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冲突到公益共识,锦天城如何成长为规模大所中的翘楚?

2019-11-06张纯

民主与法制 2019年37期
关键词:律师

本社记者 张纯

站在1999年的外滩眺望浦东,东方明珠高高伫立。在她身旁,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前一年刚刚落成、高420.5米的金茂大厦尤其醒目。

那一年,虹口足球场落成,上海马戏城开门迎客,浦东国际机场正式通航。《财富》全球论坛在上海召开,中国向世界张开了怀抱。90年代的上海,像是行驶在一条快车道上。在世纪之交,上海人眼里只有更快、更高、更好。

20年后回望,这一切是这么远,又是那么近。

民主不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必然

1999年春天,万物复苏,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第二十年。春意荡漾在黄浦江两岸,激荡着不息的涛声。

这一年,华政的老院长史焕章先生撮合沪上锦联所、天和所、长城分所的三位主任品茗交流,谋划三所合并之大事。三位律所主任的诸多想法都不谋而合。据史建三回忆:“每个人都愿意丢弃小团体利益中的‘坛坛罐罐’,以放权促律所发展。”

起初,锦天城创始合伙人、时任天和所主任聂鸿胜还存有顾虑:“那时候我们是‘土包子’,锦联所和长城所的主任都是留过洋的,且做涉外业务居多。他们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远胜于我们。”正是看到差距,天和所内部迟迟不能统一意见,部分合伙人担心合并将变成吞并。

>>《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刘桂明与锦天城第一任主任史焕章先生亲切交谈 戎珊摄

为了打消天和所合伙人的顾虑,史焕章、史建三和黄仲兰等人不惜三顾茅庐,向他们宣讲合并所的理念。最终,平等民主的模式给天和所打了一针强心剂。“这是在实际的利益均衡之中产生的一条道路,不管是否有后遗症,但是当时若非民主办所,是不可能完成合并的。”聂鸿胜感触颇深。

孕育之初,锦天城血液里就注入了民主与平等的基因。

不仅仅是创始人们同心同德,民主治所也深深植根于每位成员心中。高级合伙人刘峰用四句话精辟地总结了锦天城特有的民主理念:一人一票、权利与义务平等、革命不分先后、财产利益清晰。

锦天城起名一事,是难以忘怀的建所民主化历程之一。创始合伙人陈培良回忆,当时三所的全体人员聚于上海证券大楼一隅,济济一堂,就起名事宜展开激烈的头脑风暴。“当天下午要开会,合伙人都要推荐一个名字。”高级合伙人沈国权对此印象颇深,“我想既然三个所合并,那就各取一个字叫锦天长和律师事务所。”当时有四五个名字进入了决赛阶段,每个合伙人投票,票数超过三分之二以上即可通过。可惜,沈国权建议的名字以一票之差失之交臂。最终,根据投票结果采纳了林钧凤律师提出的“锦天城”,用上海话的谐音就是“今天成”,寓意深远,听来令人热血沸腾。

建所之初,律所制定锦天城的宣传手册,历经数月方最后定稿。是时,有一位律师收到宣传手册后因不满宣传册把律师分为两个档次而提出了异议。他指出,这是违反“地位平等”的原则。这场“宣传册风波”,以首批宣传册全部销毁而告终。聂鸿胜说:“民主和平等不是说说而已,它实实在在贯彻在律所每一项事务中。”

在高级合伙人齐宝鑫看来,民主治所不仅仅成了锦天城的理念。更加重要的是,已经作为一种文化,融入到每个锦天城人的骨髓和血液中。至此,愈发趋于完整的锦天城将真正开启属于自己的新纪元。

包容不是一种妥协,是一种境界

文化界有“海派文化”一说。在研究者眼中,所谓“海派文化”,就是指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也称之为“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源于欧美的近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海派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包容。

说起来,锦天城也可谓是海纳百川。建所初期,创始合伙人们就是本着开门迎客、广招贤士的态度和理念来发展壮大锦天城的。为此,初创时期,锦天城在事务所内部团队建设及合伙人投资利益分配上创设了极为民主的自由模式。当时流行于锦天城合伙人之间的一句话,就是“锦天城的合伙人不剥削合伙人”。

俗话说:“人才是吸引来的,而不是招来的。”正是锦天城当时这一求贤若渴的姿态以及包容开放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尊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吸引了海内外各地优秀律师的加盟,才有了今日锦天城之规模、创收和声誉。罗建荣至今清楚记得,徐军在加盟锦天城的合伙人面试会议上,被问到为什么要加入锦天城时,他回答的那句话是:“我不管外面对锦天城如何说三道四,我只看到大量律师络绎不绝地加盟,没有看到吵着闹着要离开的,所以我来了。”

