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结奋进新时代 荆楚健儿竞风采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湖北代表团获奖总数创新高

2019-11-11周祥

民族大家庭 2019年5期
关键词:毽球竞速运动会

文/周祥

2019年9月16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落下帷幕,湖北代表团获奖总数创新高。

本届运动会以“平等、团结、拼搏、奋进”为宗旨,以“奋进新时代,中原更出彩”为主题。在为期9天的比赛中,湖北代表团与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及台湾少数民族组成的33个代表团展开竞技与联欢,共获竞技项目一等奖6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37个;表演项目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同时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高度重视,精心筹备

“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省广大民族体育工作者的共同梦想,湖北代表团要努力践行‘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宗旨,赛出水平、赛出友谊、赛出境界,当好民族体育大使、民族团结大使、文明模范大使、纪律模范大使,与全国各族体育健儿一道,共同以实际行动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精彩纷呈的大礼。”2019年9月6日,湖北代表团团长、副省长杨云彦在出征仪式上讲话和授旗,湖北代表团正式出征。

本届民族运动会,湖北代表团组团规模达402人,为历届之最。其中运动员286人,团部人员中有土家族、苗族、回族、壮族、满族、侗族、蒙古族、彝族、维吾尔族、布依族、瑶族、畲族、藏族、佤族、黎族、柯尔克孜族、布朗族、汉族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员共262人,占代表团人数的65%。参加高脚竞速、蹴球、板鞋竞速、陀螺、押加、龙舟、射弩、毽球、民族式摔跤、民族武术、民族健身操等11个竞赛项目以及8个表演项目的比赛。

为筹备好参加本届运动会,在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湖北省备战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成立,省政府副省长杨云彦任组委会主任,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省民宗委、省体育局主要领导任副主任,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9个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民宗委,负责日常筹备工作。

6月6日,湖北省备战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组委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审定我省组团参赛中的重大问题。7月5日,副省长杨云彦赴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开展专题调研,看望慰问战斗在备赛一线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勉励集训人员刻苦训练、为省争光。9月6日,副省长杨云彦出席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湖北代表团出征仪式并讲话,为代表团授旗。9月9日,副省长杨云彦赴河南工业大学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比赛现场看望运动员、教练员,为他们鼓劲加油。

省领导亲切关怀为我省组团参赛提供了有力保证。

同时,为实地领略和感受这一民族盛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运动会期间,湖北省还组织了由省直“616”对口帮扶牵头单位、民族10县市、部分地市民宗部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观摩团,观摩学习兄弟省份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体育发展经验。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湖北代表团副团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萍说:“优异成绩来自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来自于全省各族群众的关心和支持,来自于广大体育工作者长期的共同努力。本届民族运动会上,我省各民族体育健儿勇于拼搏、敢于争先的精神,充分展示和弘扬了新时代湖北精神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魅力,唱响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好声音。”

竞赛项目,亮点突出

9月13日,中秋佳节。河南工业大学田径场上,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高脚竞速女子100米决赛激情开赛,来自湖北代表队的土家族运动员陈芬以12秒69的成绩,将高脚竞速项目的首个一等奖收入囊中。这是湖北队在本届运动会上的首个一等奖,同时也拉开了湖北代表团高脚竞速项目夺“金”的序幕。

在随后几天的比赛中,湖北代表团高脚竞速项目高歌猛进,将男子200米、女子200米、男子2×200米、4×100米混合接力一等奖收入囊中,成为最大赢家。

赛后,高脚竞速项目教练孙传清骄傲地说:“4年前的第十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陈芬一人拿下4个一等奖。本届民族运动会上,陈芬、向雲鑫各自拿下3个一等奖。我们的运动员了不起!”

