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美术中的简约之美及当下应用

2019-11-04李昊坤李雪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古代简约工艺

李昊坤 李雪艳

摘 要:极简主义作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设计理念与思潮,成为当代设计的一种重要风格,从生活层面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与对简单、纯净生活的追求。与此相契合,在中国古代绘画、工艺美术与园林建筑之中,同样有着对于简约之美的追求与艺术表达,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简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简约文化的追问与探索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与发展,它的存在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于简约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古代;简约;工艺;美术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文化思想虽有所不同,但尚简是主流思想,并一直影响到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设计风格。相较于欧洲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简约的风格似乎更符合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人们对简约的风格追求从未停止,现代装修、设计以及各种艺术作品无不透露简约之美。这种简约并不是随意和敷衍,而是一種精心调整和设计,将繁杂之物、可有可无的东西剔除,剩下精华,给人带来清爽、纯净之感,这才是一种简约之美。中国古代就有不少体现简约美的工艺作品。

现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简约美的探讨,而少有将现代简约美同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相结合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美术画作、简约设计、简约工艺入手,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简约之美,再结合实际,分析其历史发展以及其对现代工艺美术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美术中的简约之美

中国古代美术品风格各异,既有皇家贵族不计成本的华奢之美,亦有文人推崇的简约之美,并在绘画领域、园林与庭院设计、工艺美术品中均有体现。

(一)绘画中的简约表现

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经说过:“艺术创作宜简不宜繁,宜藏不宜露。”[1]中国古代众多画作在构图和色彩等方面体现着这一点。

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的山水画。它的简约并不是图中内容的多少,而是整个画面的构图风格、用料色彩都体现着简约。在构图中,中国古代画作喜欢留白,这并不只在山水画中体现,在中国古代对动物、植物等具体事物的刻画中更能体现这一点。大面积的空白并不会破坏画面形象,反而能将图画中的主要描绘对象突出,同时再通过简洁的线条,刻画出一个轮廓,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这样的画面不会纷乱迷杂,画面的整体性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中国人对于纯色有着特殊的喜爱,中国山水画往往只使用墨来进行创作,即使出现靓丽的一丝色彩,也是用在人物等非山水类事物的表现上。中国山水画在用墨上极为讲究,“惜墨如金”得到高度推崇,以白宣纸铺底做背景与简洁的墨色意象交相辉映,山水动静结合,产生清幽、空旷、萧疏之美[2]。若是画面笔墨用得过多,反而令人头晕目眩、有窒息之感,无法体会山水画美之所在。除此之外,简约之美在植物画方面也多有表达。例如只用水墨色系刻画兰花的花叶细节和描绘碧竹,这种色彩的单一并不会使画面暗淡下来,反而能让人们更好地体会这幅画所想表现的意境,使人们融入画面去欣赏它。

(二)古代园林与庭院设计中的简约追求

在中国古代,除了皇家园林以外,大部分私人园林并不追求园林面积的大小。相比于欧洲中世纪的数学图案式简约的园林设计,中国古代的园林简约则表现在对园内事物大小以及分寸的拿捏上。

中国式古典园林从来不是事物的堆砌,更倾向于容纳精致的事物。在对植物、景观石、水体的布置与选用上,更加细致,往往需要对园林整体进行多次查看与设计才能完成决定。因此设计出来的园林没有一块地方与景物是多余的,凡是存在于这个院子里的,必然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任何一个景致的布置都有它的含义。园林内窗户与门的设计也由衷地让人感受到简约,它们的存在从不浪费任意一点空间,往往与周围的景象相协调。不管从内往外看还是从外向里看,都是起到好处。而这相较于西方园林为了表现宏伟壮阔而采用大面积的门与排布紧密的窗户要简约得多。

文人修建自己的庭院,与皇家和豪门贵族园林所追求的显赫富贵不同,他们的庭院更加简朴素雅。庭院中植物的绿色、墙壁的白色和瓦片的黑灰色融合和谐。与西方喜好在园林内种植大量的鲜花进行装饰不同,他们的庭院往往多种植单一的叶子植物。这些静态的事物使人内心平静,大块的纯色相结合给人舒适之感。同时园内的植物不会被刻意修剪,而是任由其生长,强调与自然的融合。为了追求植物与周围房屋相结合,在植物的选择上多选用生长速度较为缓慢的植物,例如小叶冬青、金叶女贞等。这些植物的小巧与庭院协调,不给人杂乱之感,简洁之美得以表现,深受园林设计者的喜爱。

中国古代园林非常注重对水的应用。园内池塘多采用引入地下活水的方式,保持水体的完整。为了凸显水体的动态性,会在水塘内养几条景观鲤鱼,但鱼的数量从来不会多,仅仅是为了保持运动,几条活动的鱼增加了园内的生气与灵气,又不显纷乱。中国古人对简约的追求也在园林内得到了满足。