对此,齐宝鑫律师指出,互相包容是合伙之道,律所的发展重要在人,人的发展是律所发展的根本动力。锦天城吸引了人才、留住了人才。而这种传承,是锦天城20年来最大的财富宝库。

于初创时期的律所而言,需要面临的困难层出不穷。律师大多个性强、能言善辩、思维碰撞、理念不合司空见惯。然而,浓厚的民主平等氛围,让彼此即使发生争论,会后也丝毫不介怀。

“至今我仍清晰记得,有一次合伙人会议从下午一点开,一直延续到次日凌晨三点。”罗建荣在其回忆文章中如是说。对此,高级合伙人章晓洪表示,锦天城的三千多名员工之中,有近15%左右的员工有着海外留学的经历,有些长期居留海外,对于国内的情形知之甚少。但是在锦天城,任何事项合伙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有分歧也没关系,大家摊开了说清楚,毕竟思维的碰撞才能擦出火花。最后,由所有人一起,用民主的方式进行讨论表决,这样一来就能得出最有利于律所的结果。

锦天城的包容,为每一个律师,也为每一个渴望机会、渴望技能、渴望教导的律师新苗,创造了茁壮成长的健康环境。“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胸襟博大、坦荡自信、兼容并蓄,不同个性、不同社会背景的锦天城人都能够在这个大舞台上一展才华,大放异彩。”高级合伙人李宪英说。

第三代掌门顾功耘主任继往开来,对律所的精神风貌进行高度的凝练,总结性地提出“包容、自律、合作、进取”八字所训。对于“包容”的理解,顾功耘主任表示:“君子量不极,胸系百川流。”锦天城的发展需要每一位成员兼收并蓄、兼容并包,以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态度建言献策,在求同存异的氛围中探寻前行之路。这些是对锦天城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对锦天城未来的殷殷期许。

奉献不是一种牺牲,是一种快乐

“天和所的每个合伙人,是拆了自家屋来烧锦天城这把火的!”这是当时天和所全体创始合伙人一直引以为荣的一句话。

据陈培良回忆,锦天城初创时要投入使用新的办公场所,而合并所之一的天和所,全体11个合伙人律师都已购买了巨额办公房产并装修完毕。面临着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冲突,全体天和所合伙人律师毫无怨言地私下处理了新装修的产权房,自己承担了全部的损失。

为提升锦天城的形象并引进更多律师加盟,锦天城的创始合伙人们在最初的办公场所承租时,就作出了呕心沥血之姿。陈培良介绍,当初,锦天城承租了两个办公场所,实行“两岸办公”,即延安东路的港泰广场及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标志性建筑的浦东金茂大厦。锦天城在港泰广场的合伙人为了吸引更多的律师入伙,预留和多租了12楼整层的办公区域,情愿空置而多付租金。

>>锦天城宋庆龄基金会办公室一隅 张纯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锦天城能够在当时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标志性建筑中占有一席之地,创始合伙人黄仲兰提出自行承担金茂大厦办公区的昂贵租金。这种魄力与奉献被锦天城人铭记,至今提起依然热血沸腾。“这一举动足以表明锦天城合伙人向规模所、高端所、品牌所发展的雄心壮志和宏伟气魄。”陈培良坚定地说道。

这样的付出和牺牲,最终为锦天城赢得了巨大的回报。高级合伙人朱林海回忆说:“锦天城最开始就是前店后厂的模式,金茂大厦当时是全国最高档的办公楼,是‘身份’的象征。当时资金有限,金茂大厦的办公室只有两百多平方米,后面的办公室很小,转身都比较困难。办公室门面却很大,没有做什么广告,但是它的效益在市场上一下子就起来了。”

回想起建所之初,大家都铆足了劲为律所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这些奉献看来是一种牺牲,而他们却乐此不疲。“能量大的多添柴,能力小的量力而行,大家劲往一块儿使,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回想起当年,聂鸿胜掩藏不住真情流露,“我们当时合伙人大半数都是做过主任或者副主任的,对于名誉大家都看得比较淡。这些人大多都处于不惑之年,铆足了劲,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锦天城做大,把平台做高,占领属于我们的上海位置。”

2004年,锦天城成立的第五年,遭遇了一次危机。那次危机差点让锦天城“无家可归”。彼时,锦天城港泰中心办公处突然收到了业主来信:我们将不再续租办公楼层,贵所务必三个月内搬走,要么就把办公楼层买下。作为上海第一大所,就算搬到一个新的办公场所,仅装修也需耗时数月,三个月的搬家期限完全不可能。如果买下办公楼层,则需要将近3000万元人民币,这笔钱在当时来说可谓是一笔巨款。此消息一出,锦天城当即召开了紧急合伙人会议,会上初步决定大家分摊办公楼费用,将其买下。

