显现出来。基于此,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并践行“三制融合”培育高职生工匠精神的改革思想,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内生动力,依托校企联建的工作室和学生专业社团等育人平台开展对师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所谓“三制”指工作室制、导师制、现代学徒制。“三制融合”就是要把这三种育人制度有机结合,以工作室为平台,以导师(师傅)带学生(徒弟)为主要形式,学生跟着导师学知识、练技能、做项目,在实战中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师生在言传身教中教学相长,从而提升师生的工匠精神。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工作室学生在校是学生,进企业便是准员工。这样就把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校企联合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落到实处、贯穿于平时,也间接实践了“适合的教育”理念,为行业企业培养当今社会所需的初步具有企业所需的“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工作室制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工作坊”。包豪斯成立了一些如金工、纺织、陶艺等工作坊,在这些工作坊中学生们作为徒工在师傅、技工的指导下,通过实际制作物品来学会一些知识和技能,进而逐步形成了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模式: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为主导,借鉴企业运行管理机制,集教学、研究(或设计)与生产为一体,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交替进行,横向相互渗透,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学徒制”无论中外古已有之。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通过师傅的传帮带,使艺徒获得职业技术和技能,即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徒弟在家庭作坊、官宦作坊、朝廷作坊等工作场所,通过观察、模仿师傅的技艺,在耳濡目染与反复实践中掌握师傅的知识和技艺。现代学徒制是在吸收传统学徒制“心口相传、耳濡目染”优点,融入现代学校职业教育的特点,企业广泛参与职业人才的培养过程,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担当起监督、指导与规范的职责。

导师制起源于十四世纪牛津大学,当时牛津大学实行一个导师带几个甚至十几个学生建立一门精深的学习体系,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高级专业人才,这种教育模式逐渐成熟发展为导师制。导师制能够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在当前现代学徒制试点与探索的大背景下,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进“三制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室是“三制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的载体。2003年学院成立第一个师生工作室——公主线服装工作室,经过十多年实践和优化,其后,陆续成立了吴震技能大师工作室、张素俭名师工作室、“同桌的你”学生装研发中心、原厂影像工作室等。这些工作室吸收传统学徒制师傅带徒弟做法的精髓,把工作室既作为教学与育人的平台,又作为校企融合、师生服务企业与社会的窗口,还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基地。这些校企联建的工作室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导师既是学生专业学习上的导师,也是学生品德养成、行为习惯培养上的导师,让学生在导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内化自己的品性、学识与技艺。

各工作室开展“三制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流程和内容大致如下:

一、成立工作室、聘请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

工作室是“三制融合”改革的基础和平台,因此推进“三制融合”改革的首要工作是组建校企联建、错位发展的工作室。我院创建的教师工作室基本以课程组为单位,原则上校内导师聘请该课程组中品德与技艺水平高的老师担任,人数上没有严格的限制。校外导师聘请深度合作企业的管理或技术精英,甚至是中小企业的老总等。如三维工作室聘请了江阴南国之风装饰装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杰、设计总监周洪年担任工作室企业导师。企业导师真正参与到工作室的日常管理与运作、日常教学、专业与课程建设、项目研究与实践等工作中,发挥企业导师的应有的作用。

二、招聘学员,组织学生技能训练,在竞赛中锻炼学生

由于工作室除了承担导师的常规教学任务,还是作为正常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技能训练、综合素质提升搭建的平台。工作室学员采用申请制,一般来说,工作室学生同时也是同专业学生社团的成员。导师对工作室成员从专项技能训练入手,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在竞赛中磨练与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如“同桌的你”学生装研发中心的陶颖彥、王银明导师自己多次参加江苏省信息化教学竞赛、服装设计大赛,成绩优异,因此“同桌的你”学生装研发中心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十大设计机构,2017年被评为无锡市校企合作优秀示范组合。指导工作室学生多次参加江苏省服装技能大赛,服装专项设计比赛。2019年6月该工作室学生夏雪、倪兰兰代表江苏省参加技能竞赛国赛,获三等奖。

三、真实项目实战操练

工作室导师大多承接了企事业单位的真实项目,在双导师的带领下,工作室学生在实战操练中专业能力突飞猛进,与未来工作岗位提前对接。例如许洪龙老师的“装备自动化与物联网工作室”为华宏集团研发了“用于废钢回收利用的高效大型剪切机”、“Q91Y-500W多刀龙门剪的设计与模型研制”、“华宏科技机械装备智能物联网控制系统开发”等。又如新媒体运营工作室承接了江阴市电商协会、江阴市梦想传媒有限公司的部分产品的网上销售实战项目。吴震技能大师工作室与双良集团合作开发“立体车库”,为江阴市协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进行清纱机的数字化改造,为祝塘镇一家制药设备厂进行PLC技术改造等。

四、参与地方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工作室的社会知名度

创意与服务类工作室一般是服务行业协会、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因此承接的文化活动、公益活动会比较多,如周箭、葛建伟老师的原厂影像工作室、帧格智作影视后期工作室承接了江阴非遗系列宣传片的拍摄,先后拍摄了《江阴好手艺》《江阴好味道》《江阴好中医》,完成了长源机械有限公司宣传片拍摄与公司网站建设。徐霞客文化旅游工作室师生多次参加徐霞客研究会各项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江阴徐霞客研究会的骨干力量。工作室参与文化活动一般都是由工作室导师牵头负责,但大量具体工作是由学生完成,在活动中锻炼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

五、沙龙、技术研讨成为工作室师生教学相长的平台

各工作室师生会定期集中学习、交流、研讨本专业前沿知识、最新技术,邀请企业设计师、工程师、社会名家到工作室讲学、举办沙龙、论坛、技术研讨等活动,在相互的探讨与交流中共同进步。如南国之风的设计师、工程师们自2017年9月起就与“三维工作室”长期开展设计沙龙活动,李杰总经理带头给工作室的学生上课。

六、企业培训,提升企业在岗人员技术水平

由于工作室导师学识水平、技术水平比较高,常常会承担一些企业的技工、技师甚至高级技师的培训。吴震老师就承担了江苏阳光集团、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企业以及各中小企业的多项技术培训任务,由他参与编撰的综合技能实训教材已广泛使用于专业技能教学,先后培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千余人,他指导的学生获2014、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所带的95部队徒弟获总装备部标兵竞赛一等奖,在2017第三届无锡技能精英大赛电气装置项目中,他所带的徒弟获得优秀奖。

七、企业导师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科研项目研究

大凡被聘请为工作室导师的一般来说在企业里本身就是管理或技术方面的专家,在企业里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威,有的甚至是行业专家,这些企业导师也乐于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科研项目的研究等工作。“同桌的你”学生装研发中心的几位导师就全程参与了校内导师的省教学竞赛现场教学,共同指导技能训练队的学生参赛集训,共同编写教材。徐霞客文化旅游工作室的企业导师罗颖与校内导师赵爱民一起主持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央财资助的课程资源建设项目——《导游业务新编》等。

在“三制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更加明晰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管理、校企融合的方向与重点工作,虽然实践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矢志不移,大胆实践,就一定会为现代企业培养出大量他们所需的人才,也为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与推行作出我们的努力。

猜你喜欢

江阴导师校企
江阴: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江阴蝉联2020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首
《登江阴黄山要塞》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导师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