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019-11-05吕丽丽周草周莹菲鲍丽婷姚佳宇何梦圆

科技视界 2019年27期

吕丽丽 周草 周莹菲 鲍丽婷 姚佳宇 何梦圆

【摘 要】在浙江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自身认识不明确、职业生涯教育不到位、学生对新高考政策把握不准确等问题,因此,探索一套行之有效、使高中与大学相互衔接、相互适应的一体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方式上更加多元,在手段上更加现代,更加贴近个体。

【关键词】浙江省新高考;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7-0185-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7.083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round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in Zhejiang Province, throug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t is found that students do not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career education is not in place, students do not grasp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olicy accurately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a set of effective integrated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that links senior high schools with universities and adapts to each other. Sports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It is more diversified in ways, more modern in means and closer to individuals.

【Key words】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Current Situ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System

201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顶层设计、全面部署下,新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浙江省根据有关内容及精神相应出台《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方案》以“7选3”、一年考两次、等级赋分制、专业+学校等内容,对之前的文理分科、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学校+专业的招考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变革。新高考制度,强调最大限度遵循和保障学生的专业意愿,因此这一改变需要学生充分发掘自身能力和职业兴趣,确立贴合自身的“专业性向”。

1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现状

针对目前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访谈展开调研,随机抽取了浙江省内在校高中生(含普高生与中职生)、在校大学生(含专科、本科及以上)和在职人员(含创业)作为对象,共有126名高中生,168名大学生,71名在职人员参加,回收365份问卷,封闭式部分有效率100%,开放式部分有效率76.44%。

1.1 学生专业选择、职业倾向情况

对问题“您对自身的兴趣、性格、特长和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吗?”12.88%选择了十分了解,其中大学生群体对自身了解程度最低(详见下表1)。

在影响高中生与大学生们确立职业影响的因素中,个人兴趣爱好占24.4%,个人发展前景占24.3%,就读专业因素占20.2%,家庭环境为19.2%。高中生把“就读专业因素”置于“家庭环境”之前,而大学生却恰恰相反,可能由于大学生基本不再面临专业选择,正处于就业的预备阶段,相较于高中生想法更为实际。大学生(26.1%)比高中生(21.8%)更注重“职业发展前景”。在职人员在作出职业理想时,受到自身整体现状(25%)与职业能力(22%)影响最大(详见下表2)。

在关于职业倾向与专业选择之间关系的调研中,对比普高生与职高生发现,职高学生职业倾向更加明确,普高学生有十分明确的职业倾向并为具体职业制定具体规划的学生仅有4.55%,更多的是等高考结果出来后再进行选择,而100%的高复学生有明确的感兴趣的职业类别。有48.81%的大学生职业倾向明确,37.50%的大学生职业倾向比较模糊,只有极少数的是可以为此制定清晰的行动方案。另外,经过对比发现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在“高层次”方面的把握(26.32%)强于大专学生(2.68%),善于触类旁通。而大专学生整体职业倾向存在情况稳定在“试探(34.52%)与摸索(44.05%)”的边缘,“佛系放养”式的学生(7.74%)也有存在。49%的大学生认为自身的职业倾向和专业性向是符合的,专业的学习有助于是接近并完成职业倾向,更有5%的学生表示两者十分吻合。但也有31%的认为是不符合的,对本专业内容缺少兴趣或是实在难以适应。当然也存在15%的学生是是模棱两可的状态。在职业倾向与专业匹配度上,笔者发现,有明确职业倾向的大学生,他本身的专业性向匹配度也高于其他学生。

1.2 學生接受职业规划教育情况

对问题“您听过或是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吗?”24.93%的人认为自己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解深刻,38.63%人自认比较了解,38.90%的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一般,2.47%的人表示没有听说过(详见上表3)。对于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否必要的问题,80.81%的职业高中学生认为在高中阶段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未雨绸缪,十分必要,有利于顺利就业、提高职业幸福感。有33.33%的普高高三学生肯定了该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必要性,但更多的是担忧“计划赶不上变化”,如高考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上,通过学校课程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占比为89.46%,其次是宣传讲座与传播媒介。95.83%高校已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为一门“必修课”,而7.14%的高中生表示从未以任何渠道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的获取渠道更受“00后”青睐。除已有的渠道方式学生还希望增设“社团组织”、“一对一咨询指导”的方式,此外,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作品展,借鉴他人经验也受到大家喜欢。