据悉,4年前,在第十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报名前一个月,向雲鑫因不慎骨折而遗憾放弃报名。虽然失去了参赛资格,但他没有失去对高脚竞速的执着和热爱。4年后,24岁的他参加本届民族运动会,实现了当年的梦想。

“高脚马就像我兄弟一样,它离不开我,我离不开它。我很开心可以完成自己的梦想。”向雲鑫说。

本届民族运动会上,湖北代表团毽球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

9月14日,男子双人毽球比赛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文体会堂激烈进行,一路过关斩将的湖北队在淘汰辽宁队后闯入决赛,与湖南队争夺冠军。湖北、湖南两队实力接近,比分也咬得很紧,比赛因此格外紧张激烈,以至于现场观众既喊湖北队加油又喊湖南队加油。最终,在观众不断的呐喊助威声中,湖北队马伟伦和林羽凭借出色的发挥,以2∶0战胜对手获得一等奖。

男子双人毽球获得一等奖的同时,女子三人毽球也进入决赛,与广东队争夺冠军。遗憾的是广东队实力太过强大,湖北队未能战胜对手,获得二等奖。

毽球项目教练宋玉玲说:“毽球算不上湖北队绝对优势项目,历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湖北队获得的最好成绩是二等奖。本届民族运动会男子双人毽球运动中,湖北队又与传统强队分在一组,比赛压力和晋级难度颇大。但我们的队员顶住了压力,顽强拼搏,一场一场地打,先后淘汰了东道主河南队和老牌冠军广东等强队,最终摘得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湖北赢得了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为庆祝湖北队毽球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湖北代表团对口接待单位和驻地酒店还专门准备了鲜花和蛋糕,慰问运动员和教练员,祝贺他们取得好成绩。

此外,民族武术、龙舟、板鞋竞速、蹴球等项目均有所斩获。由武汉商学院和宣恩县联合组成的龙舟队获得标准舟直道竞速的女子组1000米、男子组1000米、混合组1000米、女子组800米、女子组200米和小龙舟直道竞速的男子组500米、女子组500米、混合组500米,男子组200米等9个三等奖。

湖北代表团竞赛项目总教练倪东业说:“我省竞技类项目中,优势项目主要是高脚竞速、蹴球、民族式摔跤、押加、陀螺、毽球、民族武术、板鞋竞速等项目,都具备夺金实力。本届民族运动会上,各省参赛队都展示了较高的竞技水平,以往的优势项目不再有绝对优势。尽管如此,我省运动员发扬昂扬向上的体育精神,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竞赛项目共获得60个一二三等奖,竞技水平和竞赛成绩仍然排在各省前列。”

表演项目,精彩纷呈

表演项目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一大特色,为了最大程度满足各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需求,比赛对参与者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由此,各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得以在同一舞台上展示、交流,突显出运动会深厚的文化基因。

本届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共计194个,共分为综合类、竞技类、技巧类三大类别。湖北代表团共有8支队伍参加表演,分别是竞技类的《里补谷达》《竹马球》;技巧类的《绳韵》《山鼓咚咚》;综合类的《闪溜嘎儿》《土家撒叶儿嗬》《土家巴地梭》《土家吉么列》。

9月11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体育场,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项目竞技类比赛正在进行,来自湖北民族大学的17名学生踩着竹马踢足球。踢、挡、运、行等控球技术行云流水,传、切、掩护等战术准确到位,其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最终,《竹马球》获得表演项目竞技类比赛一等奖。

“开幕式上,湖北代表团的驻停表演是踩着高跷跳舞,今天我又看到湖北队踩着高跷踢足球,真是令人大开眼界!”现场观众马先生说道。

马先生所说的高跷就是竹马,原是土家族、苗族同胞代步的工具,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将两根一米多长的竹竿同一端削尖,再各绑一个可以支脚的网子。出门的时候,两只脚伸进网子里,用竹竿来代步,既不费鞋又可以防滑。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竹马逐渐演变成一种传统体育项目,《竹马球》就是由其改编创作而成。

获得表演项目一等奖的还有中南民族大学学生表演的《里补谷达》。“里补谷达”在土家族语里是“跷旱船”的意思,也是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劳动之余或丰收喜庆之时,土家族青少年常自由组合,以“跷旱船”娱乐健身,十分有趣。

