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的用墨特点研究

2019-11-04胡兆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用墨中国画

胡兆东

摘 要:在中国画创作中,用墨是最基本的技法之一,用墨有方才能将画作的精髓完美表现出来。自古至今的书画家在用墨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讲究,因此在新时期下想要更好地传承中国画,必须要掌握其用墨的神韵。文章将对中国画的用墨特点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中国画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国画;用墨;墨性;墨相

中国画历来讲究用笔用墨,这是其内核所在。其中用墨是表现中国画外在魅力以及内在神韵的主要手段,笔与墨的相互交融是中国画特有的韵律之美。在中国画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用墨理念和方法,对于现代创作实践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因此探讨中国画的用墨特点对于新时期的艺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画的用墨方法

用墨是中国画创作中最基本的表现技法,它与用笔共同构成了中国画的特殊表征。在中国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以及人文观念均对用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人的审美偏向于内敛含蓄,因此相较于五彩,中国画更为推崇笔墨。《老子》有言:“大象无形。”基于此,水墨虽无色,却能够囊括天地万物。结合历代书画家的绘画思想来看,这种观念一脉相承。如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言:“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无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简单来讲就是中国画注重意境,运用水墨的表现力要强于无色。

中国画的用墨技巧并不是单纯的调和墨色变化,关键点在于如何在宣纸上将不同的墨色表现出来。加之中国画创作只用一支毛笔,这使得用墨技法的掌握难度大幅度提升。

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的用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其一,破墨法,此处“破”为破立之“破”,即在用墨的过程中,将不理想的部分破坏,从而获得更理想的用墨效果。该方法的典型代表是唐代破墨山水,王维、张璪等书画家使用墨色有深层层次的画法取代单线平涂的画法。简单来讲,就是在一片墨迹未干的情况下,在其上用墨,形成另一片墨色,从而达到水墨浓淡相互渗透的效果。结合历代此类书画作品来看,破墨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形式较为丰富,包括浓墨破淡墨、淡墨破浓墨、水破墨、墨破色、干破湿等。

其二,积墨法,该方法是指在用墨的过程中,反复在已干的墨色上加墨或是加色,或是采用皴、擦、勾、点等技巧,赋予物象以苍茫厚重的质感,最终获得具有强烈立体感且层次分明的用墨效果。这种方法对创作者的运笔熟练度具备较高的要求,要做到灵活运笔,使墨色聚散得宜,参差有序,如此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层墨色之间应体现出差异性,否则将无法体现出笔痕,最终只能获得一片狼藉。积墨法的运用可以保持墨的光泽,但切忌死板堆砌,否则画面干后会留下灰色的死墨块。

其三,泼墨法,该方法最早见于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传为唐人王洽所创,其人嗜酒,最后常解衣,乘激情蓬发之际,以墨泼绢,之后顺着墨迹的流向形态,描绘山石云林飞泉,画作浑然天成,时人称其为“王泼墨”。现如今的泼墨法已与上述记载颇有不同,是指在创作的过程中,用墨时的水分较多,同时也代指创作者用墨酣然畅快,笔法不拘一格,墨入倾洒泼就,水墨浑融,意蕴磅礴。

二、中國画的用墨特点

(一)墨性和墨相

墨色为黑,但中国画的用墨则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深度,这是因为同样的墨在墨性上千差万别。如宿墨、焦墨、退墨以及埃墨等的性质各有不同,这就是明代书画理论中涉及到的五种墨性。其中新墨是指刚研磨而成的墨,具有新鲜、润泽的特点。宿墨简单来讲就是隔夜墨,新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之后,其中的水分逐渐蒸发,黑色素沉着,虽然浓重,不易融化,但笔触分明,能够形成特殊的墨晕。积墨法、破墨法用墨时均可以选用宿墨。焦墨则是指浓缩了的墨,其水分较少且胶质浓,用时枯干发亮。退墨是将宿墨继续放置,直至其中的胶性蒸发,剩下墨根。这种墨由于颗粒不均匀,因此用墨时能够塑造一种沧桑的枯润质感。埃墨分两种,一为锅底灰,二为放置至胶退的新墨和灰尘混合后形成的墨。这种墨在书画创作中极少被用到,多用于塑造陈旧感等特殊效果。

墨相是指墨的不同黑白的变相,包括焦、浓、重、淡、清等五个墨阶,其主要区别在于用水,黑色素和水比例的不同会使墨呈现出不同的墨相。其中焦墨是新墨经过一段时间的水分蒸发后形成,用于画面中深重突出的部分。浓墨水多而无光,对画家的水分把控能力要求较高。重墨水分更多于浓墨,其墨色接近浓墨,且呈深灰色。淡墨则是加入大量水后呈灰色的墨。清墨常用于表现模糊景象,墨相则呈现出淡灰色的影子。此外,墨相的变化和气温、湿度、纸质等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二)中国画中的用墨特色

首先,和墨。用墨本质上来讲就是用水和墨的方法,通过不同的调和比例获得所需的墨性和墨相,从而在纸上营造出丰富的笔墨痕迹。不同的调墨方法在纸上呈现出的墨相和水相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和墨的过程中,对于水量的把握至关重要,用水过多或是过少都无法获得想要的效果,这对画家的经验以及感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在和墨之前,画家应静气凝神,做到气蕴深沉,不急不躁,以意运笔,以笔带墨,实现水与墨的完美交融。

