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宵听取意见,当即电话落实
——一位文艺战士眼中的周恩来

2019-11-13

文史博览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工团文艺工作者待遇

倡议“跳三场秧歌舞”

1949年6月中旬,中共召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海外华侨代表到北平举行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共商大事。会议在现在的北京饭店举行,由当时的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

何仿所在的第三野战军第二文工团和第一野战军的战斗剧社接到命令为会议作文艺演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最欢快的一场歌舞晚会。大事基本商定,晚会现场欢声笑语,群情激荡。那天先是举行鸡尾酒会,后是演出。三野演出的节目是小歌剧《一样爱护他》《快碾胜利米》,何仿任指挥,主要演员中有后来成为何仿妻子的李雪先。两个文工团的演出受到与会代表的赞赏。

当时,逢周末或重大活动举行交谊舞会是党中央在延安时就形成的“传统”。那天晚上文艺演出后,交谊舞会在门厅大堂内举行,周恩来、朱德都到场了。著名演员如白杨、舒绣文等都上前邀请文工团战士跳舞。一野来自延安,会跳交谊舞,而三野的文工团员长期随部队在苏中、山东等地作战,从来没有跳过交谊舞,只会扭秧歌,所以只能在边上看。而有些民主人士并不知道内情,上前邀请她们跳交谊舞,她们只能纷纷闪避,退缩到柱子后面直摇头。这时,周恩来扭头看到李雪先没有接受沈钧儒的邀请,就上前问:“小同志,你是哪个野战军的?”“三野的。”“噢!”周恩来笑着对沈钧儒解释说,“三野的同志确实是不会跳交谊舞的。”

周恩来体察入微,为了让所有在场者都能玩得尽兴,共庆胜利,他大声倡议大家一起来“跳三场秧歌舞”。周恩来话音刚落,会场上掌声一片,音乐响起,全体人员纷纷下场,大家一起快快乐乐地扭起了秧歌。沈钧儒扭得热汗淋漓。周恩来也与大家一起欢快地扭起来。

深夜的座谈会

在政协会议筹备会期间,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何仿代表三野文工二团出席在中南海举行的“军队文艺工作者代表座谈会”。

那是1949年7月的一天晚上,周恩来在勤政殿办公,座谈会就在这里召开。周恩来的秘书安排大家入内就坐。何仿仔细打量四周:一圈沙发摆成长方形,前面放着茶几,北面墙上挂着“嘀嗒嘀嗒”走着的自鸣钟,殿西面沙发座位后边半人高的茶几上放着手摇式电话机,电话线从殿内柱子、架梁上延伸出去,殿西北边往后的过道上方拉着绳子,晾着灰上衣和白布衬衫……就像刚进城才宿营的样子。

这时,秘书拿来一沓16开的白纸,请大家签下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并说:“周副主席昨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界代表开会,筹备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家大事,一夜没有睡觉了,马上来,请大家等一会儿。”这时,墙上的自鸣钟响了10下,外面传来汽车的喇叭声,秘书兴奋地说:“周副主席来了。”

何仿精神一振,忙和大家一起站起来迎向门口。周恩来进来了,与大家一一握手,秘书在旁边介绍了每个人的姓名和所属部队。何仿向周恩来行军礼,周恩来亲切地注视着何仿,与何仿握手,一股暖流涌上何仿的心头。

周恩来让大家坐下来,自己坐在北边向南的沙发中间,正好与何仿面对面,何仿得以认真细致地端详周恩来。只见周恩来乌黑的头发向后梳着,浓眉大眼,容光焕发,身着一套米黄色的中山装,脚穿咖啡色袜子,黄皮鞋,显得温文尔雅,神采奕奕。

坐定后,周恩来就军队文艺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要求部队同志团结解放区来的同志和城市里来的同志。他还谈到了自己对文艺的爱好,说他在南开读书时就很喜爱文学,学过绘画,演过文明戏,唱过很多歌。当提到大革命时的一首流行很广的歌曲时,他问道:“你们会唱吧?”说着,他就唱起了“打倒列强,打倒列强”,何仿与在场的同志就和着唱“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气氛十分热烈。周恩来接着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家又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当年很多热血青年在党的感召下,就是唱着救亡歌曲跑到延安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来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秧歌剧《兄妹开荒》、新歌剧《白毛女》等,都感染、鼓励了很多人。在《兄妹开荒》里演哥哥的王大化死了,很可惜……”