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却很骨感。短时间内,竟没有一位合伙人能拿出资金。当时总召集人聂鸿胜如热锅上的蚂蚁,时间紧、任务重,无奈之下只能先解决燃眉之急,由三位高级合伙人凑齐钱款。但是由于金额太大,钱款仍然没有着落。这时候,高级合伙人裘索站了出来,她只说了一句:“我一个人扛。”

裘索的决定震惊了在场的全体合伙人,在当时不少律师看来裘索只是个刚从日本学成归来的“小姑娘”,1999年才以合伙人身份加入锦天城,平时内敛而低调。大家对她的财务情况更是一无所知,聂鸿胜律师甚至还在合伙人会议上径直询问她什么时候能够缴纳入伙费。

现在看来,裘索当时的决定无疑是惊世骇俗的。首先,在当时拿出如此一笔“巨款”来购买商业房产是极不明智的投资选择,而且一次性拿出3000万元现金,不论对谁都是一个极大的负担。“那时候100万在上海可以买三四套房子,为了凑够这近3000万,我四处筹钱,当时背后付出的代价是你想不到的。”谈起这段往事,裘索只是轻描淡写一语带过。正是她拼着散尽家财的倾囊相助,帮助锦天城渡过了难关。真可谓小女子干大事业。

锦天城在20年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人在前赴后继地作出贡献。锦天城的历史记录着每一位“功臣”,他们各司其责,竭尽所能为锦天城添砖加瓦。“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波更比一波强。我们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在不同阶段的人都在作着贡献。”聂鸿胜说。

只因这些人深爱着锦天城,奉献于他们来说便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快乐。与此同时,他们深信自己的奉献与牺牲能换来锦天城更加辉煌的未来。

锦天城律师还积极与公检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阳光基金会志愿者们合作,为遭受暴力和性侵害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了专业的志愿服务,减轻暴力性侵对受害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及长期负面影响。

公益不是一种形式,是一种态度

在锦天城高级合伙人朱林海的办公区中,开辟出了一片童话般的小天地。走进那一隅,各样的毛绒玩具装饰其中,与律师事务所向来严肃有余的环境比起来,显得格格不入而又童趣十足。

推开那扇门,高级合伙人陈乃蔚正在等着我们。此时,他已经卸下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和锦天城合伙人的身份,也不再是一名律师,而是一位公益人。他所在的这间办公室是朱林海团队免费为宋庆龄基金会打造的办公场所。“宋庆龄前辈一生致力于妇女和儿童的事业,她曾说我们要把最珍贵的东西给孩子们,我深以为然。”为此,陈乃蔚个人为宋庆龄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成立了阳光少年维权会。

在陈乃蔚的号召下,锦天城王丽律师兼任专项基金的秘书长,陈博律师等成为专项基金的志愿者,致力于我国儿童保护工作。“在我国,少年儿童被性侵和暴力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少年儿童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法律人更应当率先作为代表,用专业知识来守护孩子的童年。”陈乃蔚介绍。

其中,锦天城联合阳光基金会在2019年8月邀请上海太阳村来访锦天城上海总部,为孩子们共同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主题课。“太阳村”作为非政府慈善组织,十多年来无偿代养代教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律师们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案情以帮助事实无人养护儿童,致力于最大限度地维护孩子们的合法权益;同时对服刑人员无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开展权益保护及职业培训帮助。

不仅如此,锦天城律师还积极与公检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阳光基金会志愿者们合作,为遭受暴力和性侵害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了专业的志愿服务,减轻暴力性侵对受害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及长期负面影响。

锦天城的公益大咖还有很多:律师郑建军创立了“人生赛道”项目,邀请来自各个体育项目的冠军选手通过演讲的方式向青少年传递体育精神,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参与体育运动;律师甄灵宇发起“小石头儿童健康专项基金”,关注儿童生活和医疗中的种种误区,力破父母的无知和盲从,寻求更多符合儿童生命规律的医术和医道;律师梁琦是上海思麦公益基金会理事,该基金会专注于改变四川、云南等中西部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捐资助学。