其次,蘸墨。以笔出墨是中国画用墨的独有特色,想要表现出不同的意蕴,对于蘸墨有着较高的要求。蘸墨饱满,则落笔墨色深厚,反之,蘸墨轻柔,则落笔墨色浅润。在蘸笔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注水以改变墨相。赵宦光曾就蘸墨和出墨有言:“饮墨如贪,吐墨如吝,不贪则不赡,不吝则不清。”

再次,调墨。在纸面上调墨只能增,不可减,言为调墨,实际上更倾向于书写,要做到落笔有序,顺应纸性、水性以及墨性。

由上述内容可知,中国画之用墨精妙非常,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方能做到得心应手,使得墨色层次分明、浸润有度。

三、中国画用墨的媒介

(一)笔

作为传统书写工具,毛笔不仅可用于文字书写,同时也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中国,毛笔的分类十分多样,尺寸、笔毛种类、形状、笔头原料等均可以作为分类依据。如以笔毛原料作为依据,可以分为羊毛笔、鹿毛笔、狼毛笔、鸡毛笔、虎毛笔、兔毛笔等,其中羊毛笔、狼毛笔最受推崇。若以尺寸为依据,可以分为小楷、中楷以及大楷;以笔锋长短可分为短锋、中锋以及长锋;以笔毛弹性可分为软毫、硬毫以及兼毫等。

毛笔在中国画中用于出墨,其对用墨效果的影响十分显著,不同的笔和墨结合后表现出的韵律也各有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笔对于书画创作至关重要。

(二)墨

关于书画创作的用墨,在前文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因此这一章节主要陈述墨的选择方法。中国画用墨的选择不同于文字书写,相较而言,中国画用墨的要求更加复杂。文字书写用墨只需满足乌黑且有光泽的要求,而在中国画创作中,水墨画、人物画、花鸟画等不同类型的画作对墨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性。在实际选择的过程中,所选之墨要做到浓的真浓、黑的真黑、淡的真淡,即纯粹性,且要具备较强的附着力和凝聚力,用色或是水进行渲染时不会出现松散。因此中国画创作中,最好不要选择年代过于久远的旧墨。

就当前而言,市面上的瓶装墨汁虽然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便于携带,节省了前期准备所需的时间等,但由于其中含胶过多,因此在墨性上无法和手工墨锭比拟。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画家在创作中仍旧遵循传统,坚持自己研墨,反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纸

中国画所用宣纸起于唐朝,这种纸张产于泾县,因其源于泾县辖宣城而得名。在唐朝,宣传在书画创作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分类上,宣纸包括生宣、半熟宣以及熟宣三种。其中生宣相较于其他两者具有更强的吸水性和沁水性,有利于墨晕的丰富变化,为中国画用墨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除了宣纸外,麻纸、藤纸、竹纸等也均可以用于中国画的创作。在当代,皮纸的应用日益增多,其丰富的纤维、良好的韧性以及化墨适中特点使其成为许多画家进行艺术创作的选择。

(四)砚

砚台也是中国画用墨的重要媒介,自唐朝至今,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以及宋代兴起的澄泥砚并成为我国五大名砚,除此之外,我国还存在多种多样的砚台。历代文人对砚台怀有浓郁的喜爱之情,因此砚台也拥有许多别称,如石君、墨侯等。硯台的主要功能是研墨,下墨和发墨是判断其优劣的主要指标,前者是指通过研磨时墨从墨块到水中的速度。发墨则是指墨中碳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速度以及细腻程度。此二者关系着墨在纸上呈现出的效果。

笔、墨、纸、砚这四者是中国画创作中使用的主要材料,它们虽然影响着用墨的效果,但其本质的多变性,也为中国画的墨色带来了许多玄妙的变化,因此它们在中国画创作中并不单纯只是工具、材料,而是墨色呈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媒介,对此四者的研究是一个中国画创作者必须进行的功课,同样中国画创作者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从练习中进行感悟和体会,从而更好地利用媒介的特性达到理想的用墨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画创作中,用墨十分讲究,调墨、和墨、蘸墨的千变万化塑造了中国画包罗万象、气韵万千的气象,想要将中国画传承下去,必须要在传统用墨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更好地契合时代精神与当代人审美特点。

参考文献:

[1]马瑶.浅析中国画的“墨与色”[J].求知导刊,2018(4).

[2]龙芝兰.从中国画装饰陶瓷到陶瓷中国画:理论与实践[J].景德镇陶瓷,2017(6).

[3]龙芝兰.青花瓷和釉下彩瓷装饰的中国画积墨法技艺[J].景德镇陶瓷,2017(5).

[4]官振彬.谈中国画的墨与色的融合[J].商情,2013(15).

[5]刘统泉,刘雅胜,郝振欣,等.重拾“戏墨”:谈中国画中“墨”的艺术语境[J].美术大观,2010(7).

[6]牛星越.计白当黑,奇趣乃出:试论中国画的墨白空间及其境界[J].美术教育研究,2014(19).

[7]孟张龙.浅议中国画色墨的和谐关系[J].东方艺术,2012(6).

作者单位: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用墨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秀逸生气 淡雅自然:蒋金岳画论
浅析林泉高致—用墨之法
书画名人汇
微思考
黄宾虹山水画技法探微
从画家书法谈对书法墨法的理解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