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培养

2019-11-11郭梦婷

知识文库 2019年22期
关键词:孔乙己态度价值观

郭梦婷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结合体,语言是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学是在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基础之上,能够形象地展示现实的客观世界和特定时期或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以及表达作家内心情感世界的一门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语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创新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形成独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容易忽略对学生进行“人文性”的教育,简单地进行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本文以中学课本中《孔乙己》一文为例,浅析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功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学生情感和知识相互交融的境界以及新课标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素质的养成不是单纯的依靠外部强加而形成的结果,也不能直观的感受和量化,而是对客观的事物产生的心理反应和情感指向,与社会性紧密联系,是人们可以辨别是非曲直的一种思维和价值取向。在每个人的人生生涯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情感是基石,态度是表现,价值观是高层次的终极状态。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慢慢让学生体会文本蕴涵的思想。故笔者尝试以文本的各个方面为出发点,潜移默化地与学生共同探讨,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凸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作用。纵观新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同时需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落实素质教育的人文关怀,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孔乙己》这篇教材为例,谈一谈个人观点。

1 以文本的内容情节为基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孔乙己》是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所著,代表特定时期的反封建主义的作品,刻画了孔乙己——受封建教育制度受害者的形象,生动地批判当时的封建制度。教学设计中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体会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的细节刻画以及主旨表达的情感。孔乙己一心只想读圣贤书,读书进学已在他的脑海里根深蒂固,把读书进学作为他一生的唯一目标,希望能一举中第,跻身于上流阶层,但无奈终究没有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落到将要乞讨的境地,因此成为被别人刺的最痛伤疤之一。

小说具有丰富的文本内容、曲折的故事化情节、多面化的人物形象,以及特有的环境描写等特点让初中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进行初读感知文本内容,从而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抓住文章脉络的情节发展变化,了解文本的主题。默读完毕,请学生复述课文围绕“孔乙己”这个小人物写了哪些事件?

1)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2)酒店里的人讥笑孔乙己未进学。

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

5)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腿的遭遇。

6)孔乙己用手走在酒店喝酒。

这些事件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从课文中可以了解孔乙己的悲剧结局,一方面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地位卑微,追逐功名利禄,同时又不思进取、好吃懒做,在意旁人的眼光,生活过得穷困潦倒,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另一方面的他又拥有善良、质朴、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在极具鲜明的对比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跃然纸上,在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中得到了培养。

2 以文本的重点词句为抓手,剖析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篇文章,是需要寻找文本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的关键往往在于一些重点词句,能够精炼体现文本内容和主题的核心词句。品位句子的内涵、剖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把握文本的真谛,只要把重点词句理解了,就是为解读课文情感寻找到一把钥匙,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领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形成“情感共鸣”。因此,我们要学会抓住并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发掘文本的核心,透过字词的表面,层层剖析,紧紧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细读文本,让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地转化,加深文本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课文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神情和穿着等方面的描写,善于捕捉字眼,从把孔乙己 “站着喝酒”说明了什么?引起学生的思考,说明他经济条件十分困难,不能够享受 “长衫顾客”待遇进入柜台内。“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唯一”一词又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反差之大形成对比,在学生的脑海浮现孔乙己的形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一个地位低下、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不能跻身于上层社会,又不想通过自身劳作,说明他是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学生反复咀嚼主人公出现时的句子,表明了他的独特身份,并预示了他的悲剧命运,承前启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 以文本的中心思想为载体,解读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心思想,顾名思义是核心的道理和内涵,是文本中作者通过各种材料要着重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作者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意图。在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分析讨论归纳课文的主旨大意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也是十分重要,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整篇课文的主题是抨击、控诉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一代人的毒害,揭示世态炎凉的人心,精神状态的昏沉,侧面反映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并让学生合作讨论,形成小组进行交流,最终提炼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今昔对比,学生感悟当今社会知识改变命运的进步,认识到读书对个人和社会的全新意义,得出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升华,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4 以文本的拓展延伸为依托,落实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课标中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的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也要适当为学生拓展相关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拓展延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构建精彩有趣的语文课堂。在对《孔乙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標就是让学生挖掘文本的主题思想,通过与《范进中举》对比,虽然作家不同、时代不同、但主题相同,让学生感受异曲同工的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材中得到落实。孔乙己和范进的追求目标是一致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他们的毕生追求,但两人的命运是不同的,一个通过读书,享受荣华富贵,一个穷困潦倒冻饿而死,其实没有中举的范进和孔乙己差不多,只是像范进那样的幸运儿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人还是像孔乙己一样。对比这两篇课文,共同的主题都是抨击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课后让学生《假如孔乙己中了举人》为题,他的命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学生展开想象,提升写作能力,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总而言之,通过加强对文本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深刻地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大,好的环境能够塑造人,坏的环境会吃人、扼杀人的生机,结合新时代的环境,激发人们实现梦想进行对比,由此来给学生以情感与价值的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热爱国家,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孔乙己态度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