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静下的疏离意识
——谈林美蕙的绘画创作

2019-11-07陶文岳台湾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消逝油画风景

◆陶文岳(台湾)

如果将时间回溯至台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空场域,当时艺坛正兴起乡土写实创作的艺术热潮,许多画家顶着艳阳曝晒或雨淋,甘之如饴地背着沉重画箱携带画笔颜料,深入各大小农村乡镇里,以彩笔描绘记录下老旧砖墙构筑的农舍。这些画家执着的创作动机一方面起因于怀旧的心境,另一方面也悸动于乡间自然纯朴的美景。曾几何时这些美好的农村景观印象伴随着都市开发已变得愈来愈少,代之而起是水泥或外表贴皮瓷砖建造的房屋楼舍,原本是工厂结构不可少的铁皮建材,也因为使用便捷快速,往往成为这些建筑物上方加盖的建材首选,于是乎到处充斥着栉比鳞次或独立高低不同的铁皮屋建筑,形成了台湾乡镇在地化不可缺少的建筑元素与特色。

从小就在台中成长的画家林美蕙最能感受到城乡景观变化的差距,她回忆起小时候的台中乡下到处都是一望无垠、开阔舒缓、绿油油的稻田,乡间空旷清新雅静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曾几何时因为工业发展迅捷,许多农田被工业用地所取代,铁皮屋因为成本低廉、拆解组合方便,成为低成本建物之最佳选择。她发觉这些无秩序规划的铁皮屋正逐步地侵蚀原本美好的田野风光,更重要的是对环保的隐忧,还有因为耕种地锐减,其实也涉及到全球化的危机,像生态环境污染及粮食短缺等的问题。她选择描绘台中乡间到处错落的铁皮屋景观,因此她的作品正是记录下这些乡镇变化的重要实录。

林美蕙创作铁皮屋风貌——“逐步消逝的风景系列”之前是以描绘“室内系列”为主轴。曾经有一段时间她厌倦了太多外在现象的干扰,包括台湾每日的大小政争,还有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的天灾人祸;甚至于面对创作,当代艺术纷繁驳杂的发展也造成她思想理念的困扰,好像演变到最后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为了避免引起焦虑情绪,她宁愿选择封闭自我。此时“家”无疑就成为最好的避风港,隐身于家中拿起画笔,纯粹探讨画面空间变化来的感觉实在。

林美蕙选择铁皮屋系列的绘画创作,其实是受到当代艺术家朱为白老师演讲的启发。有一次她偶然地参加由台中国美馆所举办的艺术家座谈会,席上正好听到朱老师谈论艺术家创作必须关注三个重要议题:时代性、地域性和要有自我。这些观念的探讨让她遽然苏醒,她解开了对创作存在已久的疑惑,并且重新思考自我定位,她认为“ 艺术家在这个时代应该主动关怀时代脉动,并从中找到切合自己想要表达的创作主题。”

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George Simmel在《风景哲学》中提到艺术家如何开启风景艺术层面的涵义:“艺术家所做的就是把风景从混沌和无止尽的世界取出,只要它一被取出、接收,在某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就会被紧紧掌握……并使之形成一个统一体,拥有属于自己的特殊涵义,并切断与宇宙的联机,以便能够跟自己更紧密结合。”

林美蕙决定从每天固定的散步开始做起,从潭子区乡下附近寻找创作题材。她观察周遭农田正一部分一部分被开挖整建,不久就被一栋栋的铁皮屋所取代占有。这些熟悉的散步风景路线正逐步地在消逝……其实她不仅是担忧生活周遭环境改变的事实,因为农地的消失不只发生在当地而已,台湾许多耕地面积也正面临消失的危机命运。

林美蕙说:“每次由国外搭机返岛,当飞机即将降落台湾还盘旋在上空时,从机舱往外观看地上风物,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到处散落的铁皮屋加盖的违章建筑物,心想,台湾不正在努力发展国际观光事业吗?难道国外游客来台观光的目的,为的就是要看这些毫无张法建造的铁皮屋?”

林美蕙描绘的铁皮屋有几个特点,一种使用平远透视法,将铁皮屋与田野风景“并置”的方式,造成两者形式上对比的落差,像作品《逐步消逝的风景2》。还有直接平涂描绘铁皮屋建筑物,像《铁皮屋2——好便利》,呈现类似超现实的神秘氛围。另一种是结合两件作品组构成一件大作,透过远近距离不等的描绘其样貌,而经由微观后刻意放大的局部效果往往也成为画中的视觉焦点,带有切割画面与推远景深的趣味,像作品《铁皮屋5》和《铁皮屋6》就具有这些特色。有意思的是每件作品皆具备了阳光普照的明亮色彩,但仔细端看这些生硬平滑的外表颜色却反而产生异样疏离的情愫,正是画家要诱使我们对台湾当今铁皮屋现象的省思。

她喜欢美国怀乡写实大师魏斯Andrew Wyeth的创作,因为画家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关怀,落实在作品里自然散发出忧郁的乡愁感。还有十七世纪著名的荷兰画家维梅尔Jan Vermeer,对家庭生活场景细腻的描绘刻化,掌握了温馨耀动的光采特质。而德国画家威廉·汉默修Vilhelm Hammershoi,善长表现淡淡哀愁的蓝灰色调画面则令人印象深刻。这些艺术大师的优秀作品都让她在创作表现上获益良多。

林美蕙认为:“艺术家创作应该忠于自己并坚持理念,创作追求真诚的意境外,才能呈现内在的真实自我。”我想这位描绘“台湾铁皮屋”的专家,正逐步地落实她的创作计划,虽然台中因为工业开发的关系,已无法避免趋势发展,这些消逝的农田恐将难以再复返,但诚如早年怀乡写实的艺术家们以彩笔记录下台湾社会的变迁改变,林美蕙也是另一个时代的见证者。

铁皮屋(二) ——好便利 2010年 油画 林美蕙

逐步消逝的风景(二) 2011年 油画 林美蕙 台湾美展银牌 油画艺术银行典藏

铁皮屋(五) 油画 2011年 林美蕙

铁皮屋(六) 油画 2011年 林美蕙

逐步消逝的风景(十一) 2013年 油画 林美蕙

逐步消逝的风景(十二) 2013年 油画 林美蕙

猜你喜欢

消逝油画风景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梦回五千年:探寻消逝的良渚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