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见证山东农学院迁址泰安史实

2019-11-12叶林

山东档案 2019年5期
关键词:农学院山东大学泰安

文·叶林

1958年山东农学院由济南迁泰安。笔者通过走访随迁老同志,查阅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国家文件和相关历史档案,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还原当年山东农学院迁址泰安的背后史实。

从山东大学由青岛迁至济南说起

山东大学由青岛迁济南是历届山东省委共同的愿望,并为此做出了努力,特别是1952年院系调整后,作为省会城市唯一的综合性大学——齐鲁大学分拆,济南就没有一个与省会城市相匹配的综合性大学,这种愿望就更加迫切。1955年国际关系紧张,东南沿海战事再起,中央决定把工厂企业从沿海内迁,部分高等院校跟随内迁。在这种大环境下,1955年3月30日,高等教育部党组根据中央方针提出了《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1955年基本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上报国务院,建议“青岛市山东大学校舍因要用作海军基地,准备将该校迁往郑州,改称河南大学(或暂称山东大学分校)”。随着国际关系得到缓解,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出台,工厂企业和高校的内迁工作暂缓。1956年5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山东大学不迁河南郑州,仍暂留青岛,就现有校舍可能容纳量进行招生,必要时再迁往济南。这应是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济南的最早的记载。

1957年反右斗争前,山东省委开始有意让山大迁济南,在山大教师和干部中征求意见,在迁校问题座谈会上教师拿出不同意迁校的4个理由,省委基于这些意见,认真研究后,同意迁校问题缓议。1958年全国出现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在教育革命的高潮中,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加上沿海战事再次紧张,山东大学迁校又一次被提上日程。针对前期的反对迁校的意见,在历数了山东大学在青岛发展的环境限制之外,中共山东省委还提出了将山东大学主体迁回济南的四大优点:“(一)山东大学是有较好基础的高等学校,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在现有基础上将创设中文、历史、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研究所,济南比青岛更有条件发展。(二)济南有更多的高校,山东大学到济南利于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利于发展。(三)全国重要的高等院校都设在省会城市,这样更便于省委的领导。(四)山东农学院已决定由济南迁往泰安农村,山东大学可利用农学院的校舍,在行扩建,逐步建成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性大学”。

1958年7月28日,教育部下达《关于下放交接高等学校的通知》确定山东大学和山东工学院下放山东省管理后,中共山东省委以“大跃进”的速度研究了山东省高等院校的布局和发展。据《山东省历史大事记》记载,“1958年9月11日,中共山东省委、 省人委决定,山东大学由青岛迁济南原山东农学院校址,山东农学院由济南迁泰安”;《山东大学大事记》记载,“1958年9月16日,省委电令学校负责人,前往济南研究迁校事宜”;《山东农业大学校史》记载:“19日早8点,省委宣传部电话通知学校搬迁,把校舍腾出交给山东大学”,省委要求“山东农学院迁泰安,参加农业社半耕半读,立即行动,越快越好,越彻底越好”。

其实,当时的山东农学院正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首先,济南解放后,济南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益都农业专科学校、黄河水利专科学校并入,专业设置,师生人数增多。1950年2月经上报教育部山东农学院借用已腾空的懿范女子中学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和100多间平房作为新校区,其中,洪家楼大教堂大厅作为图书馆的阅览室。懿范女子中学位于洪家楼天主教堂东侧,是始创于1936年的教会学校济南私立学校,1948年济南解放后,并入黎明中学并搬迁到经五路小纬六路黎明中学里(该校1958年迁址泰安市,1964年9月更名为山东省泰山中学)。这样1950年以后山东农学院校园由济南桑园陆续迁至济南洪家楼校区。其次,1952年国家的院系调整后,山东大学农学院(除水产系外)、齐鲁大学农专、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园艺系的一部分合并到农学院,学校的质量和规模得到极大的提高,成为一所新型的为国家培养农业建设人才的高等学校。

