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以赛促教”教学模式

2019-11-11张胜金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以赛促教教学模式

张胜金

【摘 要】本文阐述实施“以赛促教”的重要性,从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增强教师创新意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论述“以赛促教”对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价值,提出通过以竞赛准备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组、教、赛”融合的教学模式、“赛、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关键词】“以赛促教”  教学模式  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C-0024-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其中,“以就业为导向”应视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小目标”,它旨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而“以服务为宗旨”应视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目标”,作为高职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开发新的学习途径、创新教学模式。同时,《纲要》中提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这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这样可以跨越高等职业教育师生对接、校企对接的狭隘局面,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全国竞技”的格局中,实现与业内精英、专家、大师等的交流并接受指导和建议,不仅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同时有利于激励教师提升专业能力。

一、实施“以赛促教”的重要性

传统意义上高职教育的基本价值与基本职能都是围绕着高等级别技术实用型人才培养展开的,“基本价值”是保证学历水平与职业能力相一致,“基本职能”是向社会用人单位输送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融合的人才。在这一背景下,高职教师在教学方面更为偏重实践性。这种教学理念很容易造成学生思想禁锢,对于掌握的知识技能只会按部就班地去实施,在教学中,教师怎样做,学生就怎样学;教师要求达到何种程度,学生就按照标准执行,而不愿意积极思索改进、优化和创新的方法。这已经成为阻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进步的巨大阻力。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职业人才”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越了“技工”水平,学生除了必须掌握一技之长之外,还要具有创新思想和能力,能够在自主探索精神的指引下,将创意灵感转化为实际成果。“以赛促教”观点的核心内涵,在于为高等教育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更大的空间,一方面,竞赛的“竞技特性”带来了差异对比,能够帮助师生认识到实力差距,从而激励师生“知耻后勇”“迎头赶上”;另一方面,竞赛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交流、学习平台,学生在“同台竞技”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教材、课堂所不具备的教育资源,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全方位、立体性地完善专业知识架构,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能获得专业教学能力提升,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中过时的和实用性不强的教学内容。

二、“以賽促教”对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价值

“以赛促教”对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具体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资源。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常态关系,就表现在教师将所具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地向学生进行传递,无论是在课堂理论还是实践操作方面,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学生视为“标杆”。也正是源于这种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特征,教师在专业教学能力方面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认为学生能够在职业院校学习期间掌握“现有知识”已经很不容易,没有必要继续进行开拓、创新。而这种观点,本质上就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任何一个学科的基础理论都是相通的,但反映在社会价值上却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陷入闭门造车的境地。职业竞赛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机制,学生作品对比之下形成的直观优劣体验,能够让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查漏补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增强教师创新意识。任何一种竞争形式的本质都是“残酷”的,要想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教师就不能满足于“学生会”,而是要更好地指导学生拿出“精品”。相应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突出创新的重要性,时刻把创新铭记于心并付诸教学活动,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更进一步而言,教师要从专业教学能力出发,深度挖掘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引进创新观念。这样来看,“以赛促教”不仅是促进针对学生的教学,也是对教师自身的“自我教育”。

(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水平是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直观体现,它的主要呈现载体是学生作品,即当学生作品在比赛中得到了认可,也相当于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得到了认可。反观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教师的“教”并不能完全呈现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源于“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体制的约束,在高职教育改革有限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凸显自身的教学水平,存在一种无形的限制。职业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这种限制,以陶艺竞赛为例,它既是一种陶艺相关专业的技能竞赛,但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创作竞赛,本身就需要参赛者发挥自己的创意、精炼艺术性灵感,一切书面性的规则、标准等都要灵活对待,才能不落俗套、不受拘囿,拿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教师作为学生参赛的指导者,需要将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转化成凝练的意见、建议,而在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其他作品中获取启示,以作品为媒介进行工艺对比、艺术对比、内涵对比等,反思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三、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构建

从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入手,“以赛促教”旨在引进竞技活动所具备的竞争机制,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竞赛意识,从安逸、放松的教育氛围中走出,深刻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不只是求知的学生,更是全国范围内的学术翘楚、专业精英。以下结合广西钦州地区高等职业教育陶艺相关专业“以赛促教”的现状,探索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以赛促教”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策略分析
“以赛促教”学习方式在足球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创新方式探讨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