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数字环境下的馆藏评价

2019-11-11单学军

卷宗 2019年29期
关键词:数字环境评价

单学军

摘 要:馆藏评价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对图书馆的馆藏满足读者需求情况进行全面地衡量、测定和评价的过程,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数字环境下馆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关键词:数字环境;虚拟馆藏;评价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Internet为标志的网络环境对馆藏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文献资源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圖书馆收藏的电子信息资源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数字环境下的馆藏已延伸到各种电子出版物、各种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不仅包含了现实馆藏,还包含以联机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为主的虚拟馆藏。

1 数字环境下虚拟馆藏的类型

虚拟馆藏是指必须借助计算机通信网络才能获取的本馆以外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总和, 对于这些资源,图书馆只拥有使用权和共享权,而不拥有更新、修改和支配的权利。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共同构成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虚拟馆藏主要包括两大类:1)联机数据库。这些数据库资源存放在数据库商的服务器上,或者镜像在国内代理 的服务器上,图书馆每年付费后,其用户可在指定的网站或服务器上访问这些资源。联机数据库是虚拟馆藏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些电子期刊的全文数据库在馆藏资源体系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如中国期刊网、维普等。2)网络信息资源。是指根据读者需求及馆藏发展需要,搜索因特网上的各种信息资源,下载到本馆或本地网络之中,经过选择和加工组织,并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

2 数字环境下的馆藏评价标准

传统的馆藏评价主要从馆藏的数量、质量、结构和效能来进行,评价的对象是馆藏文献本身。数字环境下的馆藏内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馆藏评价不能仅仅以本馆的实际馆藏作为评价对象,而应该以在数字环境下占有文献信息资源和为读者提供信息的能力为依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传统的馆藏评价中,藏书量是主要因素之一。藏书量的评价指标有:1)藏书保障率;2)读者满足率;3)学科覆盖率;在数字环境下,由于馆藏性质和内涵的变化,只考察和评价图书馆的藏书量已没有实际的意义,更应该评价图书馆在整个数字环境下的馆藏信息资源保障能力,主要包括:1)对实体馆藏的评价。实体馆藏主要包括印刷型书刊资料、缩微资料、声像资料等。对印刷型书刊资料的评价,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评价标准如藏书保障率、读者满足率和学科覆盖率。对于缩微资料、声像资料、机读资料和光盘等电子出版物的评价,应该从数量、学科专业范围、信息类型、信息容量以及对印刷型书刊资料的替代作用来衡量。2)对虚拟馆藏的评价。虚拟馆藏由于没有可计量的实体单位,对它的评价比实体馆藏的电子出版物更为复杂。从文献资源保障能力的角度应该考虑的因素有:联机数据库的数量和学科专业范围、是否全文数据库、更新周期与回溯年限、网络设备与布局、收费标准、上网时间、带宽与速率等等。3)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能力的评价。通过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获得的文献资源,也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的评价标准之一。对这类文献资源的评价可从以下几个因素进行:图书馆参加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或图书馆联盟的情况、每年通过馆际互借获得的文献数量、文献传递方式等。

2.2 信息资源质量

数字环境下的馆藏主要由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组成,现实馆藏包括了印刷型的出版物和一些实体的电子资源。从质量评价的角度来说,印刷型出版物可采取传统的馆藏评价标准,即藏书的内容质量、构成质量和使用质量等。电子资源类馆藏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信息含量、应用软件质量、介质质量、有否涉及到知识产权纠纷或潜在的纠纷等。而对虚拟馆藏总体质量水平上的评价,则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信息选择能力,即图书馆从网上选择用户需要的有价值信息的水平。2)信息组织能力。是指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类、鉴别、组织和加工管理,使大量随机无序的信息转变为有序的、可传递的信息,形成图书馆特有的虚拟馆藏信息资源的能力。3)信息加工能力。即图书馆应根据用户的特定需要,将网上各种分散的信息收集并加以分类、鉴别和深加工,形成“综述”、“述评”、“研究报告”之类的信息产品,并通过网络方便用户的存取和利用。

2.3 信息资源结构

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是组成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各因素的相互关系和构成方式。主要包括:1)学科结构。主要是指信息资源体系中各学科专业的构成比例情况,这些比例和图书馆的读者需求和专业情况是否相吻合。2)等级结构。主要是指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等级构成,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图书馆界提出了“五级藏书制”,即:完整级、研究级、大学级、基础级、最低级。3)时间结构。主要是考察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中最新文献的比例状况、虚拟馆藏的更新情况以及馆藏各时期文献的比例状况等。4)文种结构。指信息资源体系中各种文种的构成状况,一般来说,学科馆藏中涉及的文种越多,该馆藏的系统完整程度就越高,满足读者需求的能力也就越高。5)文献类型结构。主要是统计信息资源体系中不同类型、不同载体文献的比例情况,以及与读者需求的适应情况。

3 数字环境下的馆藏评价方法

图书馆馆藏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其评价方法是各种方法组成的综合体 。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馆藏评价方法是对传统的评价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直观评价法

直观评价法是直接观察流通库中的书刊或电子出版物,对馆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运用直观评价法可以了解馆藏的范围、规模、深度、文献的重要性、现实价值、外部状况、新旧程度 、修复情况等大致情况。

3.2 用户评议法

用户评议法是以口头访谈、书面问卷和网络调查等形式向图书馆用户或读者征求对馆藏的意见,以便了解读者需求情况和馆藏利用效能情况的一种评价方法。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一般都采用网络调查的手段,收集用户利用文献情况,了解读者对馆藏质量的意见和馆藏利用效果,从而使馆藏建设更具有针对性,主要方式有电子邮件法、Web站点问卷调查法、网上讨论法、 服务器日志统计法等。

2.3 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运用各种有关馆藏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是馆藏评价中运 用广泛且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馆藏的规模、各主题的馆藏数量、各类型文献的馆藏 数量、藏书增长率、藏书保障率、藏书流通率、藏书拒借率等等,都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法来作出评价。

3.4 书目核对法

书目核对法是将被评价的馆藏与标准书目、核心书目或权威性的馆藏目录逐一进行核对,以评价馆藏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书目核对法适应于核心藏书的评价及馆藏对各学科领域文献的覆盖率的评价。

3.5 引文分析法

引文分析法主要是通过查对学术性论著的注释和参考文献,来检查作者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被本馆收藏的情况,以及馆藏被利用和可能被利用的情况。如果该论著的参考文献大多都可以在馆藏中获得,说明该馆藏的质量较高。引文分析法较适用于科研馆藏的评价。

3.6 馆藏结构分析法

馆藏结构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馆藏结构类型的全面分析,评价馆藏结构的合理程度。进行馆藏结构分析必须借助大量的调查统计来获取各种有关数据,并结合读者需求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比较分析,以此判断馆藏结构是否合理。通过馆藏结构分析法,能发现馆藏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有利于馆藏中各种比例的调整。

猜你喜欢

数字环境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数字环境下出版传播的变迁对读者选择权及出版格局的影响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