律师们是公益桥梁,锦天城一方面通过支持律师们的公益活动,积极加入公益活动中去,助力各类公益项目在锦天城落地、开花;另一方面也积极践行党的指导方针,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锦天城所党委书记李宪英告诉记者:“锦天城律师专业突出,见多识广,思想活跃,见解犀利。在公益活动中运用其专业的法律知识、特有的法律思维、别致的法律视角,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公益中,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多年来,锦天城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道路上从未停歇,他们积极投身社会普法宣传,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他们走出律所走进社区,热情服务市民百姓;他们自发组织爱心进校活动,挥洒真情播种希望;他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与组织灾区重建……

上海锦天城律师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求真务实的态度为律界的公益建设树立了一支标杆。他们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活动,用自己的力量传递爱心的同时也让法律走进大众生活,无愧于一家有使命担当、有大局观念、有公益情结、有务实行动的法律服务机构的名号。

文化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力量

如果仅仅是理念、制度和运营,那么锦天城不过是一家业务上比较优秀的大型律所,但未必能够拥有怎样特殊的情怀。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锦天城也始终注重律所对内对外的文化建设。

建所之初,史焕章主任曾经在2000年第9期《上海律师》上专门发表过一篇文章,谈到精神合伙是事务所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财产合伙当然是物质基础,而精神合伙才是事务所的灵魂。所谓精神合伙其实就是思想的认同、理念的一致,这样才能达到行动的统一。锦天城是由三个所合并而成,之后又有律师不断加盟进来,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有的长期在国办所工作,有的本人当过事务所主任或副主任,有的在国内外资企业工作,有的则长期在国外学习和工作,不同的经历必然会带来考虑问题视角的差异。

而逐步趋向一致,需要一个磨合期。建所之初,在精神合伙中锦天城采取一种方式就是“务虚会”。这是向领导机关学来的。大体半年一次,曾开过“西湖会议”“威尼斯会议”“龙柏会议”和“港泰会议”等,在会上不研究业务工作,而是专门谈思想、谈事务所存在的问题,谈改进建议,彼此之间交换看法等等。“由于环境优美、气氛轻松,大家都愿意谈,效果非常好。”史焕章回忆道。

如今,锦天城由最初的45名律师到现在成为将近4000名员工的超大规模律所。通过文化增加凝聚力,也成为锦天城的治所之道。

顾功耘介绍,以文而化之,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广大律师统一思想,巩固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让大家和谐相处,都有归属感,就要通过一系列活动,以党建促队建,以队建促所建。”李宪英说。

>>锦天城Baby club 锦天城供图

因此,锦天城格外注重文化建设,经常开展各项集体活动。例如,锦天城大讲堂、年度集体旅游、下午茶、生日会以及组建足球队、篮球队、羽毛球队、辩论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团队之间、律师之间的沟通,加深了律师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律所的凝聚力,使律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不仅如此,锦天城还成立了“锦天城书画社”。成立于2017年7月的书画社是上海律师行业中第一家书画社,这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旨在为锦天城律师及员工中的书画艺术爱好者们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最是书香能致远,“锦天城书画社”成立仪式暨书画交流活动成功举办,为锦天城增添了一缕缕墨香。此外,他们还有诗和远方。

锦天城还成立了“锦丽荟”——锦天城女律师联谊会。女律师不仅刚毅果敢,也有似水柔情。锦丽荟助力锦天城女性以乐观、自信、进取之心,向前一步,追求更广阔的发展,围绕“成长发展规划与交流”“员工关怀”“亲子公益”“文体才艺”等主题组织活动,丰富和活跃了锦天城企业文化。

其中,锦天城亲子会“Baby club”,不仅为事务所平日里忙碌的虎爸辣妈律师们提供亲子活动和交流育儿经验的平台,还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助力孩子们成长,比如:国际象棋冠军分享会、“音乐小天使”2018大师年度音乐会等等。

弹指一挥间,匆匆20年。这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浪花飞溅的一瞬,然而对于锦天城来说,却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变革,也见证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繁荣昌盛。回首昔年,锦天城人这一路上互相包容、彼此奉献的艰辛创业史都已成往日过眼云烟。如今的锦天城俨然成长为一个文化自信且热衷公益的规模大所中的佼佼者。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回顾昨天,锦天城不过是初生牛犊,靠着全所律师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之后终于有了一席之地。纵观今日,渡过了激荡的浪涛之后,锦天城已然是站在了时代潮头的弄潮儿,拥有了掀起新浪潮的力量。

猜你喜欢

律师
《全国律师咨询日》
《全国律师咨询日》
“新婚姻法”说道多 听听律师怎么说
浅谈值班律师监督制度
7名外企农民工遇欠薪难题律师驰援10天解困
多措并举健全机制 推动律师调解工作不断深入
“建设律师队伍”:1950年代的律师重塑
我遇到的最好律师
调音
華明勝律师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