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词中金陵文学形象建构

2019-11-05顾烨文晓华

戏剧之家 2019年26期
关键词:当代宋词金陵

顾烨 文晓华

【摘 要】金陵是著名的六朝古都之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金陵的地理形胜与历史遭遇构成独有的金陵情怀,宋代词人在面对金陵时,往往为金陵而歌,从中可以研究历史上与当代的金陵文学形象。历史上的金陵是帝都,经济发达,山川秀美,是文化中心,人们充满了对金陵王气的自豪之情。当代的金陵失去都城和经济中心地位,不再是文人活动的中心,文人登临此地时,多是怀古追昔。

【关键词】金陵;宋词;历史;当代;文学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6-0204-02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是享有盛名的六朝古都,地理位置优越,雄伟壮丽。潮起潮落的王朝更迭让文人们感恨伤怀,宋词中有关金陵的作品众多,本文将从政治、经济、风光、精神四个方面出发,全面关注历史上与当代的金陵文学形象,从而可见金陵在历史上的升降沉浮。

一、历史上的金陵文学形象

(一)政治

宋人张敦颐在《六朝事迹编类》序中言:“初楚威王因山立号,置金陵邑。以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1]可见,金陵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认为是有帝王之气。王安石在《南乡子·自古帝王州》中写道:“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杜旟在《酹江月·石头城》中言:“江山如此,是天开万古,东南王气。”从中可知,金陵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繁华之地,作为帝都的金陵,是一派蒸蒸日上的兴盛气象。

(二)经济

宋代诗人贺铸在《台城游·南国本潇洒》中写道:“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历史上的金陵是长江中下游的经济中心,富庶多产。据《宋书》卷五四中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2]据《建康实录》卷二记载,东吴还开凿了运河名运渎[3],至东晋,金陵地区的人口不断增加,工商业日趋繁荣。至南朝齐、梁之际,金陵出现了众多商业市集,秦淮河沿岸大小市场百余处,街景繁阜,海上交通便利,波斯、印度、日本、高丽等国,均有商人使者前来,金陵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大都市。

(三)风光

1.自然风光。宋词中有许多关于金陵自然景观的描写,多运用“长江”“青山”“朱楼”等意象,来描写金陵城的青山盘郁,江河如画。

长江:金陵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水是灵性、博大的象征,在华夏儿女的心中代表着一种文明与文化。词中长江意象的运用,会给词作带来了阔大的境界和悠远的神韵,有助于表现帝都金陵的壮伟和繁盛。王安石在《桂枝香·登临送目》中写道:“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一幅锦绣江山图展现在眼前;萧回在《应景乐·金陵故国》中言:“极目长江浩渺,千重隔。山无际,临湍怒涛碛。”长江波澜壮阔,极具气势。

青山:金陵城历史悠久,山林众多。词人通过“青山”这个意象,表现了金陵城的钟灵毓秀与气势磅礴,抒发了作者一种敬畏与敬仰之情。宋人仲殊在《诉衷情·建康》中曰:“钟山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金陵山川形胜,内有虎踞龙盘之势,外有长江天堑之险,风云气象寥廓。

楼阁:南朝之际,统治者大量地建造皇家园林。此时,私家园林的兴建也异常兴盛,佛寺道观也数不胜数,整个金陵城正是“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莺啼序·重过金陵》《诉衷情·建康》《南乡子·自古帝王州》等作品中,皆有“楼阁”意象,巍峨壮丽,展现了金陵一派繁荣昌盛的场景。

2.人文景观。六朝时期,天子所居的帝都金陵是其吸引文人的原因所在,金陵又经过文人活动的带动,而成为南朝文化的中心。

东晋南朝是文化上有较大影响的一个时期。此时金陵经济发展迅速,商业繁荣,交通便利,加上金陵依山傍水,人们可在山水中感受大自然的灵性,抒发内心细腻的情感,这时候便形成了文人风流萧散的诗酒风格[4]。汪元量在《莺啼序·重过金陵》中说:“乌衣巷口青芜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贺铸在《台城游·南国本潇洒》中言:“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金陵是当时文人活动的中心,金陵城的千岩竞秀与云兴霞蔚孕育出当时文人飘逸超旷、绮艳柔靡的南朝风韵,受后世文人赞赏。

(四)精神

《魏书》卷六五中言:“金陵王气兆于先代,黄旗紫盖,本出东南。”[5]可见金陵有着祥瑞之气,宋词中作者多表达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赞叹。

苏轼在《渔家傲·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中写道:“千古龙蟠并虎踞。”金陵之地拥有长江天堑,山水雄豪,词人通过描写金陵秀丽壮观的风景,来表现它的富丽繁华,流露出对京都金陵的自豪。“江山如此,是天开万古,东南王气。一自髯孙横短策,坐使英雄鹊起。”出自《酹江月·石头城》,石头城自古就具有王气,“髯孙横短策”则突出了孙权的地位,流露出作者对“金陵王气”的无限自豪之情。

