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中的黄鹤楼研究

2019-11-07潘虹如

牡丹 2019年27期
关键词:崔颢黄鹤黄鹤楼

潘虹如

关于唐诗中黄鹤楼这个意象,研究的人不在少数。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吸引学者不断探究。崔颢无疑是成功的,被称为律诗第一人。李白也为其折服,曾写诗与他一较高下。本文从两人的黄鹤楼诗出发,从诗歌的语言和诗中所包含的意象进行分析。

黄鹤楼是南方名楼,与滕王阁、岳阳楼和阅江楼并列古代“江南四大名楼”,自古是文人墨客游历的必访之地。其自然风光秀丽,人文积淀深厚。关于书写黄鹤楼最有名的诗句,要数崔颢的七律,以至于后来李白来到黄鹤楼看到崔颢的诗句决定不写,成为后世经常谈论的诗坛轶事。

一、李白与崔颢的黄鹤楼

古代诗人喜爱吟咏名楼,并在楼中题字。崔颢作为唐代一位著名诗人,也在很多古典建筑中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一座名楼。他年少时所写的诗比较艳丽轻佻,到了晚年,诗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的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人传说李白曾登临这个地方,也想为它赋诗一首,但是无意中发现诗人崔颢已经为它提诗。他欣赏这首诗,觉得自己写不出比他还好的就放弃了。

李白曾在为友人送别的诗中提到这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后,李白在游历金陵后写下了有关凤凰台的诗,后人多都认为这是对崔颢的模仿。笔者认为,在与前者的较量中,崔颢显然更胜一筹。李白的作品无论是总体结构、用字用词,还是全文所包含的精神都没有什么超越。

尽管崔颢的诗开始就有些重复,前面一半都是在表达同一含义,用词也有一定的重复,没有与下文紧密连接,但是他在诗中表达了浓郁的忧愁之情。在上半部分诗中,诗人描述了对过往盛世的怀念,虽然黄鹤楼景色美丽,但自己无心欣赏。唐代诗人大多会把自己的愁思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既抒发个人情感又反映大众呼声,但崔颢并没有走这样的传统套路,而是描绘了一个仙人乘仙鹤而去的神话场景,引人遐想。诗的总体结构也非常巧妙,创造出独特的空灵飘洒之境。李白就不一样了,也许是两位作者的生活环境、成长背景、理想抱负的不同,李白诗与崔颢所要表达的有很大不同。虽然他在诗中结合了国家的命运,但他诗中出现的重复意象过多,较崔诗显得扁平。总体来说,崔颢的诗更加耐人寻味。

二、从诗的语言方面比较

语言分为书面和口头,书面语言比较正式严谨,而口头语言则比较通俗易懂。我国诗歌往往是这两方面的结合。读起来非常流畅,而且有些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因此,诗歌的语言也是用来评判一首诗是否成功的标准,同时也能够检验诗人的创作水平。古来有名的诗歌名篇,用字用词都非常讲究,而且融合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悠长。崔颢的诗符合七律要求,平仄对仗,流畅自然,用词平易,却意味悠长。在《黄鹤楼》这首诗中,他运用了古体诗的写法,有的句子不似常规的平仄,全句采用仄声,使得句子之间并没有完全的对仗。虽然它改变了以往的规则,但是语言还是非常流畅自然。并非全首诗都是这样,后半部分又回到常规,符合常规的韵律要求,这样就避免了诗歌成为七古诗,也使得整首诗变化有度,章法清晰。整首诗非常有气势,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创新,使读者感到新颖。在这首诗中,最有名的是第二句,它描绘了水天在远处交汇在一起,又因为天空上挂着的高高白云显得更加广阔。自仙人离开此地已经很长时间了,诗人站在楼上向远处眺望,用短短几个词概括了江上的美景。崔颢的诗非常富有语言特色。

李白的诗则不然,笔者认为,他对于崔颢的模仿是有些许失败的。诗人在语言上也对前者的诗进行了模仿,采取重复运用一个中心词来描绘,但是实际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反而使他的语言过于乏味。另外,它严格遵守古代律诗和章法的要求,虽然读起来流畅自然,却能令人明显感觉到他字里行间的重复。李白并没有对此进行创新,这也是他比不上前者诗作的原因之一。他的语言也不是特别优美,诗中整体的语言凸显不出大气磅礴之势,也显示不出自己的特点,音调不够抑扬顿挫,读起来比较平淡。

三、从诗中的意象比较

在古代的诗歌中,诗人更加偏向于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诗人常常会采用或景物,或某个具有深刻内涵的物品,或某个古人等作为意象,借此抒发感情。在崔颢的诗中,诗人在开篇就重复运用黄鹤和白云两个意象。但是,诗人所采用的这个黄鹤意象与人们认为的不同,它并不是指动物,而指的是人名,這并不是猜测,而是有一定根据的。诗歌第一句,诗人就曾经提到昔人这个词,这其实就与后文中的黄鹤相呼应。后世也有人曾经模仿过崔颢的这种写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前的人已乘黄鹤飞走了,他们都没有再回来,只给后人留下这亘古不变的白云。表面上看,这句话描写了有关黄鹤楼的传说,实际上诗人借此抒发感情。以前的盛世景象就像仙人得道成仙一样,一去不复返。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看着悠悠的江面,缅怀过去,抒发自己内心的哀愁。白云在诗歌中一般都是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以及隐士的象征。诗人运用这个意象,也是为了与黄鹤相互映照,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白云除了象征诗中那位得道成仙的高人,也暗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样的想象之下,诗人的愁思更加明显。诗人还化用典故,运用鹦鹉洲这一意象,更加增添了诗歌的深层意蕴。

李白的诗模仿崔颢的作品,采用了凤凰这一意象。凤凰是中国古代很有代表性的意象,“凤凰涅槃”常代表重生和希望,不可否认,这可能是李白选择一种神话中的动物与崔颢的“黄鹤”保持一致。不过,整首诗并没有像前者一样,化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主要是借用自然景物来抒发诗人被赶出长安、无法施展抱负的苦闷之情。其中,诗中所提到的白鹭洲也许只是为了和鹦鹉洲保持一致,并且诗中的景象前后不太相符,前者明亮夺目,但紧接着就发生变化,整首诗的基调都是非常低沉的。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意象的运用还是整体的构思和内涵,李白的诗似乎都没有超越崔颢。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究了崔颢、李白以及他们之间关于黄鹤楼的较量。前者的诗在各个方面对于黄鹤楼的描写都是比较突出的,后人也对此给予高度的评价。李白在对他的效仿层面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但也留下了隽永的佳句。众多诗人互相激发灵感,或模仿或超越,共同创造了盛唐诗坛气象。

(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

猜你喜欢

崔颢黄鹤黄鹤楼
“黄鹤去”与“白云去”究竟孰优孰劣?——崔颢《黄鹤楼》首句异文考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Effect of tellurium(Te4+)irradia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irradiation-induced hardening*
归来兮,远去的黄鹤
黄鹤楼上赏名联
黄鹤归来
他让诗仙忘而却步,他的诗
难忘黄鹤楼
黄鹤楼找崔颢
己丑年夏日再登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