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评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9-11-10张静

科技风 2019年30期
关键词:评价大学生问题

张静

摘 要:评价是改进和优化各类行为活动的重要机制,文章基于近3年有关大学生评价的文献调查结果,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等维度对大学生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大学生评价存在体系不健全、内容不完整等问题,这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评价、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评价;问题

评价是改进和优化各类行为活动的重要机制,其包括评估、考核、测评等理论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评估大学生成长现状,发现不足,及时纠偏。有利于教师、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发现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其对于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研究现状也是对事物对象发展状况的一种反映,藉此,本文基于近3年有关大学生评价的文献调查结果,从评价主体、评价领域、评价方式方法等维度对大学生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寻大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评价、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

鉴于期刊文献的新颖性、时效性特点,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为文献来源,以“大学生+评价”“大学生+评估”“大学生+考核”“大学生+测评”为篇名检索词,对2016年至今的文献展开分析。从检索文献中剔除不相关和重复的,共获得417篇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文献内容的分析来揭示大学生评价的现状。

二、结果分析

评价涉及相应的机制与体系、评价主体、评价领域、评价方式方法,其分别回答了对大学生进行评价的依据、由谁评价、评价什么、怎样评价的问题。在评价方法中,本文不考虑文献的研究方法。各部分的文献数量如下表所示。

(1)评价制度与体系。评价制度和体系是大学生评价实施的基石,其为评价活动提供依据和保障。但从文献调查方面来看,此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主要是对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体系的研究,如李少荣(2019)分析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自身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缺乏导向和激励以及发展等功能、过度使用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和时代感等,并对此提出完善的建议。[1]张迎进(2016)以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为例,对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2]陈睿(2018)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涵盖思想道德修养、学习与工作能力、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与国际视野、身心健康状况等5大方面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3]

(2)评价主体。评价主体主要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在他人评价中,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高校的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从研究文献的数量上看,自我评价的研究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达30篇,第三方评价2篇。从研究内容上看,自我评价主要是研究其与创业意向和潜能、社会交往、心理健康、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如蒋昀洁(2018)研究发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对创业潜能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4]第三方评价主要是呼吁在大学生体质监测和创新创业中引入第三方评价,[5][6]以及基于第三方评价数据的应用分析。[7]

(3)评价领域。依据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可以将评价领域粗略划分为学业评价、能力评价、素质评价三大类,学业评价体现的是对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能力评价强调的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技能,素质评价凸显对大学生内在特性的要求。藉此,将相应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类。其中,学业评价相对较少,共38篇文献,能力评价有132篇文献,素质评价的研究文献最多,达178篇。学业评价涉及的研究主题包括课程成绩、综合学习、学习过程、学风、学习效果、学习投入、实习、学业成就等,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主题有创新创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人际和跨文化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就业能力、职业能力、课程知识应用能力、可迁移技能等,素质评价则覆盖全球素养、综合素质、身体素质、劳动意识素养、信息素养、大学生党员、德育、信用、社会责任感、数据素养、文化或人文素质、心理健康、发展性素质等。

(4)評价方式方法。评价方式方法集中在素质学分制和形成性评价上,素质学分制是对大学生所具备的素质给予相应的学分,其较好地体现了评价的全面性。如赵作斌(2018)对素质学分制的内涵、内容、必要性等进行了全面阐述。[8]形成性评价则主要是针对课程学习所开展,其凸显了对大学生日常学习活动评价的重要性,较好地体现了过程性评价。

三、存在问题

通过对上述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大学生评价已在各个层面和相关主题上开展和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在高校评价主体的认定上较为模糊。除了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拥有明确的执行主体外,在高校的评价中,也仅课程学习的评价主体非常明确,即教师,至于其他的评价内容,则均缺少明确的评价主体,导致难以形成有效的评价。

(2)综合评价尚缺系统化设计。目前对大学生的评价仍然集中在课程学习上,综合评价尚缺系统化的设计和实施,虽有综合素质测评等具体评价方案,但在评价的运行体系和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真正科学合理地实现综合素质评价。其次,综合评价的缺失还体现在对大学生团队或群体的评价上,现有的评价基本是针对大学生个体所设计。

(3)多是结果评价,忽略过程评价。已有的评价也集中在结果评价上,如自我评价、第三方评价基本都属于结果性评价。而在高校评价方面,过程评价又多体现在学业的形成性评价上,其他领域则同样缺乏过程性评价。素质学分制从整体上虽较好地体现了过程评价,但在不同素质的认定上仍然缺乏具体的操作性指标。

(4)缺少技术及方法的运用。已有的评价多为定性的评价,定量评价也基本体现在课程成绩的认定上,缺少各类量表、测评技术工具的使用。如状态-特质好奇量表、斯宾德勒价值观测评技术等。

(5)缺乏基于评价结果的改进举措。高校在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和教学方法改革上不遗余力,但多为政策驱动,缺乏基于评价结果的教育教学改革,对评价所形成的问题缺乏分析和改进措施,对大学生的各类评价结束后,缺少及时反馈,使得所实施的改进和提升举措难以契合不同类型高校自身的状况,往往较难形成显著的成效。

四、对策建议

(1)明确评价主体。针对不同的任务类型和要求,明确评价主体,将团委、学工部、辅导员、校外实践单位等纳入执行评价的主体,明确各主体的评价依据、内容、方案等,建立起涵盖自我评价、高校评价、第三方评价为一体的大学生评价体系。

(2)实施全面评价。大学生评价应覆盖其职业生涯所需的各项知识、技能和素质,需要在评价内容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实施全面评价,并明确各评价内容的权重,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3)重视过程评价。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尤其需突出过程评价,其有利于及时形成反馈,促进大学生能力的逐步形成和建构。

(4)提升评价的技术水平。积极运用现代测评技术和方法的成果,促进大学生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积极地借鉴和运用人才的发展性评价技术,注重从发展的视角进行评价,而不局限于评价本身。

(5)推进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及时运用于人才培养的各项实践,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使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更为明确,更符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当前状况,从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少荣.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反思与创新.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2):59-63.

[2]张迎进,谢云红,沈伟正.大学生综合测评定量评价制度.高教学刊,2016(3):150-151.

[3]陈睿,许蓓蕾,黄芳.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0(4):64-68.

[4]蔣昀洁,李燕丽.核心自我评价和情绪智能对大学生创业潜能的作用机制.软科学,2018,32(11):97-100.

[5]康帆.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特征与第三方评价路径研究.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3(2):82-86.

[6]张增强,冯国杰,杨艳玲,等.引入第三方评价的大学生扁平化团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6):83-87.

[7]陈齐苗,沈航,周金华.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研究.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26(1):144-146.

[8]赵作斌.素质学分制——大学生评价模式的新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18(20):27-29.

猜你喜欢

评价大学生问题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