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教育课与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优化的研究

2019-11-11刘增兰

考试周刊 2019年72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优化结构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与经济均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心理教育的研究不断增多,但是有关高中生的心理教育、心理素质的文献比较少。但是,从大学生心理研究文献可以看出,现今我国推崇的素质教育中,心理教育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本文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了高中生的心理教育课与心理素质情况。

关键词:心理教育课;心理素质;结构;优化;研究

教育部门加强了对高中生心理状态的关注,教育学者们也开展了有关高中生心理素质的研究。研究显示,素质教育应该推入高中,加强高中生的心理教育课,培养提高高中生的心理素质是必须的。

一、 高中生的特殊性

青少年时期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从人类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发现,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认知、情绪、个性、行为等特点)均处于成人以及半成人的矛盾与冲突之中,再加上生理上的变化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成为了个体的心理发展高峰期。这一阶段,多发生于青少年18岁前后,在20岁前后完成。绝大多数青少年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本文将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高中生处于学习的高峰期,高中阶段的学习成果直接影响到高中生的未来发展。本文主要以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展开研究。

二、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高三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在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心理状态表现最明显的时候。努力学习的学生更努力,厌学的学生更厌学。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表现得千姿百态,对于教育者、周围群众、家庭、学校、社会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有研究发现,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其实有一定的相似,但因为大部分高中学校都更为关注学生的成绩,对心理教育并不重视,因此忽略了这些问题学生,反而加剧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如下:

1. 厌学:这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学生的主要表现有对学习没有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學习,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思维缓慢,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完成作业比较敷衍,学习效率比较低下。这部分学生往往是教师眼中“不学好的学生”或是“常见的差生”。

2. 逆反:大部分高中生都有手机,能够通过手机浏览各种消息,进一步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很多高中生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受到网络上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叛逆、逆反等现象。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配合教师,对于教师、同学、家庭、社会的好意表现为不合作态度,对于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教师或家长。

3. 焦虑:这种心理问题是高中生身上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起初很多学生的症状比较轻微,持续时间也比较短,而这些情绪在一定情况下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习潜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部分学生的焦虑时间比较长,症状比较明显,对于周围环境的敏感度越来越强,入睡困难,容易被惊醒,会突然出现惶恐、不安等情绪,不仅对高中生的日常学习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且也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 高中心理教育课教学现状

高中的心理教育课是一门副科,还是一门不需要考试,不受教师、学生关注的副科。很多学生将心理教育课当成了少有的休息课,课堂睡觉、课堂走神、课堂做别的事情已经非常常见,教师自己也没有认识到心理教育课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没有表示,不制止,不生气,在讲课的时候也比较敷衍,将教学当成了一个必须执行的任务,但因为很多高中学校并没有制定心理教育课的考核标准,给了很多学生钻空子的机会,进一步降低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再者,很多高中都是以成绩论英雄,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受教师的重视程度。教育者常年处于这种气氛下,因材施教、人人平等的教学理念早已被腐化,在日常工作中,更看重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部分教师还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当成了思想问题,错误的处理、错误的对待,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也无法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 心理教育课中开展心理素质教学

在高中生的心理教育课中开展心理素质教学,才能够更好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内容

教师必须详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在正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高中生宣传心理教育内容、心理素质内容,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心理问题,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心理问题。再让心理素质在高中生脑海中留下初步印象,为之后的心理素质教育开展打下基础。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烦恼时,必须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很多学生并不愿意将自己的隐私暴露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电话联系、微信联系、写信、QQ等等)向教师倾诉自己的烦恼,教师及时为学生消除心理问题,恢复学生的心理健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 在心理教育课中适当地引入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

高中生的时间有限,教师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应该以课堂教育为主,同时积极地开拓教学方式,利用课外、学生的空闲时间传递心理素质教育内容,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当然,在传递心理素质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达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

1. 个性心理教育:个体与个体存在鲜明的差异,教师在开展心理教育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这个个体,了解个体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心理特征,关注个体因为心理变化产生的心理问题,了解诱发个体心理问题的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指导学生正确地建立自我观念,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自尊自信,并培养个体活泼、宽容、健康的性格特点。同时,鼓励个体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我的情感世界,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志,逐步完成自己的人格,培养心理素质的同时,培养高中生健康的心理。

2. 开展人际交往心理教育: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内心太过孤独,没有能够倾诉烦恼的人与场合。因此,教师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与其他人相处。鼓励学生与班级内学生相处,鼓励学生与其他班级学生相处,做到多观察,多分析。学生与学生总是更有共同语言的,通过人际交往,学生能够倾泄一部分烦恼,能够消除学生内心的孤独感,同时可以协调改善与其他人的关系,能够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拓宽自己的生活空间,并根据生活的改变逐渐改变自己的精神状态,拓宽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能够理解、尊重他人,能够与他人和平相处的素质型人才,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公关能力。当然,在鼓励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必须重视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与个体的差异,通过人际交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一些无谓的事情产生“没什么大不了”的感受,健全高中生的心理,提升高中生的心理素質。

3. 开展认知心理教育,教师应该详细掌握道德认知与学习心理的类型与特质,从而合理、科学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调动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消除烦恼、化解矛盾。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评价,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鼓励学生每天反思并评价自己的行为与做法,做好记录,长时间反思、评价自我,能够培养学生理智、冷静的推断能力,客观的分析能力,坚强的独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心理素质。同时,引导学生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与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4. 开展心理挫折教育,很多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是心理承受能力太低,面对困难无能为力,长时间持续一种状态,导致学生怀疑人生,自我感觉差,无法直视、准确面对人生挫折。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冷静地从多个角度分析挫折,找到薄弱点,解决挫折。若学生苦思仍旧无法解决挫折,可以适当的求助更优秀的同学或教师,或与其他同学组建小组,互相讨论,了解其他同学对于挫折的想法,从而找到薄弱点,一举击中,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设置一些挫折,逐步培养学生冷静面对挫折的能力,能够掌握解决挫折的方法,从而增加并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高中生直面挫折、直面困难的勇气与信心,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屡屡爆出的当代高中生心理过差导致的悲剧事件让社会大众不寒而栗,而教育部门加强了对高中生心理状态的关注,教育学者们也开展了有关高中生心理素质的研究。研究显示,素质教育应该推入高中,加强高中生的心理教育课,培养提高高中生的心理素质是必须的。现今我国推崇的素质教育中,心理教育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本文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了高中生的心理教育课与心理素质情况。改革高中生的心理教育课,能够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对于困难的承受能力,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冷静分析能力等,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知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优化心理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龙莹.刍议心理教育对高中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73.

[2]刘启国.关于高中体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7):154.

[3]于丹丹,赵海楠.论心理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J].长江丛刊,2018(30):154.

[4]熊海云.聋校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研究[J].未来英才,2017(13):42.

作者简介:刘增兰,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优化结构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论结构
论《日出》的结构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