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产学研”机制研究与实践

2019-11-11王海舰蒋艺涵赵雪梅

知识文库 2019年21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产学研协同

王海舰 蒋艺涵 赵雪梅

“产学研”耦合培养研究生是提高研究生人才专业素养、综合能力的必然举措。本文首先对目前研究生综合素质、研究生培养机制进行客观分析,继而讨论产学研合作背景与发展现状,分析“产学研”耦合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产学研”研究生培养机制体系,并对其构建思路与执行策略进行研究与实践分析。

产学研合作主要形式为以产学研为依托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参考科研课题, 结合理论与实践,“横向协同,纵向创新”的深度人才培养模式,合作仍处于初步阶段,培养方式、合作机制、管理体制、利益机制等均需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当前需迫切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高校與企业合作流于表面、未结合市场与学生双方实际需求,高校与科研院所研究方向脱离市场实际意义,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缺乏合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1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产学研”研究生培养机制体系研究

1.1 全面质量管理对构建“产学研”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启示

体制机制问题是影响高校活力、制约高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的启示,“产学研”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1.1 保证一个过程前提

研究生培养是一个全过程,涵盖所有环节以及各环节相关的人员,培养机制在不同环节,相关人员应完成不同的任务,且每项任务环节都遵循产生、形成、实施和验证的循环顺序,各任务环节例如宣传、招生、面试、培养、实习等之间应该紧密衔接,随时保持内在联系。

1.1.2 坚持四个阶段循环

根据研究生培养是一个全过程的理论,将美国的戴明博士的PDCA循环运用到培养机制构建中来,总结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阶段的循环方式,即培养机制的构建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进行,循环往复,例如培养环节应按照“制定培养目标(plan)—实施培养计划(do)—检查培养人才质量(check)—改进培养方案,提高育人质量(act)” 四阶段的循环方式。

1.2“产学研”耦合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当今社会对研究生人才的要求包括: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具备多维度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具有复合型知识架构等。高素质研究生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应用能力,而目前仅靠单一的高校教学是没有办法达到这样的高度,只有同时通过理论、实践、科研方面的相关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研究生人才,因此,“产学研”耦合培养研究生是提高研究生人才专业素养、综合能力的必然举措。

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其中任一单位单独运作都不能保障充沛的劳力、技术、资金,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技术落后,许多高校科研课题与实际生产脱节等问题都是由于各单位没有充分合作,而 “产学研”耦合能够将前沿的技术、专业的人才、充沛的资金、新兴的知识高效益地整合利用,促进中小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加快高校完成转型的进度,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我国技术水平。

2“产学研”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思路与执行策略

2.1“产学研”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思路

2.1.1构建“产学研”研究生培养战略联盟

指以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各单位的共同目标和长远性发展方向为导向, 以具有法律效应的准则为约束, 建立的协同合作、资源共享、进退一致的产学研合作联盟。该战略联盟的建立在政府的合理指导下不仅能够快速整合多方资源,且能够高效率利用资源达成目标,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1.2建立“产学研”研究生培养协同机制

在政府规划下,以科研院所研究相关课题为导向,协同高校理论教学、企业实践教学制定研究生课程体系,制定科研导师、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多导师制度,建立协同机制。此机制以理论知识、科研项目、创新实践为基础, 统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各单位力量, 充分发挥各单位专长特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研究生人才。

2.1.3 搭建“产学研”研究生培养资源库

资源库包含括但不仅包括人才、师资、信息、技术、资金、知识、劳力,由各单位共同搭建,资源库的搭建可实现实时共享前沿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同时能最大效益整合社会资源并进行合理分配,降低不可控因素带来的风险,减少不可预估损失的产生。

2.1.4形成统一的奖惩机制激励各单位“产学研”协同积极性

由政府主导统一奖惩机制标准,各单位统一采用,奖惩机制可在各单位之间线性叠加,该机制不仅能够加快各单位协同配合的进程,还能够较大程度上激励协同配合积极性,激发协同配合主动性。

2.1.5制定“1+2”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各地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发展程度、发展方向均存在差异,因此,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实现最大效益。“1+2”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中,“1”是“经济发展需求”,“2”是“地方特色,学科特色”。

2.2 执行策略

“产学研”研究生培养质量除了依赖于培养机制之外, 还应采取与之相应的策略, 因为执行策略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运行效果。“产学研”研究生培养机制执行策略应围绕“协同机制”与“奖惩机制”相兼顾、 “地方特色”与“学科特色”相循环两个方面展开。

2.2.1“协同机制”与“奖惩机制”相兼顾

协同机制的建立主要服务于研究生课程体系,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为了保证机制的长久、循环运作,应正确处理利益关系,明确奖惩机制,坚持公平原则,确保资源分配合理,充分调动各单位积极性,致力于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

2.2.2 “地方特色”与“学科特色”相循环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螺旋曲折上升的过程。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应该采取循环的方法考虑地方特色与学科特色,地方特色横向决定培养模式发展方向,学科特色纵向决定培养模式发展高度,应当循环地考虑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

3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发酵, “产学研”将会越来越普及化,本文针对目前“产学研”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不断分析与反思,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的启示,提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产学研”研究生培养机制体系,以及“产学研”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思路及相对应的执行策略,这种“产学研”研究生培养机制能够培养出专业素养过硬、综合能力较高、具有创新意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研究生人才,对推动社会发展、推进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基金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研究”(2019YXW10);广西科协资助青年科技工作者转向课题“广西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工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桂科协(2018)ZC-25)。

(作者单位: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产学研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科研院所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策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
基于财务视角的科研院所内控体系建设研究
浅谈科研院所无形资产管理
科研院所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