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纹章与标识在纪念瓷设计中的创新性运用

2019-11-13吴轲

参花(下) 2019年10期

摘要:纹章是一种传统的视觉符号,标识是在其基础上的传承与创新。本文试图通过纹章与标识在色彩、图案元素方面运用的比较,挖掘两者的共性与个性,探讨两者在纪念瓷设计中的创新性,以期开拓设计师的视野。

关键词:纹章 标识 纪念瓷

瓷器作为艺术品,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东方审美韵味,也体现了其蕴涵的精湛工艺和集体智慧结晶。纹章图案代表着西方历史的缩影和贵族的遗风,更是身份的识别和地位的象征,具有一整套严格的符号系统和世袭颜色。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因为航海路线的开通和贸易网络的发展而发生美丽的碰撞,纹章瓷应运而生。纹章瓷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创造出中西方艺术的新模式,更见证了中西方艺术与文化互动的全过程。传统纹章在瓷器中的运用促使现代标识符号在瓷器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标识代表着现代视觉语言和符号系统,与瓷器巧妙地相遇,擦出新的火花。无论是传统纹章还是现代标识,都是视觉语言和符号系统元素的体现,与瓷器的结合充分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一、纹章情结

纹章最初是用于战场上身份的识别与辨认,将鲜明的色彩和精致的符号绘制在盾牌上。盾牌上的纹章图案代表着贵族血统,更是权威的体现,后来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并得以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纹章出现的场所由战场转向民间,由上层贵族流传到普通阶层,遍及世界的各个国家和角落。

纹章和徽章都是由符号和色彩组成的视觉语言,用于身份识别,但两者大不相同。首先,两者的英文名称不同,纹章是“armory”“heraldry”或“coat of arms”,而徽章是“badge”。其次,产生的时间相距甚远,纹章最早出现在12世纪乱世纷争的英国皇室。随后欧洲贵族男性成员的盾牌或是军服出现了代表其家族的相关图案,这些图案也是最早的纹章雏形。而徽章出现得比纹章要晚,大约在14世纪中叶得以普及和推广。徽章在英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悠久的历史,14世纪末期开始盛行。徽章通常是选取佩戴者的纹章图案进行提炼与加工,或是随意选择个人喜爱的任何图案。由于个人因素占的比例较大,通常徽章是较为私人的物品,尽管是同属于一个家族体系,但家族成员各自都有属于不同于他人的徽章。单从徽章的图案无法判断是哪个阶层或是家族的。随着各个阶层都希望拥有纹章图案明确自己的身份,纹章的佩戴人群普及到每个平民,到16世纪中叶,徽章与纹章已经融为一体,界限趋于模糊。

二、纹章与标识的传承性

纹章的色彩规则比较严格,其丰富的色彩代表着各自国家的情调和文化韵味。纹章最重要的规则是色彩的运用。纹章绘制通常分为背景色和金属色:背景色有红、蓝、黑、绿、紫;金属色有黄、白两色,有时也称金色、银色。不难发现这几种颜色正是西方文化中的基本色调,其中红、蓝、黑、黄、白五色使用频率极高,而绿色、紫色相对较少。紫色一般情况下不当作纹章色,在早期的纹章中它和红色没有区别,是欧洲人谨慎使用的色彩。紫色因其特殊的内涵意义而在中世纪的欧洲过于极端化。一方面,它是至高权威的代表,只有国王和大主教才可以有资格使用;另一方面,紫色又代表着肉欲和不忠,这是基督教的七宗罪之一。这些纹章的色彩是概念性的,同时又可以演变为同色系的多种颜色。如红色,它可以是朱红、樱桃红、胭脂红或石榴红等;金黄色与银白色,既可以表现为黄色和白色,也可表现为金色和银色。

现代标识设计相对纹章严格的色彩规则而言,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和信息传递。标识设计色彩原则是根据标识的内涵和使用环境而决定的,遵循色彩原理和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标识设计的色彩数量不受约束与限制,既可以采用一种单色,还可以采用多种色彩,且并未规定采用具体某个色彩,通常企业运用的标识色彩数量不超过三种。单从色彩数量使用原则来看,纹章更加严格和拘谨,辨识度也极高。

在色彩搭配方面,纹章與标识最大的区别在于背景色,标识设计环节不涉及背景色,只是单个完整图形的色彩,背景色由标识放置环境中的底图色彩所决定。标识与纹章的色彩使用都是为了达到图案分辨醒目、生动形象的目的,而标识在纹章的基础上进行简化,色彩规则较为灵活,使用场所和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层面和对象更为广泛。纹章有一条明确的规定:“禁止背景色互相叠加,禁止金属色互相叠加。”标识按照色彩的数量将色彩搭配类型分为一套色和多套色。一套色采用红色、绿色、蓝色、紫色等色相较为明朗、纯粹的色彩;黄色、橘色、粉色等因明度较高,考虑到底色与主图搭配带来的视觉效果,以及受到灯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甚少采用;灰色、黑色两种色彩较为暗淡,除特殊环境和要求外,极少单独使用。标识设计的色彩采用单套色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懂、清晰明确,色彩误差的可能性小,受外界环境色彩影响甚微,可操作性强。多套色尽管不受色彩数量的限制,但通常的做法一般不会超过三种以上色彩。色彩的选择是由色相和明度两个因素决定的,色彩设计原则关注色彩之间的搭配视觉效果和关系。

