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抗战歌曲与文化自信的认同研究

2019-11-07覃思覃露颖

艺术评鉴 2019年18期
关键词:认同文化自信研究

覃思 覃露颖

摘要:中国抗战歌曲是抗日战争中产生的革命歌曲,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中国抗战歌曲与文化自信的认同。分别是精神价值的认同、符号象征的认同、民族心理的认同、品德教育的认同。通过唱响中国抗战歌曲,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革命文化,培养文化自信的认同。

关键词:中国抗战歌曲   文化自信   认同   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19)18-0016-03

在浩瀚无垠的中国文化宝库里,中国抗战歌曲是非常壮丽雄伟,大气磅礴,波澜壮阔的伟大诗篇。1937年发生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国抗战歌曲就是在那个轰轰烈烈,翻天覆地的特殊年代里,以最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向全中国奏响了最强音。

在决定中国命运存亡的生死关头,为了保家卫国,热血沸腾的中华儿女绝不会像猪羊一样任人宰割。而是毅然决然地同仇敌忾,誓死保卫祖国。中国抗战歌曲,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茁壮成长,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广大的爱国志士,青年学生、知识分子,教师或者广大人民群众,都自觉地拿起文艺武器,纷纷进行抗日的宣传活动。在音乐的领域中,最直接、最鲜明、最具号召性、最具感染力的文艺武器,就是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内容的经典的革命歌曲。很多如雷贯耳的革命歌曲的作曲家,如冼星海、韦瀚章、黄自、吕骥、聂耳、田汉、光未然、麦新、张寒辉、贺绿汀、公木、塞克……著名的抗战歌曲的词曲作家,成为宣传创作革命歌曲的主力军。这些具有爱国情怀的词曲作家,冒着生命危险,走到抗日战争的最前线,用生命创作了体现中国人民抗日的最真实、最贴切、最直接的革命作品。同时,为了直接配合当时全国政治斗争需要,用最具号召力的音乐语言,唤醒广大人民群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昂扬斗志,在精神上起了极大的号召和鼓舞的作用。

那么,中国抗战歌曲与文化自信之间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中国抗战歌曲对建立文化自信怎样凸显崇高的精神价值?中国抗战歌曲对建立文化自信起着怎样的沉淀高尚品格,凝聚民族灵魂的作用?中国抗战歌曲对文化自信的建立起着怎样的引导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抗战歌曲是文化自信的精神价值的认同

一首《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这首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每当国歌响起,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来临,熟悉的旋律就会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唱响。作为中国人,那种自豪感,不言而喻!成为文化自信的精神价值的认同。

越是在抗日战争那烽火连天的岁月,越是需要文化自信充实人民的精神世界,鼓舞人们绝不能向法西斯的野蛮势力低头和屈服。尤其是面对凶神恶煞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更需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如何能激起中国人民的昂扬斗志呢?那么,顺应时代洪流而产生的抗战歌曲,就是强大无比的文化武器了。为了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人民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抗战歌曲。如《抗敌歌》(韦瀚章、黄自词;黄自曲);《旗正飘飘》(韦瀚章词、黄自曲);《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五月的鲜花》(光未然词、阎述诗曲);《打回老家去》(安娥词、任光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麦新词、孟波曲);《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冼星海曲);《新四军军歌》(陈毅词、何士德曲);《保卫黄河》(光未然词、冼星海曲);《地道战》(任旭东,傅庚辰填词;傅庚辰曲)等等大量优秀的抗日革命歌曲,不一一枚举。是的,抗战歌曲就是文化自信的战舰,承载着文化自信与精神价值,屹立在亚洲的东方。

文化自信已经成为我们华夏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和心理认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①。诚然,随着华夏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绽放出了越来越耀眼的光芒,激励着子孙后代奋勇前进。其中,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深邃而久远,灿烂而精美。红色音乐文化表现中国共产党可歌可颂的战斗历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继续发扬革命音乐运动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使抗战歌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选曲《七律·长征》(毛泽东诗词,廖克、吕远曲)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在1934年至1936年,历时两年间,在中国人类历史上谱写了举世无双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保留革命的火种,主力部队进行了的战略大转移。红军大部队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出发,纵横11个省。中国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重兵疯狂的追堵,突破了无比惊险的乌江;红军用智慧与敌人不断地周旋在赤水。正如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作词:肖华;作曲: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中写道:“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②红军在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的乌蒙山,与敌军周旋在乌蒙山间,最后巧妙地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获得了胜利;红军爬过白雪皑皑的雪山,越过危险无比的草地,飞渡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最后胜利会师陕北根据地。正如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③。这首诗词,突出了中国工农红军以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战胜了常人无法想象的重重困难与艰辛,充分显示出中国工农红军本质力量,人格力量的伟大与坚强。这首诗词就是中国人类革命的壮丽诗篇,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北大会师,虽然已经不到3万人,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极为宝贵的革命火种。会师后的中国工农红军,养精蓄锐,整装待发,继续为了早日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这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这也是文化自信的精神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认同文化自信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