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2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呼吸道病原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2019-11-06魏文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0期
关键词:病原学支气管检出率

魏文元

支气管哮喘临床发病率较高,并伴有较高的死亡率,全球范围内疾病负担较高,临床症状以胸闷、气促、喘息、咳嗽等症状为主,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率上升趋势明显,预计达每10 年增长50%左右,其中<6 岁儿童患病率较高,且急性发作与呼吸道病原学关系密切,且患儿急性发作呈现明显临床特征,明确病原学及临床特征基本情况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尤为重要,因此临床日渐重视相关研究探讨,但尚存争议,值得进一步探究。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520 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鼻咽抽吸物标本,做病原学监测和临床特征分析,旨在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意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520 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9 例,女251 例;年龄6 个月~5 岁,平均年龄(3.03±1.21)岁,其中<3 岁患儿275 例,3~6 岁患儿245 例;支气管哮喘病程3~27 个月,平均病程(15.63±4.88)个月。

纳入标准:患儿原有症状严重或者突发气促、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相关标准;无糖皮质激素过敏患儿[1]。

排除标准:慢性持续期或者缓解期患儿;不典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伴有气道畸形患儿;伴有肺部发育不良或先天呼吸系统疾病患儿[2]。

1.2 方法 呼吸科护理人员采集患儿鼻咽抽取物,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采取负压法进行采集,于患者入院后第1 天采集,每例患儿采集1 次,分为3 份,1 份送实验室处理后于-80℃环境下保存,另外2 份做细菌和支原体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如下:①呼吸道病毒检测:采取多种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合并开展RSV、IFV、HRV、PIV 检测,同时做HBoV 检测;②细菌、支原体检测:呼吸道细菌检测采取痰培养方法,阳性指培养出细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监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方法,阳性标准:>5×102copies/ml。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年龄患儿病原学检查结果和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查结果包括HBoV、RSV、HRV、IFV、PIV、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临床特征包括合并其他疾病、治疗情况和病史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患儿呼吸道病原学比较 <3 岁患儿病毒、HBoV 检出率分别为81.82%、19.64%,均高于3~6 岁患儿的68.16%、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儿RSV、HRV、IFV、PIV、细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年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 <3 岁患儿合并肺炎占比为70.18%,高于3~5 岁患儿的5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儿合并鼻炎史、湿疹史、家族史、血嗜酸性粒细胞≥5%、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年龄患儿呼吸道病原学比较[n(%)]

表2 不同年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n(%)]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较为危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且目前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儿本身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临床日渐重视疾病预防与治疗探究,但目前临床治疗存在滥用糖皮质激素情况,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开展病原学和临床特征分析尤为重要,为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有效指导[3-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 岁患儿病毒、HBoV 检出率分别为81.82%、19.64%,均高于3~6 岁患儿的68.16%、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儿RSV、HRV、IFV、PIV、细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岁患儿合并肺炎占比为70.18%,高于3~5 岁患儿的5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儿合并鼻炎史、湿疹史、家族史、血嗜酸性粒细胞≥5%、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如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病毒感染关系密切,且<3 岁患儿受病毒感染影响更为明显,与张乐乐等[7]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与既往临床实践及研究经验相比,<3 岁患儿RSV 检出率呈增高趋势,而在3~5 岁患儿中HRV 检出率则更高,目前临床关于细菌与哮喘相关性研究存在争议,本次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均会促进哮喘进行发作,但年龄差异不明显。此外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合并肺炎情况较为常见,且<3 岁患儿更为明显,并且患儿不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比重较大,与既往研究[8]中提出不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感染均为哮喘急性发作危险因素的论断相符。

综上所述,针对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为主要诱因,尤其对于<3 岁患儿影响更大,且患儿常伴有肺炎情况,临床诊治需予以关注。

猜你喜欢

病原学支气管检出率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ICU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