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的比较大小”教学环节施教案例深层思考

2019-11-12黄道林

报刊精萃 2019年3期
关键词:深度案例思维

黄道林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江苏南京 211525

前不久,在一次市里名师送教活动中听了节二年级的《角的初步认识》,之后不久的一周区里送教活动中一位老师也执教同样的内容,对于两位老师课堂呈现中的“角的比较大小”环节总有一些想思考的东西,课堂呈现中有我们“看得见”,但也有更多我们“看不见”,我想基于“角的大小比较”教学环节做一些深层的思考。

案例描述:

1.市里送教的徐老师教学片段:课件演示剪刀剪纸过程的视频。

师:同学们,你看到角了吗?

生:(生无人举手)

教师重新播放视频;

师:现在看到角了吗?(学生扔个有疑惑,个别举手。)那么哪里可以看做角呢?

生:(学生指)这里是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你还看到叫的什么呢?

生:角在一张一合的。

教师拿出活动角,介绍给学生;

师:自己玩一玩活动角,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角会变。

生:一会变大,一会变小。

生:……

师:同座位比比谁的角大。(学生互相比较)可以怎样证明呢?

生:可以来量。

师:怎样量?

生:直尺量。(学生自己用尺量,却不知从哪里量。)

师:用直尺是不好量的,但可以去比一比。

教师让两名学生演示比角,由于角的长短不一,出现如下方式。

(如图一和图二)

教师直接指导。

师:要把两个角的定点靠在一起,再把一边靠在一起,

最后看那个角另一边在外面,那个角就大。(演示如图三)

2.区里送教的车老师教学片段:

教师同时出示大小不同的活动角。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角,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角是有大小的,怎么把角变大呢?

学生七嘴八舌的说。

教师边引导边板书。(板书:两边张开,角变大;两边合上,角变小。)

教师动画演示红角和蓝角的对话(略)。

师:一个是红角和一个蓝角在比较大小,都说自己比对方大,你知道它们谁大谁小吗?(课件显示,知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无关)

教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的张合有关。

案例反思: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发现者、研究者和探寻者。”在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是体现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从两个案例中可以看中两位老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都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获得探索体验、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但个人就案例呈现还想从学生的学习效度和思维培养两个层面作进一步探析。

一、基于目标,找到“家在哪里”

教学没有目标,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知“家在哪里”,没有了目标,我们的所有教与学活动就变得“无家可归”。讨论环节而言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也是整节课的难点所在,需要施教者重视目标的达成,突破学的难处、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就两节课的设计而言,第一节课的徐老师重视到了难点,设计有效的活动,但时间把握不准,仅用了4 分钟完成此环节,学生明显的体验不深、感悟不透,巧妙的设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车老师的课明显对难点重视不够,学生只通过“看”来学习这一难点内容,明显忽略了难点的难,同时也是明显的对教学目标解析不够。目标的达成必须要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与体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心理特点,只有直观体验才可以让学生抓住角的本质属性,真正实现角的大小目标的理解。

二、基于深度学习,寻求“教师设计”

我们现今一直提倡深度学习,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学习引起者、维持者、促进者。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开给学生的学习“处方”,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当然教学设计绝不是教师琢磨自己怎么教,而是关注学生学会什么、有没有学会、怎么学会。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必须关注到学生如何进行深度学习。案例中的徐老师的设计精巧,关注到了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设计,但在实施中只是走自己的设计,而忽视了学生的真实的学习状态,只是一种表层活动参与,是无法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的。第二个案例中的车老师只是让学生“看”,学生只是觉得“角在变”、“角还有颜色”等,这些角的大小的比较无关因素充斥课堂,本质属性学生没有涉及,就更无谈深度学习了。教师需要把深度学习设计出来,课堂上学生深度经历,才会让真实学习真正发生。

三、基于真实学习,重视思维重现与培养

真实的学习是要以学习者的真实的学习体验为证据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呈现出的每一个神态、每一句话、每一个操作、每一个演算等都将是他们学习程度佐证,同时也更是对课堂学习的个体反馈。案例中的两位老师或多或少的没有在意学生的课堂表达。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个人掌握概念的过程,又称概念掌握或概念学习。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把握一类事物的本质。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基于此在案例中两个角的大小学习中,出现了有的学生回答得较含糊,教师没有及时地帮助他,出现了学生的学习在继续时,教师粗暴的打断等,明显的没有在乎学生此时学习的思维真实呈现。如果教师当时能抓住契机,及时再现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进行引导,这样学习继续才有价值,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现状那只能是纸上谈兵的走教案。因此,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呈现,认真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学习痕迹,并及时捉住有用信息,调控整个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深入,思维水平得到提升。

当前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需要教师关注新理论的学习,需要拷问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期让师生教与学方式的优化,让教师的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学生的学是以深度学习为经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的学真实发生、真实呈现、真实结果。

猜你喜欢

深度案例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思维跳跳糖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