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酸左氧氟沙星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分析

2019-11-06赵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0期
关键词:氧氟沙星三联螺杆菌

赵强

胃溃疡是幽门和贲门之间出现的消化性溃疡,其发病通常会合并血便以及反酸等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胃溃疡患者一般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引发病情反复发作,溃疡面愈合难度较大,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加快溃疡面的有效愈合,使溃疡复发率有效降低,已经成为治疗胃溃疡的基本原则[1]。现将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8年10月就诊的9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比组患者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40.26±20.36)岁。实验组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0.36±20.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阿莫西林2粒/d,2次/d口服;雷贝拉唑肠溶片1片/次,2次/d口服,持续服用5 d,第6天开始,雷贝拉唑肠溶片1片/次,2次/d口服;克拉霉素2粒/次,1次/d口服,持续治疗5 d。实验组在三联疗法基础行加用乳酸左氧氟沙星片治疗,乳酸左氧氟沙星片2片/次,2次/d口服,持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①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幽门螺杆菌呈阴性,溃疡面积缩小>80%表示显效;治疗后幽门螺杆菌呈阳性,溃疡面缩小50%~79%表示有效;幽门螺杆菌呈阳性,溃疡面积缩小<49%表示无效[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炎症因子: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5 ml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IFN-γ、IL-17、IL-6进行检测并比较。③不良反应:呕吐、恶心、头晕及腹泻等。④幽门螺杆菌根除:经14C呼气试验检验幽门螺杆菌为阴性即可说明已经根除。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比组与实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2%、95.56%;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实验组IFN-γ 水平(25.56±6.35)g/L明显高于对比组的(19.36±4.53)g/L,IL-17水平(6.37±1.25)g/L、IL-6水平(5.24±1.06)g/L明显低于对比组的(10.76±2.75)、(8.63±3.1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320、9.7489、6.8228,P=0.0000、0.0000、0.0000<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9/4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6/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00,P=0.3961>0.05)。

2.4 两组患者幽门螺杆根除情况比较 对比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57.78%(26/45),实验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8.89%(40/45);实验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64,P=0.0008<0.05)。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在临床上属于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出现胃穿孔与胃出血等症状,甚至出现胃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3]。

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可对胃酸分泌产生抑制作用,使胃液pH 值明显提高,使胃排空得到有效缓解,使胃黏膜抗菌药物浓度显著增加,产生低酸环境,使抗生素杀菌效果显著提高,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具有协同效果[4]。克拉霉素属于一种抗生素,具有较好的耐酸性,抗幽门螺杆菌作用显著,生物利用度较高,耐药性较弱。阿莫西林属于抗生素的一种,杀菌效果较强,与克拉霉素、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应用可使药效显著提高,加快溃疡的愈合,使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属于一种喹诺类抗生素,属于氧氟沙星左旋体的一种,抗菌活性显著,能够对DNA 螺旋酶活性产生抑制效果,进而对细菌DNA 的复制与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将致病菌杀灭,性质较稳定,耐酸性良好,半衰期较长,有较高的吸收率,耐药性较低。与三联疗法结合应用,可产生协同效果,使药效与抗菌性明显增强,从而将幽门螺杆菌清除,加快溃疡的愈合[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比组与实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2%、95.56%;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FN-γ 水平(25.56±6.35)g/L 明显高于对比组的(19.36±4.53)g/L,IL-17 水平(6.37±1.25)g/L、IL-6 水平(5.24±1.06)g/L 明显低于对比组的(10.76±2.75)、(8.63±3.1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57.78%(26/45),实验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8.89%(40/45);实验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片与三联疗法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氧氟沙星三联螺杆菌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啥关系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山西浮山县:“三联模式”打造生猪品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