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历史文脉,增强南宁文化自信的思考

2019-11-04黄玉娇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南宁文化自信传承

黄玉娇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是建设民族文化强市的内在要求,更是促进市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要求。当前,传承南宁历史文脉面临市民缺乏文化自觉,中心城区历史格局日渐模糊,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堪忧,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开发利用不够等主要问题,传承历史文脉,增强南宁文化自信,应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加快南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历史文化遗存为基础,打造古镇古村落生态文化旅游区;以壮民族文化为核心,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基础,构建民俗文化园区;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传承 历史文脉 南宁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19)04-0050-06

DOI:10.19499/j.enki.45-1267/c.2019.04.009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文化自信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凝聚文化自信强大合力,担负起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使命,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的文化发展。《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南宁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的发展目标。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我们应该抓紧时机,传承历史文脉,增强南宁文化自信,为加快建设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不断增强首府的支撑力、辐射力和先导带动作用,勇当广西“两个建成”排头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南宁市文化自信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由此可知,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南寧市文化自信的基础也来源于这三个方面。

(一)丰富灿烂的地方特色文化

南宁历史悠久,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作为州、府等治所,是桂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曾作为军事要地,见证过不少重要的历史事件;目前保存的文物比较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多姿多彩;还留存着不少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历代城市肌理也较为清晰。但由于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等各种原因,南宁历史面貌、历史建筑、历史文物、历史文化资源近几十年来以惊人的速度遭到严重破坏。为了能更深入思考如何以文化自信推动南宁文化发展问题,课题组成员先横向挖掘南宁各种历史文化资源,再按照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从南宁历史发展的长河纵向审视历史文化资源,梳理出重要资源。经过梳理,统计出南宁的重大历史事件共61个,主要发生在宋代、清代、民国和解放后,唐代、元代、明代较少。在南宁生活或活动过的历史名人共有21位,如宋代狄青、宋代邕州知州苏缄、明代礼部尚书萧云举、明代王守仁,以及现当代的孙中山、邓颖超、毛泽东、邓小平等。截至2018年10月,南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共278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3个;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6个。截至2017年11月,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9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7个。其中最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是骆越文化;其他极富地方色彩的戏曲艺术有邕剧、师公戏、壮族八音、壮族三声部民歌等。

(二)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

南宁的革命文化起步较早。1925年,中共广东区委派遣陈勉恕到南宁开展南宁地区共产党组织发展工作,中共南宁地方组织诞生,成为南宁市无产阶级革命的火种,它带领南宁各群众团体联合召开有数千人参加的“纪念五卅惨案周年大会”、支持省港大罢工、抗议梧州驻军与资本家相勾结杀害工人等活动,在日后的革命实践中逐渐变成大火,并与全国的革命烈火连成一片,形成燎原之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领导南宁兵变,为日后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和建立左右江红色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抗战时期,中共南宁市委带领南宁军民浴血斗争,成立了南宁战时工作团,开展敌后抗战工作,并参与了昆仑关战役和战场救护、后勤保障、敌后除奸、敌情侦察等工作;国民党昆仑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对日攻坚战的重大胜利。

此外,1958年召开的南宁会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宁留下了足迹;“南宁女儿”邓颖超的高风亮节和优秀品德更是南宁人永远珍藏的无价之宝。

(三)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近年来,南宁市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工作,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供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夯实基础综合文化设施建设,实现5县7城区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全覆盖;夯实全民阅读文化阵地建设,建设一批市图书馆联合分馆、图书流通站、图书小站、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设施,建成农家书屋1443个,实现了全市1383个行政村全覆盖;夯实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启动民歌湖周周演活动提升工程,打造升级版“百姓大舞台”等,有效推动了首府群众文化活动的体系化、常态化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方面,通过流动文化服务带活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活动乐百姓,不断提升民歌湖大舞台周周演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质量,推出新春惠民演出、“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民歌湖畔三月三活动等主题活动;推动培训惠民众,持续开展阵地公益培训、扶持乡村社区业余文艺队等,使广大人民群众易于参与、便于参与、乐于参与,并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心、寓教于行。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南宁市目前共拥有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国家认定动漫企业,33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个自治区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示范基地。根据《南宁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南宁市力争在2020年使文化产业能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传承历史文脉,增强南宁文化自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市民缺乏文化自觉

