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9-11-06黄秋鸣于凤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0期
关键词:垂体瘤评分心理

黄秋鸣 于凤媛

当今护理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日渐丰富,临床护理工作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服务对象上,均日渐多元化,已经不再单纯注重技术操作,护理人员要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对患者实施优质、全面的临床护理[1]。集束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能为其提供全面、优质且人性化服务的新型护理模式,有助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分析了对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展开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48.2±9.1)岁;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手术时间(75.2±7.7)min。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8.4±9.3)岁;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手术时间(75.4±5.1)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意识清晰;②言语能力正常;③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

1.2.2 排除标准 ①精神疾病者;②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③恶性肿瘤者;④血液、免疫系统异常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护理,包括强化基础心理干预、膳食指导、引导开展各项术前检查及术后观察各项生命体征。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集束化护理,具体如下。

1.3.2.1 集束化护理培训 依据国家卫生部(现卫健委)在2000年所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相关要求[2],围绕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对护士开展全方位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综合考核,过关后方能参与本研究。

1.3.2.2 集束化护理内容 ①心理疏导。患者因担忧手术效果、医疗费用等,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对此,护理人员需将疾病原因、手术方法及术后所需注意事项等,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讲解;还可根据现实需要,邀请治疗较好的既往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更好的接受手术。②体位训练。一旦手术,患者术后的体位便会长时间受到限制,势必会带来身体上的痛苦。需在手术开始前4~5 d,于午餐、晚餐后30 min,去针头,行平卧位,时间为30 min;在术前2~3 d,分别于每日三餐后,行平卧位,时间为1 h,如此便能减少患者术后2~4 d的呕吐次数,提高康复质量。③术中护理。因患者手术需行全身麻醉,待其清醒后,需进行吸氧(氧流量2 L/min),所以,需使患者去枕平卧,头向一侧偏,确保患者呼吸始终通畅,防止出现误吸情况;待患者清醒后,将其头部抬高20~30°,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脑水肿发生风险;针对高热者,应及时降低患者体温,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及脑代谢。并对患者瞳孔、意识及各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密切观察,倾听患者诉说,及时帮其排忧。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头痛等症状,需及时报告医师处理。④术后健康指导。术后首日禁食,第2天可饮流食,并保持卧床,第3天可下床行走。在术后1个月内,需禁食刺激性食物,保持个人卫生。待康复后,叮嘱患者保持身心愉悦,不可过度劳累,戒烟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2]。采用SAS、SDS对两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越严重。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GIQLI[3]对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此量表包含4大项,共计36个小条目,其中,自觉症状条目数为19个,心理情绪状态5个,躯体生理功能状态7个,日常社会活动状态5个。各条目分值区间为0~4分,总分144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GIQLI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GIQLI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GIQLI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GIQLI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垂体瘤为发生于垂体前、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肿瘤类型,在颅内肿瘤中占比约为10%~12%[4]。最为多见的是垂体前叶的腺瘤,多为良性,多发于青壮年,男女比无差异。此类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手术类型有两种,其一为经口鼻碟入路垂体瘤切除,其二是经颅入路垂体瘤切除,相较于后者,前者安全性更高,且无切口、痛苦少、损伤小,因而在国内外应用更为广泛。垂体瘤患者因受疾病影响,难以实现自我护理,易出现各种不适感。生理上,垂体瘤患者会出现肢端肥大、视野缺损、闭经及巨人症等;而在心理上,患者由于对疾病存在恐惧心理,隐私无法得到保护,对医院环境的陌生等因素[5],对其心理会造成严重影响。针对此情况,通过结合既往护理理念,开展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这些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6]。

综上所述,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不仅能改善其不良心理,而且还能提高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综合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垂体瘤评分心理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看似“中年发福”,竟与垂体瘤有关
垂体瘤术后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小测试
月经紊乱、视力下降, “元凶”竟然藏在脑子里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