在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间上,大多数人首次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系统教育的时间是在大学,其次为高中阶段,初中最少。本科及以上的学生的受教育主要集中阶段是在本科阶段,高中阶段的仅有21.05%,45.95%的大专学生最早接受生涯教育的时间段是高中。目前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占比80.36%,其次为大二。81.21%的专科生认为学校开设没有充分考虑在校时间的紧迫性。51.66%的大专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体验感是,虽然开设课程但自身的执行力不够,另有31.13%的学生缺少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本科学生现阶段正稳步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占比为42.11%。

1.3 新高考政策对学生职业规划方面影响

48.15%的普高学生精准把握到“新高考”政策的专业导向性。37.04%的学生表示对“职业生涯规划”与“新高考”政策其实是一知半解,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觉得两者没有关联。此外,3.70%的学生指出“新高考”存在错误选择选考学科的风险,造成职业生涯规划整体方向的偏移。

2 目前存在问题

2.1 学生对自身认识不明确

学生对自身缺乏判断,在专业选择、职业倾向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程度的迷茫,这还体现在“7选3”上,学生主要是根据“目前成绩”来选择高考选考科目,“学科兴趣”和“学好信心”其实也与成绩密切相关[1]。而从实际来看,学生在自我认知上,一般都凭借粗浅、感性的经验。

2.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到位

目前大学阶段基本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几乎所有学校都已将该门课程设为必修课。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接受了相关教育后还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不清楚。调查也表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课程水平整体较低、课程实施中的校际不均衡和专业师资的缺乏三个方面的问题等[2]。

2.3 学生对新高考政策把握不准确

一小部分考生“自己对新高考政策不清楚”,或者“对新高考政策也是一知半解”,不少学生认为“高考分数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只有等分数出来以后才能填报志愿”,这种“短暂的专业敲定”容易“带来长期的职业迷茫与消沉”[3]。也有研究表明,高中生选择高考选考科目时最在意的是“目前成绩”,“学科兴趣”和“学好信心”也是影响其科目选择的重要因素,对“大学要求”和“今后用途”考虑不多[4]。即使有的学生对新高考在概念上有一定的把握,但是新高考改革方案凸显了“选择性教育”,学生对高考的科目、时间、次数等都有相对自由的选择权。当学生的选择范围和空间扩大时,选择难度增加,学生获得了“选择”的权利,却普遍缺乏选择的能力[5]。

3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新高考政策是一个契机,“倒逼”课程改革,因此,一套行之有效、使高中与大学相互衔接、相互适应的一体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详见图1)。在高中各个年段安排专门课程、推进,也利用已有课程穿插相关内容,如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学习数学专业或者与数学相关专业所需的基本条件、未来就业方向、职业发展前景等。其次高中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咨询服务,在假期组织学生走出高中课堂、走向大学校园、走向社会,参观、实践、实习,与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交流等都可以增加感性认识,感受职业体验、内化职业价值,为学生的专业选择打下良好基础。大学要与高中职业生涯课程要相互适应、相互衔接,要更加体现个性,不仅要将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内容上深化、在形式上多样,更应关注个体发展。此外,大学还应多方位开发第二课堂功能、提供平台、整合资源、做好宣传。更加全面的服务工作也非常重要,入学初对学生掌握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做摸底调查,中期时时跟进学生的自我认知、目标定位、学业规划、职业发展,在毕业以后,每隔几年可对学生做跟踪回访,将学生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未来发展作比对形成数据库,并可以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校本教材内容。

在新高考背景下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构建,尤其需要将职业规划教育前置,特别是向低年级甚至是义务教育阶段下移;其次,做好各阶段的衔接,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在方式上更加多元,在手段上更加现代,同时关注个体、注重个性,立足于更广阔的视野,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有条不紊地终身执行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人。

【参考文献】

[1][4]劉宝剑.关于高中生选择高考科目的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2014级学生为例[J].2015(10):142-148.

[2]刘家伟.新高考背景下我国普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的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樊丽芳,乔志宏.新高考改革倒逼高中强化生涯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7(03):67-78.

[5]李静.浙江省新高考科目改革的影响及其因应[J].教育与考试,2017(02):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