纹章的图案元素主要是由动物纹、植物纹、人像纹、非动物图记的四大类构成。传统的纹章图案大多数较为复杂,现代标识在采用同样元素的基础上进行提炼与加工,追求简洁的风格。纹章中动物纹的特征和姿势绘制精确,栩栩如生,略微的差别就构成新的纹章。比如出现率最高的狮子纹,仅单独从姿势角度上分就有60多种,倘若与其他动物在特征上区分种类,数量更是庞大。动物纹在造型方面注重写实效果,图案的线条、形式和构成元素较为烦琐。明清时期,纹章瓷因中西方文化差异存在误读现象,主要是工匠不熟悉西方图案的绘制特点与方法。动物纹的种类最常见,数量最多,不仅有真实的家禽,野生动物,还包括虚构和神话中的怪物。而在标识设计中的动物形象则追求幽默风趣的卡通形象,不再强调动物的写实性,用极简的手法凸显动物可爱、灵巧的造型风格。植物纹的类型在标识图案中能明显看到纹章植物纹的影子。在植物的选择上,各国青睐的对象各有不同。英国皇室钟爱玫瑰,白玫瑰和红玫瑰随处可见。百合花图案和法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最为熟悉的是三朵百合花纹章,这是利用现代手法简化古代百合花繁杂的布局进行的取舍和简化。人物或人体的各个部位与器官出现在纹章中较为常见,图案的绘制要求注重细节,比如头发的明暗关系、身体的肌肉和表情、配饰和服装都要有精确写实的表达,视觉上呈现立体感。标识设计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更加关注线条比例、形态特征。非动物图记在纹章上充分体现时代的缩影,标识受到影响最大,所选取图案的题材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用品、建筑、交通工具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标识设计是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几何或是抽象图形是最先考虑的因素,简约风格是检验设计成功的标准之一。

三、纹章与标识在纪念瓷设计中的创新表现

纹章的包容性很强,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图案元素都能巧妙地融合其中。纹章是世界性的文化标识。尽管有通行的纹章规定,但是纹章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纹章最早在欧洲上层社会广泛流行,贵族都拥有自己固定的纹章。由于瓷器的大量外销,贵族并不满足只是拥有普通的瓷器,而是希望家族纹章能够与珍贵的瓷器融为一体,凸显其身份、权力、地位和政治主张,作为夸耀财富的方式。

纹章瓷作为历史见证的产物,通过馈赠的方式表达友好和祥瑞的寓意,拉近彼此的距离,传递各自最精髓的文化,充分展现出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艺术碰撞。纹章代表国家、城市、贵族或是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每一个色彩和图案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标识在属性和时效性方面则更加灵活。纹章和现代标识的拥有者都能追溯到具体的个人或是团体,但纹章的主人会按照世袭的方式传承下去,贵族或是个人占的比例居多。标识则更多地出现在公司或是团体中,而确保使用的持续和完整,则需要商标的注册,如此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由于纹章瓷所处的时代受到交通和贸易模式的局限,不难发现相同的瓷器非常稀少。而现代标识运用在礼品瓷上的设计则是批量化制作,实现双方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彼此的情感。

传统纹章瓷的装饰布局因受到当时社会环境背景的影响,由最初中式元素居多,发展到中西元素比例巧妙结合,最后形成鲜明的西式风格。标识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产物,将其运用到礼品瓷设计中是受到纹章瓷的启发。标识放置的位置遵循醒目突出的原则,根据赠送对象和目的,对瓷器装饰元素和风格进行调整。标识不仅代表公司或团体形象,还是精神文化的缩影。纪念瓷中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是礼品瓷,包含两个特征:一是主题纹饰图案题材突出,徽章或是标识作为主题纹饰是直接完整地采用;二是落款标注清晰,标识的所属个人或是公司、团体、城市、国家的信息会在瓷盘上标明。以校级礼品瓷为例,各大高校为了纪念校庆、学术等活动,订制一批印有校徽、学校名称、校园风景等元素的礼品瓷,赠送给参加活动的学校和单位,以此增进双方的友谊,无形中起到推广学校的宣传效果。校级礼品瓷的設计风格可以根据所属高校的历史和推崇的教学理念为原则,有些高校设有设计专业,学生和教师参与到礼品瓷设计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设计潜力。各大高校借助礼品瓷提升各自的学术和教学水平,提供产学研模式下的教学平台,得到高校的一致认同与采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标识在纪念瓷设计上的运用是传统纹章瓷的延续与创新。纹章瓷作为历史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中西方明清时期的文化与艺术交流。为了发挥艺术品的价值,应将其精华结合现代设计手法进行新的尝试,开创艺术品的新天地,凸显时代感,通过馈赠的方式将中国传统艺术持续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

[1]李慧文,龙德明.浅谈吉祥寓意对现代礼品瓷设计的美好含义[J].工业经济管理,2014(07).

[2]杨志清.礼品瓷的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陶瓷,2008(09).

[3]齐霞,袁乐辉.论吉祥装饰运用于现代礼品瓷设计的表达方式[J].中国陶瓷,2013(10).

[4][英]M.奥康奈尔,L.艾瑞.象征符号插图百科[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艺术规划项目“从青花到广彩:明清时期纹章瓷比较研究”(项目编号:YG2016124)。

(作者简介:吴轲,女,硕士研究生,南昌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产品设计)(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