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谈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思想以及现实意义

2019-11-06杨茗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正义小康社会

杨茗驰

[摘要]马克思在吸收借鉴前人分配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分配的非正义本质的过程中,提出了关于实现分配正义的相关思想。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对于我国实现分配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依据。

[关键词]正义;分配;小康社会;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036[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并没有关于财富分配理论的专著,关于财富分配的一些抽象概念也是马克思所不赞同的。但是如果我们认真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可以找到发现其中许多关于财富分配和公平正义的理论渊源。他认为,正义不应该被限定,它随着一定生产方式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不应该作为某种先验的价值观念存在于实践之前,相反,它是实践中产生的。在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的经济发展要求下,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那么正义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在马克思看来,分配和生产一样,不但可以从经济学上的范畴理解和判断,而且是批判和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哲学范畴,他认为,分配正义意味在充分尊重差异的前提下,使人平等、公正地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同时充分实现社会的分配正义也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 以剩余价值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分配方式是否正义

对于资本主义分配方式,马克思之前的许多资产阶级学者为确立其合理性作出了许多理论论述,马克思也都对其进行了批判。针对巴斯夏所提出,“作为自由的资本主义是以促进人的利益彼此和谐为出发点的,社会世界的普遍法则是和谐协调的,这些法则从各个方面趋向于完善人类。”经济和谐论,明确指出巴斯夏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并没有指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键点。以及斯密提出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对“看不见的手”理论,马克思指出无论个人利益还是社会利益都离不开社会条件的创造,必然会存在相互之间的竞争。马克思最后用剩余价值理论来反驳凯里的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对立是可协调的论述,“即使凯里没有像往常那样把毫无批判的、表面的拼凑起来的统计资料杂乱无章地罗列在一起,而是论证了自己的前提,我们关于剩余价值的生产的全部分析还是证明,他的这个推论是荒谬的。”

可见,马克思批判他们,是因为他们有意割裂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片面强调资本主义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根本漠视经济体制对人的发展的本该有促进意义,执意认可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异化作用,试图分析和证明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因此马克思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方式作出总结:(1)产品属于资本家,而不属于工人;(2)资本家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3)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分配不公。具体而言,马克思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批判。

其一,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指出劳动的重要性,商品与价值的桥梁就是劳动以及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虽然在劳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资本家投入了资本、技术、材料等生产要素,但是生产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工人的活劳动,从根本上说明资产阶级对劳动者所创造价值的占有实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剥削关系。

其二,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过程中,工人为资本家提供劳动的生产要素,表面上资本家为工人的劳动支付工资,但是实际上资本家所支付的这部分工资只能勉强维持工人自身以及少数的家庭成员生存需要,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大于资本家所付出的工资,而资本家用压迫剥削工人无偿获得剩余价值投入再生产获取更多的财富,这也就是披着平等的外衣掩盖背后的不平等。随着工人劳动时间劳动强度的增加,劳动产品也不断增加,但是最终却演变成工人自身越来越贫穷,劳动逐步变成自己的枷锁和束缚。最终导致异化。

2 马克思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分配正义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首先肯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意义和重要性,但是根据马克思的两大理论即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由于在生产方式方面具有局限性导致在分配方式的不公平而引发了社会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两大对立。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分配正义要脱离资本主义框架内抽象概念,只有建立在人的全面解放的立场上的分配方式才能真正地促进人民的自由和平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体从三个方面分析:

其一,马克思总结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提出要想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首先需要从资本主义的理论框架的枷锁中跳脱出来。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工人通过获得一定的工资,建立所谓的平等。但是此时的平等并不是真正的平等。因此,马克思認为“工人应该摒弃‘做一天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这种保守的格言,要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动制度!”在人的解放基础上建立真正公平正义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共同占有和共同享有。

其二,对分配方式正义公平与否应该建立客观的判断方式,超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主观的、抽象的人的分配正义概念,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基础,在生产和分配的过程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存在着主观差异性,不可能达到客观的判断标准,并且由于利益主体的不同,各自立场角度不同,在评判正义的标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只有实现所有制与生产方式与人的道德判断标准的一致,以公有制为基础,才可能站在人的立场和角度上实现分配正义。

其三,公平分配不能以简单的单一维度进行计算。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方式的结果就是有可能引起两极分化,作为占有更多社会资源的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生产获取财富,而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越多反而会加快资本家剥削的步伐,最终导致富有的人更加富裕,贫穷的人更加贫穷。因此,马克思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体不是生产劳动的机器,人最终也并不应该成为单向度的人,要充分考虑现实过程中个人天资禀赋的差异性,从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

3 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借鉴、吸收西方各种分配正义观的合理成分。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马克思以前的西方正义理论是建立在唯心史观的基础上的,其实质是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维护。因此,实现社会生产和分配方式的公平正义,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思想为指导,同时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其一,坚持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只有时刻掌握好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才能为实现分配方式公平正义打下基础,从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新时代坚持以人的发展为立场和角度,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纳入到生产、分配、交换的各个环节中去。即不能放弃经济发展一味追求公平,更不能放弃公平追求单方面的经济发展进步,无论是哪个方面带来的进步都会伴随着背后的危险性。

其二,坚持发展与共享的辩证统一。习近平2012年在河北阜平调研考察时讲道:“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发展,增加新的经济开发点和增长点,提供新型就业培训和就业岗位,从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合理配置,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才能逐步实现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分配的公平正义。

其三,坚持改革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制度保证是强有力的保障,只有完善的公正的不偏袒任何一方利益的惠及全体人民的分配制度才是正义的分配制度,同时还要注重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分配关系的创新,在改革分配方式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不断创新,从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进步,不断完善更新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

其四,坚持局部与总体的辩证统一。实现分配正义需要把握好部分与总体的关系,要不断缩短社会的贫富差距,统筹兼顾发展各方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经济增长。实现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同步,继续坚持沿海经济拉动内陆经济增长,为促进分配的公平正义均衡发展。

其五,坚持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为维护分配公平正义提供了政治保障。严厉打击任何违反分配公平正义的行为和方式。讓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坚持德治,强化干部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德治国为实现分配方式的公平正义提供了舆论基础,增强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识。

结语:总之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的相关思想为指导,为我们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依据,从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汪盛玉.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

[4] 聂锦芳.《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文献、思想与当代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5] 涂良川.在正义与解放之间—马克思正义观的四重维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6] 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与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 张二芳.社会主义公正原则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2).

[8] 王广.分配正义的批判与超越:对《哥达纲领批判》的政治哲学解读[J].理论视野,2006(4).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正义小康社会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实践正义是否可以脱离理论正义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