在当时经费不足情况下,学校自力更生,大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几乎以一年一座楼的速度,在洪家楼教堂周围空地大量修建校舍,这在当时环境下很少高校能做得到。现在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的六号楼的墙体,还镶嵌着一块纪念当时山东农学院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建设该楼的石碑。碑文:“是楼于一九五一年六月兴建本院学生掀起爱国捐献劳动建校运动农艺森林两系第二级(一九五一年级)学生挖土六十二方以义务劳动纪念毕业在校各系学生挖土二百九十七方运木料一千二百八十四根将应得工资二百零九万四千元全部捐献爱志楼基用留纪念”,记载了当年学生共同建设校园无私奉献的场景。

到1958年迁泰安前,山东农学院在洪家楼校区内有办公楼、教学实验楼、学生宿舍、医务室、礼堂、附小、幼儿园、体育室、兽医院、温室、工会俱乐部等九座大楼和一百多间平房,以及无数已经成才的树木,在学校附近还有三处职工宿舍区,校舍总面积大概在6万平方米,另有占地300亩的桑园农场,并在农场内建起了15座炼铁高炉,具备一定的生产条件,在大炼钢铁年代,这些高炉难得宝贵。由于山东农学院新建教学楼和平房,都延续懿范女子中学建筑风格,均采用青石地基、灰砖墙,坡屋顶上覆以红瓦,与校园周边的洪家楼天主教堂等建筑构成了济南的一处较大规模的近现代建筑群,如今已成为济南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和济南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

山东农学院迁泰安后,1958年9月29日省委又下发决定,与设在泰安的山东林学院、泰安畜牧兽医学院、泰安农业专科学校、山东水利学院合并成立综合性“山东农业大学”,副省长余修兼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可以看出山东农学院迁泰安,然后组建山东农业大学,是当时中共山东省委调整高等院校布局和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1959年2月筹委会撤销,5月各学校又恢复原来建制。

从响应主席号召迁往泰安农村说起

毛泽东主席有一段关于“农业大学办在城里不是见鬼吗?农业大学要统统搬到乡下去”(又称“见鬼论”)的讲话。1958年8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讲的第八个问题是干部参加劳动问题,毛泽东主席说:“包括我们在座的,不论作什么官,不论官大官小,凡能参加劳动的都要参加,太老的和太弱的除外。我们做官的有几百万,加上军队有一千几百万,究竟有多少官也搞不清楚。干部子弟有几千万,近水楼台容易做官,官做久了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十三陵水库修成了,许多人都去修水库劳动了几天。是否每年劳动一个月,一年四季分配一下,工、农、商都可以,把劳动和工作结合起来,一切人都如此。人家劳动,作官的不劳动怎么行?还有那么多干部子弟。苏联农业大学的毕业生不愿下乡。农业大学办在城里不是见鬼吗?!农业大学要统统搬到乡下去。一切学校都要办工厂,天津音乐学院还办几个工厂,很好。参加劳动,县乡级好办,中央、省、专级难办,开机器怕不行!能用筷子吃饭用毛笔写字的人,难道不能开机器?开机器容易,还是爬山容易?”。

此次北戴河会议不但讨论了中央对整个教育的指示,还专门讨论了关于改进农、林大专学校的指示。1958年10月12日农业部高等农业教育局为了帮助全国各高等农业学校负责同志研究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农、林大专学校教育的指示》,进一步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结余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办好高等农业院校,编印《农业教育工作参考资料汇编》,全文刊载《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农、林大专学校教育的指示》,指示全文不足500字,主要内容是:“为了适应农业林业大跃进形势的需要,使全体师生能够在不可多得的苦战三年中,受到锻炼,和吸收生产经验,更好地提高和发展农业林业科学,促进生产的发展,并为更有效地改革农、林大专院校的教育,中央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步骤:第一,现有农、林大专院校,除留下一部分师生经营现有的附属农场、林场、附属企业外,其余的全体师生,从本年下半年起,应有计划地一律分赴农村,实际参加农、林业生产劳动一年到二年。某些地区的农学院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由各农业生产合作选拔来的干部,如果这些干部原来就是劳动农民,这些学生应当继续留在校内学习。第二,所有现在大,中城市举办的农、林大专院校,一律迁往农村或林区举办,使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第三,现行的农、林大专院校的学制,须重新全面考虑,加以彻底改革。并责成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中央农村工作部分别会同有关部门于今年年底提出一个改革农、林大专院校教育的方案。

