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地铁换乘及换乘效率评价研究

2019-11-11何林何珍

价值工程 2019年29期
关键词:换乘

何林 何珍

摘要:地铁换乘站一经建成,站内各种换乘设施、换乘方式等都已基本确定,无法进行大规模改建。分析成都地铁线网客流、换乘客流、乘客行为特征;研究乘客换乘过程,梳理换乘流线;建立地铁网络换乘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成都地铁火车南站实例研究,分析乘客换乘流线,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Abstract: Once the subway interchange station is completed, various transfer facilities and transfer modes in the station have been basically determined, therefore large-scale reconstruction is impossib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assenger flow, passenger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Chengdu metro; studied the passenger transfer process, combed the transfer stream line; and then established the subway network transfer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Chengdu Metro South Railway Station, it analyzed the passenger transfer streamline, found out the problems, of which then proposed solutions.

关键词:换乘;换乘流线;换乘效率评价

Key words: transfer;transfer streamline;transfer efficiency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U2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9-0140-03

0  引言

成都地鐵自2010年9月27日投入运营以来,日均客流量从5万人次提升至300多万人次。截至目前,成都地铁共开通6条线路,总计171座车站,运营总长约224公里。地铁车站是乘客进出站和上下车的地方,换乘站承担大量的客流换乘与转换。换乘站一旦建成,站内各种换乘设施、换乘方式等都已基本确定,无法进行大规模改建。目前许多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存在以下问题:①换乘时间和距离过长,换乘效率较低;②换乘设施通行能力不够,高峰期客流拥堵严重;③换乘流线复杂。

不少学者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进行了研究。钱堃[1]通过换乘过程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组织进行了研究。徐前前[2]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施协调问题。王婧[3]从换乘客流量、换乘时间及换乘客流密度三方面对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组织方法进行了研究。杜鹏[4]等对地铁通道换乘乘客走行时间规律进行了研究。综上,相关学者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虽有较多研究,但对换乘效率研究较少。本文将在对成都地铁客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换乘过程及换乘效率评价。

1  成都地铁客流分析

1.1 线网客运量分析

成都地铁目前开通6条线路,1、2号线分别为南北、东西骨干线路,7号线为环线,10号线为机场线。日均客流约394万乘次,各线路日均客流如表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1号线客流量最大,日均客流911380乘次,约占全网客流23%,其次分别是2号线、7号线、3号线、4号线。10号线由于是机场线,线路里程较短,日均客流最小,为78440乘次,约占全网客流2%。

1.2 换乘客流分析

随着线网逐渐形成,成都地铁现有14座换乘站,各站换乘客流如表2、图2所示。

火车南站换乘客流最大,为170102乘次/日;换乘客流最少的站为槐树店,为50066乘次/日。换乘客流前五位依次为火车南站、太平园站、天府广场站、省体育馆站、文化宫站,换乘客流依次为170102乘次/日、165505乘次/日、157915乘次/日、126032乘次/日、112073乘次/日。各条线路各方向换乘较为均衡,各站周五客流量较大。

1.3 乘客行为特征分析

①乘客对换乘时间容忍度较大。乘客在轨道交通站内能承受最大走行距离比在其他交通系统内更长,对轨道交通换乘时间容忍度大。②乘客行为受站内导向系统影响大。轨道交通发车间隔时间较短,行程紧凑乘客在枢纽内流动受站内导向系统影响很大,如广播、指示牌等。③流量的激变性。列车即将到站时,站内客流呈急剧升高特性,待列车离站后,站台上客流急剧减少,下趟列车到来后,这种现象既而复现。④乘客上下车效率受上下车乘客数量和车门开启时间影响。在楼梯双侧布置站台上,若无特殊上下车客流组织,则乘客连续上下车时间与上下车流量高度相关,基本呈现线性关系。

2  乘客换乘过程分析

2.1 换乘时间

乘客从输送列车站台(换出站台)开始行走至接运列车站台(换入站台)时间为换乘走行时间Twalk,在接运列车站台至搭乘最近一班接运列车时间为换乘等待时间Twait,可得下式为换乘造成的乘客出行时间增加。

猜你喜欢

换乘
换乘模式下货物运输路径问题
北京地铁连拱换乘通道下穿引桥施工沉降控制研究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
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不同时期换乘客流组织方案研究
轨道交通换乘站平面布局设计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形式研究
莫斯科地铁计划于2019—2020年推出第三换乘环路
重庆轨道交通换乘站大客流组织探索
北京地铁最复杂换乘点——军博站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