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远境幽

2019-11-07方华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市井隐士寺院

方华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因为生活和工作压力太大,准备到山里的寺庙“短期出家”,在佛门净地修修身、养养性。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于是,在匆忙、拥挤、倾轧的生活里,一些人便向往古人那种隐居深山、晨钟暮鼓的日子。

可以揣测,像我朋友一样“短期出家”的人,大多数不过是想象着古代隐士们悠闲洒脱的隐居生活,想选择一种高雅的方式来放松一下自己。

出家人崇尚清苦,寺院的生活也确实比较艰苦,这种与现实生活中崇尚物质的反差,一定程度上能带给人一些心灵上的撼动。可想体验一把“出家”的芸芸众生或许不清楚,自己那已经习惯了灯红酒绿、纷纷嚷嚷尘世生活的肉体凡胎,能否适应孤灯索居的清修时光?

其实,国内寺庙开展“短期出家”活动已有多年,据说真正能安于寺院清苦生活的寥寥无几,许多人都是半途而废,甚至是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悄悄地溜走了。

至于极少数想长期出家,先报个“短期”试试看的,基本有消极遁世的思想,却又心畏寺院的清苦寂寞,如此首尾两难,哪里是真正的向佛者?

即便古代的隐士,也大都不是消极遁世者,他们往往通过隐居修炼,志求了悟人生,从而达到出世入世的崇高境界。比如姜子牙隐居渭水北岸,不过是钓周文王这条“愿者上钩”的大鱼,从而实现自己六韬治国的抱负而已。诸葛亮隐居隆中,也不过是宁静致远,等待刘备的“三顾茅庐”,举“兴复汉室”大业。

《南史·隐逸》上说:隐士“须含贞养素,文以艺业。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没有一定的智慧和悟心,没有养素与艺业,何必赶“短期出家”的时髦,还不如到乡野之地,与樵农为伴,同样也是一种身体的放逐,心灵的放松。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句古言流传很广,意思是说:有能力的人沉湎世外,希望依赖远僻的环境忘却世事,这是小隐。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是匿于市井之中,藏龙卧虎于嘈杂之地,这是中隐。而顶尖的能人隐身于朝堂之上,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时政,却能淡然处之、大智若愚。

白居易有首《中隐》诗,这样写道:“大隐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他认为,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才是身体及心灵真正的升华。

现代人处在一个快速、瞬时转变的利益中,很少有人还会静下来思考哲学、生命、天地、时光等问题。疲惫的身心虽无时不在渴望着一次释放,却被生活的洪流裹挟不得停歇,于是,“短期出家”活动还是给心灵的积压或纠结找到了一次释解的机遇。

其实,身居市井,把时间这个海绵里的水挤一挤,读一本书,听一场音乐,涉足一次山野,甚至是给自己一段发呆的时光,都可以将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陶渊明诗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在喧嚣的闹市中也能够清幽自得?那是因为,我们的心境很远。

编辑:修远 xdyszzsb@sina.com

猜你喜欢

市井隐士寺院
市井生活是一首诗
50 years of social distancing experience雪山隐士的50年隔离生活
市井有趣
隐士
圩角老街印象
宽恕
拜佛
在广藏市场,看首尔市井生活
隐士
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