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疆公司专利概况及分析

2019-11-12沈金峰丁向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29期
关键词:大疆专利分析

沈金峰 丁向华

摘  要:文章对大疆的专利进行了检索,并分别从其专利申请全球分布、中美授权专利特征度和专利度分布及专利其他构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新兴企业尤其是无人机企业的专利布局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大疆;专利;分析

中图分类号:T-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29-0013-02

Abstract: This paper searches the patents of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and analyzes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patent applica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authorized patent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 well as other components of patents.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patent layout of emerging enterprises, especially UAV enterprises.

Keywords: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 analysis

引言

作为民用无人机领域的领导者,大疆公司无论是在专利数量、布局及技术内容上均遥遥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1-2],通过分析其专利概况能够对新兴企业尤其是无人机企业提供专利研发、布局等方面的参考。

1 大疆专利申请全球分布

从图1-2可知,大疆的发明/新型专利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地区、美国,占比分别为55.67%和10.56%,值得注意的是,大疆的PCT占比达到了27.61%。而在外观专利布局方面,中国大陸占比达到了47.85%,欧盟和日本分别为23.71%和15.27%,而美国仅有10.38%。可见,大疆在发明/新型、外观设计的全球布局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更侧重中国大陆地区和美国,后者更侧重中国大陆地区、欧盟和日本。

2 大疆中美授权专利特征度和专利度分布

特征度是指主权利要求的技术限制特征数,为越小越好,用于描述专利创新的本征量;专利度是指权利要求个数,为越大越好,用于描述专利权的稳定性,通过特征度和专利度能够直观地反映专利质量。

根据前面分析,大疆的发明/新型专利以中国大陆和美国为主。为进一步反映专利质量,以授权专利的特征度和专利度进行分析。截止检索时间,大疆在中国大陆发明授权为430件,美国发明授权为237件,它们的特征度、专利度分布如图3-4。

特征度上,大疆在中国大陆的发明授权集中在11-20,而在美国集中于6-20,但均以11-15居多。专利度上,大疆在中国大陆的发明授权集中在50以上和11-20,而在美国集中于11-20。据统计,中国专利申请在2014年的平均特征度和专利度分别为25和6.33,美国专利申请的特征度和专利度为14.83和17.62(来源:patentics),而经实质审查的发明专利特征度通常比专利申请高,因此,无论在中国大陆还是美国,大疆的发明专利质量均高于平均水平,尤其在中国大陆,其特征度已处于领先水平,而专利度更是远超平均水平。

大疆的新型专利均分布在中国大陆,如图5-6所示,其特征度相对于发明专利更低,集中在6-15,而专利度与中国大陆发明授权分布几乎一致。

从大数据上看,大疆专利的特征度和专利度分布均表明其专利质量较高。为进一步分析其质量,笔者通过检索大疆专利无效信息发现,其有2件发明被提无效,但均被维持有效且无修改;而新型有8件被提无效,只有1件被宣告无效,还有3件均被提3次无效,但均被维持有效、部分有效或修改后有效,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特征度和专利度所反映的专利质量准确性。

3 大疆专利其他组成

大疆的专利构成中还包括从微软收购的31件美国专利,这些专利的技术构成如图7,其中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占比达到47%。众所周知,无人机越来越智能化,其涉及众多电数字数据处理,而微软作为数字数据处理的技术巨头,手握大量的相关专利,这对大疆无人机进入美国市场是不小的挑战,而通过收购相关专利避免侵权是相对有效和快速的做法,同时能够快速弥补技术空缺。

与其他申请人联合研发并申请专利是常见的形式,也是企业弥补自身研发缺陷的重要途径。但检索结果显示,大疆仅与香港科技大学(4件)、捷西迪(广州)光学科技有限公司(2件)、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件)和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1件)进行过联合申请,且数量极少。为探究原因,笔者对大疆公司的发明人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大疆招纳了众多外籍研发人员,例如韩国籍金民,其主要涉及外观设计,以其为设计人的大疆外观设计达到了105项;再如本庄谦一(原松下研发人员)、塚本千寻(原尼康研发人员)、安田知长(原奥林巴斯研发人员)、小山高志(原索尼研发人员)等,这些人员主要涉及相机、光学等领域。对于无人机,摄像系统是其至关重要的一环,大疆作为新兴公司,其在相机、光学领域存在较大的技术空缺,而尼康、索尼、奥林巴斯是这些领域的技术巨头,大疆公司通过招纳这些企业的研发人员,能够快速地提升在这些领域的研发能力并弥补技术空缺,这也是造成联合申请极少的原因之一。

4 结束语

本文对大疆的专利进行了检索并分析,分别从其专利申请全球分布、中美授权专利特征度和专利度分布及其专利其他组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疆在发明/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全球布局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中国大陆和美国,后者侧重中国大陆、欧盟和日本;大疆的中美授权专利特征度和专利度均高于平均水平,尤其中国大陆授权专利远超平均水平;专利其他组成方面,大疆与其他申请人合作申请专利极少,但其通过收购微软专利和招纳外籍研发人员弥补了电数字数据处理、相机、光学等领域技术空缺并提升了研发能力。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为新兴企业尤其是无人机企业的专利布局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凯,等.大疆创新公司专利分析与启示[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6(2):41-44.

[2]程丹,等.大疆企业专利战略变化竞争力研究[J].科技风,2018(18):7-9.

猜你喜欢

大疆专利分析
德国最大电子零售商下架大疆
天生骄傲的大疆为何“造车”?
分析:是谁要过节
大疆拒绝落地?
回头潮
伴你“慧飞”
Units 13—14解题分析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