通宵听取意见,当即打电话落实

华北军区抗敌剧社有一位30来岁的男同志,在汇报了他们的工作情况后,对部队文艺工作者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发表意见,他说:“我们那里业务上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的同志,被调到连队去当文化教员或搞政治工作,几年以后他们当了团政委,行军骑马,吃饭有勤务员打;而一些当时被认为有专业才能的同志,就留在剧社工作了,几年下来,他们行军是‘11号’,脚上常打泡,自己打饭吃大灶,这些也习惯了。但他们是搞创作的,想多看看有关文件,多听一些重要报告,政治待遇不高,就难以办到了。”

周恩来一边听,一边记,忽然仰面爽朗地笑了,然后说:“文工团的同志不可能都当政委,但搞创作应该看到有关文件,听到重要报告,这是工作需要,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都要研究,适当提高。”听他这么一说,全场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何仿当时21岁,是参加座谈会代表中最年轻的成员。轮到何仿发言时,他站起来刚说了没有两句话,周恩来就问:“这位小同志是苏北人吗?”何仿回答说:“是皖东天长人,安徽省天长县是伸进苏北的突出部。”周恩来点头:“我知道。”天长县与周恩来的故乡淮安距离很近,口音相仿,可能是何仿的口音勾起了周恩来的思乡之情吧。

何仿汇报了三野文工团在战火中随部队行动,开展宣传鼓动工作的情况。他谈到在莱芜战役时,文工团随部队强行军七天七夜,跋涉鲁中南宽阔的沙河时,水面上冰块汹涌,大家脱下棉裤只穿短裤头,把背包高高地吊在肩上,男女同志互相搀扶着在刺骨的河水中摇摇晃晃地前进。这时,周恩来非常关心地问:“女同志来例假了怎么办呢?”何仿回答说:“男同志帮她们背背包,部队师、团首长有时不骑马,把女同志的背包放在马上,让她们骑马。她们大多数是坚持走路,不愿意上马,只有发高烧、病重,实在支持不住了,才勉强被扶上马。”周恩来像是在深思:“噢,噢……”

何仿接着谈了两条意见,一是他们都是从根据地出来的,希望能有机会到高等院校深造;二是对部队文艺工作者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他同意刚才同志的发言,最好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后来发言的同志也大都谈到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问题。这时,周恩来站起身来,走到手摇电话机旁摇起电话:“叶(剑英)总参谋长吗?……我请您以中央军委名义,主持起草一份军队文艺工作者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规定的草案,以便研究讨论后在全军实行……”

这时已是凌晨1点钟,秘书端来了几盘饼干,周恩来让大家边吃边谈。发言中,有一位文工团团长抱怨领导不重视文艺工作,周恩来说:“作为领导,应该关心、重视文艺工作,帮助解决困难。但作为文工团负责人,要努力使团体做出成绩受部队欢迎,争取领导的关心帮助。这是两方面的问题。你们主观上要努力,不要老是埋怨客观,不重视呀,不关心呀。你这个同志有片面性。”周恩来既和蔼又严肃的教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解决矛盾的办法。

发言还在继续,周恩来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下意见。何仿见状在心中暗自感佩不已。过了4点,大家都发了言,周恩来一再问:“大家还有什么话要说?”在大家都表示没有意见之后,他谆谆教导军队文艺团体:“要顾全大局,不要留恋已经解放的大城市,应该发扬以往为工农兵服务、为革命战争服务的优良传统,继续深入部队,鼓舞广大指战员向一切尚待解放的地区进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努力反映伟大的革命战争。向工农兵学习,表现工农兵。文工团在新解放区会吸收一批有专业技术的知识分子。有些老骨干要到部队去、到新区去工作,有的业务骨干在以后适当的时候,可以送到艺术院校去深造……”他勉励大家,“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将要召开了,新中国将要成立了,毛主席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任重道远,同志们,努力奋斗呀!”

座谈会结束后,周恩来送何仿他们出门,在黎明的薄雾中穿过几座庭院,大家非常感动,说:“周副主席,请留步,早上天气凉,有露水,您要多保重身体呀!”但周恩来还是一直把他们送到中南海大道旁,目送他们上汽车。大客车开动了,周恩来仍然在路灯下和晨曦中向大家频频挥手……

这次座谈会后,9月份,《中央军委关于军队文艺工作者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草案)》就下达了,“草案”规定文工团参照部队评级,享受有关待遇。

猜你喜欢

文工团文艺工作者待遇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严歌苓“文工团”叙事的忏悔意识
美丽与丑陋是一对双生子
军中“芳华” 文工团旧影
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提出4 点希望
高梁红了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