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在生活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教育

2019-11-12胡传兴

报刊精萃 2019年3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道德德育

胡传兴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中学,甘肃兰州 7300001

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地位是主体地位,学生作用是主体作用才是有效的教育。当然德育工作中学生的地位也必须是主体地位。

怎样在德育工作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谈一谈我在德育工作中的一点认识: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我们虽然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了系列德育教育,但随意放大德育教育功效。学生在学习时,受特定的教学环境氛围感染,大都能受到感性的思想教育,接受并认同正确的道德准则,然而在生活中往往出现诸多道德行为失范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双重人格。在理论上,他们对保护环境有美好情感,可生活中他们却依然乱扔纸屑、随手丢弃垃圾;学生都能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并且还能背诵出许多惜时的诗句来,而在具体的行动中,却总是被动懒散,表现出言行的不一致性;在平时问答中,对那些道德两难判断问题,几乎100%的学生都能够做出准确无误的是非选择,而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合理判断,甚至常常滑向错误一边;班队主题会上,我们经常组织学生模拟生活场景,围绕一定主题,对学生施行主题道德教育,学生也能情趣盎然地积极参加,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可一旦在生活中“恢复原形”后,他们的道德表现却往往不尽人意、显得无所适从。为什么在学校、在课堂上是非观念泾渭分明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却判若两人呢?

问题的症结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形成的,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却是长期以来学校德育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造成学生生活智慧的枯萎贫乏,从而使学校德育教育主要停留在应试的“知识性”与特定的“德育情景”层面上,忽视了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碰撞中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合拍,使我们的德育教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温水”,陷入低效的尴尬境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这种教育的思想反映在德育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回归生活。要做到让德育课程回归生活并指导生活,我们就应当注重德育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在德育教学的组织、内容、手段等方面,以受教育者的生活为逻辑起点,与社会生活保持一致,加深与家庭、社区及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同时丰富其生活化的内容和文化的内涵,促进受教育者道德生命的自由生成,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是提高德育课程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都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主要依据教材进行说教、灌输的德育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碰撞中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已不能适应今天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使德育工作陷入低效的尴尬境地。

重视儿童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因此,让德育回归生活,把生活还给孩子,是一条走出当前德育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做了一些探索尝试,收到较好效果。

案例一,有一年高一年级时我们市组织一次团队演讲比赛,比赛的队员是先学校再到片区比赛最后在全市比赛。我们班作为一个市级示范校的普通班,作为数学老师我的带领他们存在先天不足。但是我觉得这次活动一个教育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任何事情都需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取得成就的观念的契机。于是,我挑选了8 名平时成绩一般的男生。我把此次事件分割成几个步骤,第一写稿子,我要求一个人主笔,然后8 个人逐字逐句的去打磨,经过一周我和8 人小组的共同努力最后达到每一句话都能感动人,每一段话都能感动人,文章又成为一个整体。第二步,我要求学生把每一个人自己的台词都记住,并且我亲自检查每一个人的背诵情况,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只花了三天每一位学生都达到了目标。第三步我让学生自己去网络下载视频去分析名家们演讲的语气神态与肢体语言,然后大家一起探讨整篇文章的意境,最后要求每一位同学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肢体语言都必须以把自己的感情带入为基本要求,以打动自己和他人为终极目标来逐一训练。第四步,8 位同学进行合练,把每一个过度衔接,彼此眼神肢体的交流完全成为一体作为最终要求。就这样我们一路劈荆斩刺,直到站上最高领奖台。活动结束后,以此位契机,我专门开了一个主题班会,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分享一下在此过程中的德育方面的心得。经过这件事,不仅这8 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也发挥奋勇拼搏的精神,在班级活动中也不断呼吁大家团结协作。对班级团队建设也起到了良好催化作用。

案例二,我的学生大多数是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在知识与才艺方面的培养都格外重视,却常常忽视对孩子劳动观念、勤劳节俭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大多学生平常都带有20-50 元零花钱,花钱大手大脚,只要有消费动机,他们常常是买最昂贵的饮料喝,吃最潮流的食物,穿衣服都穿耐克阿迪的新款,几乎从来不去想钱花得应该不应该。这引发了我的深思,作为高中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完全明白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也会讲出一番正确的道理来,可为什么在生活中又完全是另一种行为了呢?看来,批评、说教是苍白的,关键是学生还没有体验到钱是父母辛苦工作、劳动换来的,对货币的等量交换价值还没有切身体验。想到一个日本朋友告诉过我,日本小孩要喝每一杯饮料都是需要为此付出劳动才能得到的。为此,我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了围绕“十元钱的价值”的系列体验活动:要求学生在周末每人独立赚取十元钱或者更多,讲述自己这些钱赚取的来历,并对自己赚取的这些钱如何消费作出计划安排,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孩子们的发言我们看出了孩子们都真正懂得了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并且通过家长反应孩子在花钱时都逐渐去思考这钱该不该花。

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如果通过生活、活动的方式,让中学生作为主体将自己的能动性指向自我时,便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认识活动。这比把学生完全看作是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进行灌输式德育教学要有效的多。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道德德育
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研究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小学大德育工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多维度助推幼儿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多维度助推幼儿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