由于南宁市历史遗存较少,大部分市民对于其历史文化并不了解,有人认为南宁是一座只有历史没有文化的城市,甚至许多人认为南宁根本就没什么历史,更谈不上有文化。增强市民文化自信,首先要有文化自觉。社会学者费孝通在《文化与文化自觉》一书中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我们只有了解南宁历史文化,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才会认同它热爱它,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选择适合它发展的路径。

(二)中心城区历史格局日渐模糊

一是城墙、城门等古城标志已荡然无存。南宁市自唐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格局在历代典籍中均有详实记载,甚至在民国时期还较完整地保留着城墙、城门。但由于长期以来对历史遗迹的漠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南宁城市道路的日益拓宽,南宁古城墙被全部拆除,如今这些古城墙已片石无存,历史格局已日益模糊。二是历史景观连续性遭到破坏。由于近几十年土地用途混杂,缺乏详细控制性规划,部分单位依照自身发展需要新建或重建(重装修)商场、住宅楼等现代新潮建筑,部分有价值的院落、房屋未能保留,除少数文保单位单体外,大部分老街区充满现代商业气息,已与历史断层。文物保护单位的周边环境与文物本体缺乏联系、过渡,已经没有景观的连续性。三是在城市建筑中,由于不注重对原有山水环境的保护,对河流、湖泊的自然形状的改造、山体开挖工程的不断增加,导致南宁市山水环境特色不突出。

(三)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堪忧

2018年12月2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广西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區,南宁市的“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蒲庙老街历史文化街区、陈东村历史文化街区、宾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雁江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等6个街区被列入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南宁市加大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但从总体上看,除了“三街两巷”正在进行改造之外,其他街区的历史建筑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大多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住宅建筑密度极高,大部分为私人住房,乱搭乱建现象严重,造成街区内巷道狭窄,排水、通风不畅,采光不足,大部分房屋电线线路混乱而且严重老化,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有些房屋由于年代久远而墙体斑驳,房屋不正,破损不堪,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差。二是建筑格局混乱,中西风格混杂,没有形成统一的建筑风貌。目前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建筑的色彩、大小、高度、形式、风貌等缺乏统一性,既建有黑瓦白墙加烽火硬山墙的民居,也有近年来刚刚建起的新民房,还有20世纪中后期的筒子楼,形式多样,空间排列不整齐,缺乏秩序。保留至今的各类历史建筑及其古迹规模一般都比较小,不集中,完整性低,产权关系复杂,不便于也难以开发利用。三是历史建筑及其承载的民俗文化被严重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传统行业的衰落,传统街巷逐步消失,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也逐渐被湮没;那些曾经繁盛的会馆建筑,如今要么已被推倒,要么早已破败不堪,会馆文化也接近消亡;而像中山路、蒲庙老街等能集中体现南宁历史传统文化和经济形态的老街,两旁的建筑新旧混搭,违章的乱建乱盖,打破了历史老街的整体格局和风格,严重破坏了老街长期以来形成的空间特色和地域文化;在“三街两巷”,南宁历史上较有影响的建筑如古城门、钟鼓楼、敷文书院、六公祠等已经荡然无存,红色遗迹如邓小平在南宁的工作站“昌龙汽灯店”早已拆除,一些能反映南宁传统文化艺术、社会风俗和居民日常生活的水井牌坊、亭台楼榭等也遭到了破坏未能保存下来,导致历史街区逐渐消失了其独特的人文特色和社会传统。

(四)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开发利用不够

一是民族历史文化逐渐衰微。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因其鲜明的壮族区域特色和深厚的民族底蕴而在南宁市社会文化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但由于壮族传统文化本质上是根植于传统农耕文明中的民俗文化,并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相传的,因此,随着南宁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商品化的冲击带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它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和社会环境,大批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渐趋消失,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濒临消亡的绝境。虽然近年来,南宁市加大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但是对文物古迹的修缮保护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传承,无论从资金、技术、人员的投人数量,还是从工作的细致程度看,都远远赶不上其消亡的速度。二是未能充分开发利用本土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南宁市缺乏具有少数民族风格和中国古代风格的建筑。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特色的。一个城市只有积累了文化的历史积淀,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聚集于此。而城市的建筑就承载了这样的历史记忆。然而,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历史不断被抹去,南宁市成了一座有历史但却缺乏文化底蕴的城市。这与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首府的地位极不相称,也与南宁城市文化发展所应坚持的方向极不相符。

三、传承历史文脉,增强南宁文化自信的对策建议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目前,南宁正在开展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工作。打造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通过发掘和整理,把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质,通过城建和规划合理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更重要的是令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了解这些历史文化,并通过了解养成一定的历史文化素质,产生喜爱、认同、珍视之感,进而形成参与保护的自觉性。

