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自信,上下求索

2019-11-04吴芷靖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诗词历史文化

吴芷靖

丰子恺先生曾言“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面对“将来”与“过往”这一对反义词,我们总是缺乏自信。不敢利落的与过去挥挥手告别,难以做到全身而退;还未看到路的尽头,就因为沿途风景的不尽人意说了放弃。这人生似乎就像文人范仲淹说的那样“进亦忧,退亦忧”。老子说“凡事皆有对立面”,那么,自信的去挑战会怎样呢?

人之自信,可以拥有成功的人生。“我们唯一害怕的是害怕本身”,这句话来源于曾经的美国总统罗斯福。192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实施的经济放任政策使美国陷入大萧条。面对这样被动的国情,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承担。是他,是讲这句话的罗斯福站了出来,斩钉截铁地跟民众保证,会让他们过上稳定的生活。他在美国最难的时候接下了这个烂摊子。有人嘲讽他是不自量力,有人嘲笑他是痴人说梦;可事实却给那些人打了一记耳光——他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国家层面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美国经济在短短几年之内得到恢复和发展。而此刻的中国,由于倍受侵略,像扶不起来的阿斗一样,缺乏斗志。万事总是开头难,开始决定了接下来的路。罗斯福面对美国的惨态,依旧自信地许下对民众的承诺。而回顾中国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彻底改变了“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由狂妄自大而变为妄自菲薄,国势从此一蹶不振。部分功能的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变化。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国家领导者的态度足以决定当时国家的形势。悟已往之不鉴,知来者之可追。自卑源于过去的失意,自信源于对未来的运筹和把握。

文化之自信,可以传承最珍贵的回忆。近两年,中央台推出来一档收视率极高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比起那些千篇一律的都市情感剧,这个节目似乎显得格外独特。而真正打动到我的不仅仅是主持人董卿高超的口才、擂主们超强的积累量、学者点评的专业性;而是一百位攻擂者的坚持:有六岁的儿童,有年过花甲的老人,有名牌大学的学生,有少数民族人士,有来自海外的友人,也有不从事文化界的诗词爱好者……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竟传承给各式各样的人,一些女子穿著汉服在荧幕上的闪现无疑给这一档节目又增加一个闪光点。但这个节目也折射出另一个社会问题——时代的悲哀。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竟是一名穿梭在城市道路上的外卖小哥。我在惊叹其才华的同时,也在思索若没有这个节目他会不会被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埋没?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只追求经济的加速度却忽视了读有字之书,扩大知识的半径。像外卖小哥雷先生这样保持学习热情,一辈子学习和传承文化真的少之又少。为了优秀文化的传承,政府在改善,人民在努力。北京故宫的文化气息依然凝聚在空气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立仍历历在目……刚刚过去的五一四天假期里,人们从过去的购物游、国外游转变为现在的文化游、历史游。现在的中国从过去的西学东渐到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只因中国拥有了文化自信。

民族有自信,才可以永无止境地前行。天安门广场上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怒吼还未随时间消逝,《新青年》的报纸似乎还在历史的长河来印刷着字迹,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协议书依旧烙印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勿忘历史,振兴中华。历史像一面镜子,反应了过去,照应了将来。过去的“东亚病夫”为了洗雪中华国耻而努力,如今的中华儿女在为了那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呕心沥血。宪法的修改,跨海大桥的建设,美国贸易战的威胁,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此时的中国因为拥有了民族的自信,彻彻底底地站起来了,法治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与他国的交流也日益密切。从巴黎和会上的顾维钧声嘶力竭地维护中国主权,到现在中国有了足够的能力同大国抗衡。罗曼.罗兰曾说过“人生最勇敢之处,莫过于看透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而今日我想说的是“中华民族最自信之处,莫过于看透前路的坎坷,却依然勇往直前”。去年暑假我来到了发达的大不列颠国,他们的街道上无一片纸片,他们的餐桌上仅留剩下的果壳和包装皮;他们随口的口头禅“sorry”、“thank you”……这都是我们欠缺的。但他们仍有少数人对亚洲黄种人带有敌意,我在超市使用无人售货机时有两个售货人员进行围观,这种不信任的做法让我身为一个中国人反感。但联想到中国历史又认为情理之中。毕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大家都知晓。当正要结束旅程时,我去大英博物馆看到满目的“made in China”的商品标签时我又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我更为中国的强大感到骄傲。“少年强,则国强”,民族振兴的担子如今也即将落在我们零零后身上。但我从不畏惧,因为此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民族自信。尽管发展的道路上补满荆棘,可我们依旧昂首阔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即将步入成年的青少年,我必须自信地去面对人生,我们青年一代也有足够的信心去直面世界发展的新格局。驶起自信之帆吧,它可以使中华民族变得不凡。

猜你喜欢

诗词历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谁远谁近?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