二、宋代金陵文學形象

(一)政治

宋人王安石在《南乡子·自古帝王州》中道:“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陈朝后主不理政事,隋文帝杨坚发兵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后来随着隋唐以来政治中心的转移,接袂成帷的金陵城,便逐渐凋敝。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北宋灭亡后,南宋定都应天府,金陵失去原有的都城地位,不再占据政治中心的地位,趋于冷落。赵长卿在《醉花阴·建康重九》中写道:“六代旧江山,满眼兴亡,一洗黄花酒。”感叹六朝兴亡;赵鼎在《鹧鸪天·建康上元作》中曰:“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叹息此时金陵的落寞与冷清。

(二)经济

隋朝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带动其他城市的繁荣,此时金陵的中心位置被取代。到了宋代,金陵的经济中心地位也不复存在。然而,此时的金陵虽比六朝时期要萧条冷清,但仍然属于全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之一。“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一句揭露了金陵城虽然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变得寒烟惨淡、绿草衰黄,但仍是寻欢作乐的奢靡之地。贺铸在《台城游·南国本潇洒》中写道:“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可见宋时的金陵城王气黯然收,但是优越的经济条件难以消逝。

(三)风光

1.自然风光。昔日雄伟壮丽的金陵城如今变得衰败萧索,词人在作品中擅长运用“乌衣巷”“赏心亭”等意象,来描写金陵的满目萧瑟。

乌衣巷:《景定建康志》卷一六云:“乌衣巷在秦淮南。晋南渡,王、谢诸名族居此,时谓其子弟为乌衣诸郎。”[6]宋人喜用“乌衣巷”来寄托兴亡之感,周邦彦、辛弃疾、吴潜、周紫芝等人的词中都有对乌衣巷的描写。如《八声甘州·寿建康帅胡长文给事》和《满江红·金陵乌衣园》。“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作者善于将“乌衣巷”与有黄昏意味的“斜日”相结合,描写了一种萧索衰败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古今荣枯变迁的内容。

赏心亭:赏心亭临近秦淮,雄伟壮丽,众多诗人词家慕名而来。辛弃疾曾登临览胜,赋诗填词,写下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等诗。“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辛弃疾在词中描写夕阳西沉,孤雁哀鸣,营造一种凄寂、惨败的氛围。

凤凰台:凤凰台位于南京市凤台山上,是一处绝佳胜境。吴景伯在《沁园春·登凤凰台》中言:“凤鸟不来,长安何处,惟有碧梧三数枝。兴亡事,对江山休说,谁是谁非。”又在《沁园春·庚子登凤凰台,和壁间韵》中写道:“望烟芜莽苍,令人目断,风樯掀舞,何日眉开。”在词人的笔下,金陵城一派苍凉与残败。

人文景观。宋朝时期,金陵失去文化中心地位,不再是文人聚集、活动的中心,一度冷落萧条,此时,金陵作为政治中心的优势明显不足,但是山川秀丽,富庶多产,自然和经济条件十分优越,文人们常常经过此地时,都会叹息往日的繁华,触发内心的惆怅情绪,因此凭吊怀古,正如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首》中所言:“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四)精神

金陵城悲恨相续的历史留给后人太多伤感和反思,宋代文人登临此地时,多是以眼前古迹为载体,抒发对于现实政治的感怀,在历史片段中寻找国家沉沦的教训。

北宋时期,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日益显露,文人们对国家的现状忧心忡忡便反映到创作中。王安石居于金陵之时,写下了《桂枝香·登临送目》。词的上阙描写金陵城的风景形胜之美和经济的富足,是为了说明国运的短促并非地理原因所致。下阕则是对六朝兴亡的无限感叹,借古抒发了作者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北宋灭亡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金陵成为紧邻前线的军事要地[7],历史上繁华竞逐的金陵灭亡之悲,映照着南宋时代的现实之痛,许多词人在此借古伤怀。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作由历史遗迹的凭吊引发出了抗战救国的主张及请缨无处、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正如词中所说的那样:“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金陵城钟灵毓秀,鼎盛繁阜,古往今来有众多统治政权建都于此,但是这些政权更迭频繁而短暂,往日的风流也逐渐消散。本文在分析历史上与当代的金陵文学形象时,可显然易见二者形象的差异,宋代许多词人在金陵城不断地怀古追昔,感念国事,忧患时艰,使得金陵文化带有更多深厚的历史积淀。

参考文献:

[1](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M].南京:南京出版社,1989,4.

[2](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1540.

[3](唐)许嵩.建康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73.

[4]刘庆华.从“金陵怀古”与“长安古意”看文学的地域性差异[J].湖北大学学报,1999,(3):61-63.

[5](北齐)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1460.

[6](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0,1532.

[7]高峰.论金陵怀古词的文学生成及表現[J].南京师大学报,2009,(5):107-109.

猜你喜欢

当代宋词金陵
宋词里的中秋月
半小时漫画宋词
地球日来金陵石化打卡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背后的当代
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