(一)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加快南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1.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保护和修缮历史文化街区。“老南宁·三街两巷”改造项目是南宁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中的一期项目是南宁市迎接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点工程项目。2018年12月,“三街两巷”历史街区核心片区(一期)正式开街,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由于这一带是南宁历史上的主城区,近60%的自治区级、市级历史文物古迹都集中于此,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风貌的明清岭南民居、相对完整的近代岭南骑楼建筑以及新会书院、南宁商会、两湖会馆等蕴含“老南宁”历史文化的会馆建筑,是邕州文化的典型代表。笔者认为在保护和修缮“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时,应注意几点:(1)延续古城风貌,突出古城肌理。一是突出城市历史格局。目前“三街两巷”内的物质文化遗产比较有限,但历代的城址格局较为清晰可辨,是南宁市凸显其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资源。但因位于中心城区,历史城址沿线的开发建设力度较大,留存的文物古迹不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道路风貌的改善来表达历史城区格局。二是关于山水环境的重塑,可在市域层面上加强邕江文化走廊的建设。在中心城区层面,结合“百里秀美邕江”工程,将历史街区保护与水系利用相结合,拓展旧城更新方式,形成若干个特色片区。(2)融人城市精神之魂,提升城市文化品味。“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原本规划是恢复骑楼等明清建筑,但这样最多只能展现上百年的历史,没有充分挖掘根脉。这一带历史可以追溯到更远:宋代狄青所修筑的城墙、明清时期的钟鼓楼、王守仁所建的敷文书院、邓颖超故居等遗址均在此区域或附近,这些历史文化遗址的重建也应纳入规划范围之内。另外,城市的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物来展现。“三街两巷”改造提升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重建城隍庙,城隍庙能把苏缄这位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情怀、南宁人的骨气和勇气很好地展现出来。此外,南宁还可以在相应的地方树立狄青、王守仁、毛泽东、邓颖超、邓小平等相关名人的雕像,在塑像旁立碑文,介绍他们在南宁的生平事迹或与南宁的渊源,从而把城市精神之魂勾勒出来。这也是向全世界讲好南宁故事的一个重要载体,充分体现出南宁不仅是“绿色之城”,还是“文化之城”、“英雄之城”。

2.修建顶蛳山遗址公园,充分展示南宁史前文明。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选址邕宁区顶蛳山。顶蛳山遗址保护区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性文化特征,是园博园创建5A级景区的重要内容及一大特色亮点。笔者认为可在园博园内开设遗址公园,运用环境、场景、声音、气味等营造出远古时代的氛围,给人一种回到了史前人类时代的时空穿越感,使之成为展示南宁历史的窗口。遗址公园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南宁史前人类生活状况的简介和说明,借助彩绘的图画和遗物,反映古南宁人的生活足迹。第二部分用投影方式,采用倒叙自今而古地向观众展示南宁人各个历史时代的生活变迁,逐步把观众带到新石器、旧石器时代。接着乘坐缆车穿越时光进入考古现场。通过以现代人扮演成古人类的方式,再现古南宁人制陶、建造干栏、渔猎、耕种等生活场景。游客可以参与到制作陶器、打谷子、舂米、狩猎等活动当中,进行各种古人类活动体验。此外,在遗址上还可以模拟考古发掘。总之,遗址公园可以展示考古学遗址和出土文物,但形式更加寓教于乐,使之成为既能展示南宁历史、增强南宁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又能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个观光景区。

3.以革命旧址为核心,建立红色文化展示区。解放路、兴宁路、中山路、邕江宾馆沿江滨路至民生码头一带,曾经是近代南宁红色文化最为集中的区域,这里发生过不少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事件,笔者认为可在此区域通过恢复原貌、雕像、碑刻、实物原型等方式,建立一个红色文化展示区。(1)创建冬泳园。以毛主席1958年1月在邕江冬泳这一事件为载体,在原冬泳亭、冬泳纪念碑的基础上创建冬泳园。通过雕像、浮雕及碑文介绍,将毛主席邕江冬泳的历史场景、会见群眾的历史画面以及南宁会议的主要内容等毛主席在南宁的一系列活动完整地展现出来。除此之外,还可考虑创办南宁国际冬泳节,节庆期间开展相应的毛泽东与中国体育研讨、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产业、休闲产业发展论坛等会展活动,使之成为继南宁国际民歌节之后南宁市又一项重大的节庆活动。(2)恢复邓小平登船旧址并重新修建光昌汽灯店。以邓小平在原南宁洋关码头(今南宁港民生码头)上船前往百色发动“百色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重建旧址。通过雕像,重现当年邓小平和战友登船的场景。同时,可以重新复制一艘邓小平当年所登之船,停泊于码头,竖碑铭文纪念。光昌汽灯店是20世纪20年代中共广西特委机关所在地,当年为了掩护党组织秘密活动所开设,尤其是邓小平来到南宁后就在此办公,因此按原貌修建光昌汽灯店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3)邓颖超出生故址的挖掘整理。邓颖超在邕江畔度过了孩提时期,她对家乡南宁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邓颖超的高风亮节和优秀品德是南宁人永远珍藏的无价之宝。对邓颖超出生故址的挖掘整理和原貌恢复,将成为红色文化展示区最有价值的景点之一。