1958年10月6日的《人民日报》以“在田头上课向农民学习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师生将一律下放到农村劳动锻炼”为题报道9月21日到10月2日中央农业部在南京农学院召开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结合生产的经验交流现场会议情况。这次会议总结了一年来贯彻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结合的基本经验,并根据中央指示着重讨论和研究了从本年下半年起,把现有高等农校的师生一律下放农村劳动锻炼的措施。我校领导参加了会议提交了《山东农学院教学改革的情况和经验》《山东农学院师生下放领导锻炼的情况及经验》两个交流材料。

南京会议后,参会的农、林大专院校负责人又到郑州参观,1958年10月15日康生对参观团发表谈话,谈了《中央改进农、林大专学校的指示》形成过程,以及毛泽东主席对农林教育的意见。要求:“把中央指示、北戴河会议决定,在党内外、教师学生、全体人员中来个大讨论、大辩论、大鸣大放”。于是,农业院校的学生大批地下放农村,但在这个时间段,把学校从城市搬到农村,只有山东农学院从省会城市济南迁到泰安县。其他农业院校的搬迁都是在从1965年9月,农业部发布《关于高、中等农业学校迁往农村办学问题通知》和1969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间题的通知》下发后才陆续外迁。如1970年北京农业大学迁往陕西省甘泉县,后又迁河北省琢县,改名为华北农业大学,1971年南京农学院迁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改名江苏农学院,1968年安徽农学院自合肥迁凤阳及滁县,后又迁宿县。1969年东北农学院自哈尔滨迁汤原县并改名为黑龙江五七农业大学……

我校的学生下放农村参加劳动锻炼,其实早在1957年10月山东农学院请示农业部、教育部、中共山东省委和山东人委的同意后,就动员了当时的各专业二年级学生340余人,青年教师37人,下放到山东省的黄县、莒南、宁阳(以上三县为粮区),高唐(棉区),福山(果树蔬菜区),阳谷(养猪区)和费县(林区)七个基点,并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通过劳动了解农村情况,学习生产知识,培养工农感情和巩固专业思想。并强调到了农业社要当小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虛心向农民学习。学校根据几个月锻炼的情况总结出:以四年级下乡锻炼为较好,已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下乡后可以更好向农民学习实际经验,验证所得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避免一、二年级下乡对基础课学习的影响的经验,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结合生产的经验交流现场会议进行交流。《人民日报》1957年12月8日以“面向生产 面向农村 山东农学院师生下乡”为标题发通讯稿,进行宣传报导。1958年10月迁泰安后,为贯彻南京会议精神加上校舍严重不足,1200多师生分六个大队分赴泰安、寿张、高唐、苍山、烟台等县,参加人民公社劳动锻炼。

学校老领导华山在回忆录里写到:“形势逼人,又有毛主席的指示,任何困难都不予考虑了”。

60年后的今天,回顾历史的片段,可以看出我们的学校有着辉煌的过去,自力更生,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是我们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魂魄”。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无论身处何地,纵使前进的路上有艰难险阻,只要我们的“魂魄”还在,我们的学校明天必然更美、更好。

猜你喜欢

农学院山东大学泰安
极致的乡愁——泰安九女峰“故乡的月”仪式堂
泰安杂记
武陵春
Reflections about the Summer Camp of Shandong University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A review of Fukuyama’s notion of “The End of History”and its competing ontologicaland epistemological standpoints
指认式病害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园艺科学专业介绍
Transform Yourself into a Butterfly
北京高校科技创安—视频监控应用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农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