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主体耦合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2019-11-12谷立霞董晓宏张立峰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30期
关键词:产学研京津冀耦合

谷立霞,董晓宏,张立峰

(河北地质大学商学院,石家庄050031)

1 引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自提出以来,围绕交通设施互通、环境联防治理、产业协同对接三项内容逐步推进。但已有协同方式仍停留在政府主导、政策推动模式上,政产学研用等多维主体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功能定位、职责界限、联动模式尚不明确。因此,京津冀区域尚未形成产业链、资源链、创新链耦合高效的创新系统,三地制度壁垒、产业对接能力、产业协同的连续性等问题与障碍依然存在。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多个具有主观能动性和适应性的创新主体在其彼此间的刺激反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适应系统,为破除前述障碍,进一步明确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参与主体、界定主体间耦合形式成为当前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当务之急。

2 京津冀协同创新参与主体界定及耦合形式描述

2.1 京津冀协同创新参与主体界定

多区域协同创新在范围上突破了组织、地域的边界,在形式上超越了单中心的创新思路,随着技术水平的升级和“互联网+”运行模式的拓宽,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主体类型不断丰富。Etzkowitz(2000)认为企业、高校和政府是协同创新的关键主体[1]。张仁枫等(2013)则在政产学研用主体基础上增加了中介机构这类主体,并提出协同创新包括技术、体质、观念的复合创新,区域内的市场、政策、文化及技术环境均会影响协同创新的绩效[2]。方茜、郑建国(2015)应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创设了“协同创新结构模型”,引入动态主体的理念,对已有固定维度主体学说进行了延伸[3]。崔雪(2016)具体讨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过程中的主体类型,提出官产学研金介用七主体的思路,尤其突出了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在金融支持和信息、资源调配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了协同创新模式开放与互动的重要性[4]。吴卫红(2017)则对官产学研用金介七类主体进行了类别划分,并提出了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三三螺旋模式[5]。周超(2019)应用主体计算经济学方法构建了多主体协同创新的仿真模拟平台,为多主体参与的协同创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实证思路[6]。本文认同前人在区域协同创新主体上的研究成果,借鉴崔雪的观点,依然认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主体应由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组织、中介机构七类构成。

2.2 京津冀协同创新参与主体耦合模式

不同主体在协同创新中的角色与职责不同,因此,跨地域的同类主体间更应在共同的创新职责引导下首先进行内部耦合,提升类别主体内部的资源共享效率,进而为企业间、产业间、区域间的协同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2.2.1 政府间耦合模式:将纵向协商与横向协商有机结合

京津冀三地政府已初步形成横向的联席会议机制,但并未就会议的议程、会议频率、常设机构等组织细节形成长效机制。因此,未来建议在横向沟通的基础上建立特定纵向协商模式,即在行政体制中由中央政府牵头成立相应的外围管理机构,以承担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规划的纵向设计与管理的工作。外围设计有利于协调区域内发展利益的内部矛盾,从而保证区域发展的整体方向与国家战略即地方需求的一致性。此外,政府机构主要扮演资源协调、信息互通、政策支持的角色,减少对于创新市场化行为的干预。

2.2.2 以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提升产学研跨区域发展的全局观念

产学研是区域协同创新的生力军,调研发现多数企业与学研机构均有服务地方、发展区域的理念,但信息壁垒仍然是跨区域实现产学研耦合的主要问题。因此,产学研组织跨区域的内部耦合应基于云平台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来实现三地产学研创新信息的互联互通,从而避免信息闭塞造成的产业发展雷同、产业对接与转移错位等问题。

2.2.3 提升金融及中介机构与创新项目的对接度与匹配度

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金融、资信、技术、会计、律师等多种服务机构融合的运营平台。以市场交易模式提出服务需求,市场竞争模式优选服务机构,最大限度挖掘区域内各类服务机构的潜能,也避免了区域内服务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恶性竞争。

3 多元主体耦合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不难发现,信息与政策壁垒是官产学研用金介多元主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创新的主要障碍,而基于云计算与互联网技术的云创新很好地化解了前述两大问题。在云创新平台下,除去产学研共同体、政府两类传统的创新链组成成员,用户、社会公众及以金融机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性中介机构也成为创新方案的提供者,主动参与价值创造过程,实现创新资源在主体间的流动与共享。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多主体耦合为前提的云平台下京津冀协同创新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多主体耦合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模型

依据多主体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多中心特点,本文将京津冀多主体介入的协同创新过程分为资源配置、创新实施、成果转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官产学研用金介都可以在云平台上发布创新需求,针对创新需求,以市场竞争模式为主导,需求方主动在平台中进行各类人、财、物、信息等创新资源的搜索。同时,资源所有方也会主动参与竞价,需求方会综合考虑资源质量、创新经验、资源后续供给等综合因素最终选择效价最佳的资源供给方,进而形成创新团队。第二阶段,创新团队首选需要形成整个创新项目推进的各类制度,其中,关键制度涉及分工协调机制、项目推进、激励监控、学习分享机制等管理制度。第三阶段,成果形成与转换。处在最后位置的这一阶段主要实现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与经验总结,为形成良性创新循环机制,在这一环节,项目管理方关键要设计利益分配、经验总结与反馈机制,同时,形成创新成果目录,展示在云平台中,以方便其他主体的关注和下一轮创新的开始。

前述创新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动力机制的构建与运行,即由于多主体对创新成果的预期与偏好的不同,必然造成各自在创新过程中个体利益中心的运行模式,如若缺乏有效动力机制的监督与激励,协同创新绩效很难形成。由此本文对前述三个阶段的关键动力机制进行具体说明。第一阶段,创新意愿决定了多主体参与创新过程的动力来源,因此,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协同创新主体的选择上,可以借鉴素质测评技术识别创新主体的创新意愿及归因特质,以选择意愿强烈且成功可能性更高的主体。第二阶段,平台方需着重构建学习机制。合理高效的学习机制服务于规避创新过程的各类风险、有序破除创新过程的不同难题,这一机制可以借鉴目标管理原理来对不同主体形成阶段性反馈与激励,为创新的持续性提供不竭动力。第三阶段,平台方需关注的是利益分配机制。利益是多元创新主体参与创新的价值体现,分配涉及创新主体创新意愿的维系,因此,合理的利益分配既能成为多元主体进行后续创新的资金来源,同时,更是有效的激励手段。此外,由于创新过程牵涉主体众多,资源丰富,沟通机制是确保平台运行的润滑剂和调和剂,因此,需要平台方同时构建全过程的沟通机制。

猜你喜欢

产学研京津冀耦合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