由来凤县圣德留守儿童服务中心17位学生表演的《土家巴地梭》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巴地梭着走,活像骑龙行,站的骑马桩,弓腰箭步行”,用肢体语言生动灵活地展现出龙“游于水、爬于山、腾于空”等造型,新颖而神奇。

据了解,“巴地梭”是土家地龙灯的前身,是来凤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历来深受百姓喜爱,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方式。本次参演运动员最小的11岁,最大的16岁,虽然最终只获得三等奖,但对于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来说,已经是做到了最好,达到了“学习、交流、展示、传承”的目的。

湖北代表团表演项目总教练任丽萍介绍说:“湖北的8个表演项目各具特色,创意和灵感多来源于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都是在充分挖掘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打造而成,将民族性、传统性、观赏性、体育性、群众性融为一体,尽情展示了我省独具特色民族文化魅力。”

民族盛会,鄂豫心连心

“衷心感谢对口接待单位全体领导和工作人员,在食宿、交通、安保等方面为我省代表团提供了一流的服务,为我们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坚强保障。”

9月16日晚,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即将落下帷幕。在郑州汇艺万怡酒店,湖北代表团秘书长、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红娅将一面面锦旗分别赠送给河南省司法厅、郑州市司法局、郑州市接待办、驻地指挥部、汇艺万怡酒店等对口接待单位。

为做好运动会期间湖北代表团的服务和保障工作,郑州市对口接待单位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运动会前期,郑州市司法局、郑州市接待办、驻接待宾馆管理组、汇艺万怡酒店等单位多次赴湖北对接考察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协商沟通,细化接待方案。赛事期间,河南省司法厅、郑州市司法局分别组成对口接待专班,抽调人员参加服务保障工作。安保、饮食、交通、赛事等工作千头万绪,工作人员不分白天黑夜,即使遇到家中搬迁、孩子生病等事情,也未请一天假,为的是竭尽所能地让湖北代表团感受到“情满中原、老家河南”的优质服务。为了让运动员在赛事期间吃得安心、吃得开心,郑州汇艺万怡酒店还专门从湖北聘请了厨师,让运动员吃上家乡味。

“我们驻地离比赛场馆都比较远,乘车去赛场都有组织引导,一切都秩序井然。比赛时,不管我们起得多早,回来多晚,都有热气腾腾的自助餐。组织安排真的很好,我们很满意。”板鞋竞速运动员李敏说。

赛事保障细致周到,运动员在驻地的生活也安排得丰富多彩。

9月10日,教师节。郑州汇艺万怡酒店和团部特地准备了蛋糕和水果,向教练员及运动员中的全体教师致以节日问候,祝大家生活美满、工作顺利。

9月13日,中秋节。一场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的社区文化交流活动鸣锣开场,郑州郑东新区海马公园社区的群众专门到湖北代表团下榻的宾馆,看望慰问湖北代表团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工作人员,为他们送来中秋佳节的祝福。河南民间舞《旱船》、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肉连响》、土家族经典民歌《六口茶》、音乐舞蹈《和谐中国》……地方特色浓厚的节目一个接着一个,逐渐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唱着歌,跳着舞,品尝着河南特色小吃,这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中秋节。”土家族运动员周来说,“河南人民真的很热情,让我们很感动。”

民族盛会手牵手,鄂豫人民心连心。

9天的相聚,让湖北代表团运动员与驻地工作人员相识相知、结下友谊,离别时纷纷合影留念。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凝聚的是责任和付出,更是鄂豫心连心的见证。

“主办方所有工作人员辛勤付出,让我们在郑州真正感受到宾至如归,你们像家人一样温暖。”在归来的列车上,湖北代表团一位工作人员在微信朋友圈点赞道。

再见了,河南郑州!

2023年,海南再聚!

猜你喜欢

毽球竞速运动会
氢能“竞速”
毽球运动在中小学中的推广研究
我要参加运动会
毽球的脚内侧踢球技术高坪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毽球教案
春季运动会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竞速大挑战
越南毽球运动发展史回顾述评
毽球运动的推广模式研究
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