(二)以历史文化遗存为基础。打造古镇古村落生态文化旅游区

南宁市的古镇古村落资源丰富,主要以扬美古镇、三江口宋村、芦圩古镇、雁江古镇等为代表。扬美古镇开发得较早,知名度也较高,它兴建于宋代,是江南区江西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扬美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从明末清初开始,就成为运输土特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几百年的繁荣给扬美古镇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独具特色的民俗资源。保护开发扬美,一是要修缮保护好历史建筑。重新修缮重要历史建筑、标志性建筑,可以让后人清晰地看到历史实物,再现历史景观。但是修缮需要较高成本,这就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通过发展旅游资源,不断增加投资,积极筹备,循序渐进,逐渐改善人文环境。二是充分挖掘节庆文化、生活艺术、饮食文化及民俗文化的内涵,让游客从游览、体验中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

三江口宋村于2013年分别被评为第二批广西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这个村落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曾经有唐宋时期的镇江楼、山口古战场和火楼岭烽火台,还有小鼓岭汉墓、那城汉代遗址、那廊宫大石铲遗址、那合贝丘遗址等多重文化遗址叠加。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宋代名将狄青、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南明永历帝、民国梁烈亚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近几年,一些专家纷纷为宋村的开发出谋划策,建议以休闲、娱乐、养生为主进行旅游开发,这对于提高其文化价值及知名度是非常有益的,但在开发时应注重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并且保护好相应的历史文化遗产、遗迹。

(三)以壮民族文化为核心,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1.在隆安县以稻神山文化园的建设为载体,推进“那”文化品牌打造。近几年,隆安在打造“那”文化方面可谓不遗余力,隆安壮族“那文化之都”品牌已成为广西文化的重要品牌之一。在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中,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荣登金榜。笔者认为下一步应对稻神山文化园进行总体规划和具体设计。内容包括“那”文化博物馆、大石铲祭祀坛、“那”文化广场、稻神庙、稻神祭表演舞台、稻神山城墙和城楼等。

2.以非物质文化为核心载体,构建壮民族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南宁市的壮族歌圩分布广泛,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是壮族文化中最具普遍性、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武鸣是骆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壮文化传承得最好的一个县区。近些年,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搞得风生水起。文化旅游节通过开展文化、体育、旅游、经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传承和发扬壮民族文化,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三月三歌圩”旅游线路还比较单一,下一步应该分散在更多的景点上,开发更多的旅游线路,这样能更有效地提升景点的知名度,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

另外,深入挖掘宾阳炮龙节、壮族八音、壮族三声部等文化内涵,通过建立壮民族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的形式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下来。

(四)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基础。构建民俗文化园区

南宁拥有12个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饮食、服饰、宅居、娱乐等民俗文化。南宁目前有3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10多个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但尚未能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产品,应将民俗工艺设计、民俗服饰、民俗动漫和影视制作、民俗广告设计、民俗文艺会展等文化创意业态纳入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范畴,在文化旅游、影视演艺、会展创意、传媒出版等多个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五)扩大宣传力度。增强市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社会的共同财富,必须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宣传工作,一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南宁的历史文化,让市民充分了解和认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市民对南宁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大力宣传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观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共同打造南宁历史文化名城。例如,通过媒体和印发小册子的形式,向市民广泛宣传南宁的历史文化和古迹,展现南宁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保护和维修力度,在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向市民征集点子,让全民参与保护修复文物古建筑,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三是鼓励个人及团体研究南宁历史文化,编撰史料文献,促进南宁历史文化的宣传、保护、传承、创新。

猜你喜欢

南宁文化自信传承
眷恋南宁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
南宁博物馆开馆啦
关于南宁城市雕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