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夸夸,其谈

2019-11-13刘江滨

杂文月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桓玄宇文唐太宗

□刘江滨

孙子不到3 周岁,却对大人的言语、表情有悉心的领悟和揣摩。一旦表扬他、夸他真棒时,他完全是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情。有时做对了一件事,他会跑到你面前,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你,一副求表扬的样子,让人乐不可支。喜欢被夸赞,打小如此,这就是人的天性吧。

现在网络上有一个“夸夸群”挺红火,这样宣称:“现在无论各行各业,大家都处于焦虑、烦恼、郁闷的边缘,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希望大家在群里都能互相赞美,加油鼓劲!”他们的口号是:“人生艰难,多来夸夸。”这个“夸夸”的特点是,无论什么样的问题,网友都能给予眼花缭乱的赞美。譬如,“一觉睡到早上12 点,求夸”——“宝宝太棒了,这种睡眠质量简直是羡慕哭唐玄宗,比得过李太白。”“睡觉长身体!而且节省了早饭的钱。”“良好的睡眠是好身体的保障,你一定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再如,“3月底要交初稿,全班估计就差我一个人论文没怎么写,感觉要无法毕业了,求夸(安慰)”——“头太铁了,全班最铁的头。”“3月底交稿到现在都没写,可以看得出你真的是很胸有成竹有勇有谋。”“压轴出场的论文,一定可以让导师和同学大吃一惊。”总之,无论是好是坏,甚至生病了,都能给你夸出花儿来。网友称这种夸夸为“彩虹屁”,意思是连放屁都能出口成章、面不改色地夸成是彩虹。

应该说,“夸夸群”的存在和火爆,证明它满足了大量人群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有的甚至是宁可付费也要“求夸”。这些赞美,变着法儿让“求夸”者开心,语言诙谐幽默,智力因素十足,网络色彩浓郁,即使夸张离谱,也毫无违和感,像一把熨斗熨一熨人们心里的皱褶,大家可以毫无心肝地哈哈一乐,释放了压力,缓解了郁闷。明知这些夸赞都是纯粹逗人开心的,当不得真,但依然很受用,谁不喜欢让人夸呢?

今人如此,古人亦如此。《古今笑》里有一篇《谀语》:“桓玄篡位,床急陷,殷仲文曰:‘圣德深厚,地不能载。’”桓玄是东晋大臣,逼迫皇帝逊位,自己称帝。殷仲文是桓玄的姐夫,助纣为虐。桓玄篡位后,他的床急速塌陷,这本是不祥之兆,殷仲文却来“夸夸”了:哎呀,这是圣上功德太深厚了,地都不能承载得起啊。这是不是典型的古代“彩虹屁”?又一则:“北齐武成生齻牙,诸医以实对,帝怒。徐之才曰:‘此是智牙,主聪明长寿。’帝大悦。”其实,只不过换了一个说法而已,徐之才深谙帝王心理,用了“夸夸”之法,博得皇帝欢心。如今“智齿”的说法不知是否源自徐之才的“智牙”。古代对这种“夸夸”称之为“谀语”,即阿谀奉承之意。当然,这种“谀语”多是以下对上,是溜须拍马的行为。

《唐语林》也讲了一个故事。唐太宗有一天走到一棵树下休息,称赞这棵树不错,随从的大臣宇文士及跟着大加赞美,不容别人插嘴。唐太宗很不高兴,说,魏公魏徵一直劝我远离谄媚阿谀的小人,我弄不明白是谁,但怀疑是你,果然!宇文士及急忙叩头说道,在朝廷上大臣们和圣上直面相争,您都无法举手制止,今我有幸跟随您左右,若不稍微顺从,您虽然贵为天子,还有什么乐趣呢?唐太宗一听,很有道理,这才高兴起来。唐太宗是历代帝王中最能纳谏的人,称诤臣魏徵为镜子,讨厌只会谄媚的小人,可是面对宇文士及的一番“夸夸”,他还是很开心地“笑纳”了。

今天的“夸夸”是网上陌生人之间的戏谑逗乐,自然与阿谀逢迎、溜须拍马不能画等号,但喜欢听赞美顺耳之言的心理是一样的,也有需要我们警醒的地方。毫无疑问,这个“夸夸”完全是一个浅层次的游戏,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像“鸡汤文”是有营养的,但沉湎于此,反而有一种麻醉麻痹的负面作用。这个“夸”(誇)字,里边有“大”和“亏”,词意的第一项是“说大话,自吹:夸口。夸张。夸耀。夸嘴。浮夸。夸夸其谈”。你看,都不是什么好意思。如果对一个人或一种行为毫无原则地“夸夸”,可一时解颐,破颜一笑,终归是没有意义的。在人生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一百声赞美不如一声当头棒喝,该批评的时候却依然采取赞美的方式,只能将人引入歧途。

从小孩子到成年人乃至帝王,喜欢听夸,人之常情,谁都不能免俗。但面对“夸夸”,切不可全然当真,有时候成全你人生的,可能恰恰是批评过你的那个人,所谓良药苦口是也。甜言蜜语有时就是迷魂汤,听上瘾了会成为一味麻痹心灵的鸦片,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忧虑的。

猜你喜欢

桓玄宇文唐太宗
强大的复姓
唐太宗是被骗死的
给个台阶
给人一个台阶
给人一个台阶
Coherence of Superposition States∗
唐太宗 善听劝谏
宇文老师
唐太宗用人之道探究
从文学史发现文学的意义——以宇文所安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