(三)传统工艺之中的简约之美

中国古代工艺技术造诣非常高,有很多工艺即使使用现代科技也无法复原,而这些工艺也处处体现着中国古人的简约思想。据《考工记》记载:“凡画绘之事,后素功。”从中不难知晓,着上纯净单一的颜色,是一个作品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在这之前,即使画上了精美的图案也不算完工,只有在进行“素”之后才算完成,足可见古人对于这种简约朴素的推崇。

生活器物不是简单的使用器具,而是一种精神追求的象征,是当时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生活器物首先是为了生活方便而使用,所以我们很难在它们中找到过多的装饰,它们往往只拥有作为生活用品的最基本的功能,再加上一些淡雅朴素的花纹图案,表面留白的使用也体现出简约画面的意识已经存在于那个时代人们的脑海里。例如宋代的官窑烧制出来的瓷器以青白素色唯多,没有任何装饰,用“清水出芙蓉”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元代青花瓷所使用的主色调只有蓝白两种,带来的空灵之感让人们久久不能忘怀。

家具的建造工艺上也体现着简约。中国古代已经出现铜制家具,家具表面光滑,焊缝无痕,表现出高超的冶金工艺。中国古代大多数家具均用木材组合而成,但树木并不会长成刚好制造家具需要的形状,因此再加工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家具整体外观看上去简洁光滑,在追求简约的道路上,中国工匠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很多家具建造工艺,同时这些制造工艺还被广泛用于建筑建造。33种榫卯结构完美诠释了这一点。将木材的加工切割成特定的形状,再组合在一起,不仅仅拥有极佳的稳定性,在组合物表面更没有多余的部分,非常简洁,看上去有一种舒适之感。例如“加云子无束腰裹腿杌凳腿足与凳面结合”,虽然看起来构造较为复杂,但经过拆分,便不难发现,多个模块的组合恰到好处,并不给人冗杂之感,甚至整体看去还给人一种结构之美,这也是对工匠巧夺天工技艺的一种赞赏。

二、古代简约设计风格的现代应用与改进

在现在的设计制造中,人们一直在追求灵感。即使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人们也并没有完全抛弃古时候的工艺技巧,甚至对它们的应用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简约文化的国家,更是如此。

如在室内饰品和家具的选择上,人们不再追求富丽堂皇,反而遵循着清新淡雅的理念,西方巴洛克式的设计思想在中国并没有盛行,这种“极繁主义”所带来的纷繁琐细、华丽精巧,除了带来视觉上的刺激,并沒有对我们所看中的内在有任何的帮助,反而在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中会使人们感到烦躁。相比之下,对于中国朴素文化的表达,更加获得人们的青睐,人们更追求“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庄子语:“既雕既琢,复归于朴。”那些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法,与人们的新思想、新观念相统一,达到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境界的同时,摒弃传统的陈俗与浮华的家具[3],其设计简约而不简单,消费者更是喜爱有加。

工业制成品中,中国古代的简约工艺更是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例如现代智能手机简洁光滑的外观在装配过程中就采用了榫卯结构,做到了在表面上看不到一个螺丝钉,而近乎一个整体。工业品“简”的设计和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非常相似,首先要满足人的需求,做到以人为本,再按照人的审美需求进行设计,体现“简”的色彩美、形态美和功能美。现代瓷器的烧制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中国古代的烧制方法与工序上进行创新与发展,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中国古代瓷器让人捉摸不透,无法复制。

简约主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流派,主要表现于绘画领域。后来到20世纪80年代在各个领域才变得时髦。通过对中国古时人们思想理念以及建造工艺设计的挖掘,不难发现,在中国,简约主义起源早,发展历史长久。然而在现代,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简约的思想,设计制造领域也逐渐偏向繁杂,但是简约主义这种设计理念仍是一种永恒的价值观,并且中国传统简约文化影响力将会在各个方面延续。

三、简约设计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的简约主义是一种基于人格力量的审美理想,是提倡人在物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提倡物为人所用、物为人服务的积极世界观。其中蕴含的自尊自爱、真善平和的思想以及人对自身的思考一直感染到现代,值得当代设计师高度重视[4]。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地域的文化不断地交融发展,当代的设计正受着西方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正在逐渐丧失对内在简约的延续。虽然西方也提倡简约主义,但他们更多在意的是一个事物的外表简约,并没有融入其内在意义。

除此之外,当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给事物的建造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撑,虽然设计出的事物体系严谨,结构科学,但在很大程度上,它丧失了古代器物的灵动工巧之美。机器的普遍使用也使制作出的器物丧失了人工制作时所蕴含的那份情感与温情,而显得冰冷。我们应加强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增加对中国古代所提倡的简约理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简约含义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朱天曙.“书画相通”论[J].社会科学论坛,2013(5):34.

[2]陈甜.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57-60.

[3]黄石.浅析中国传统造物文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1-13.

[4]王志毅.设计中的多与少:设计元素的探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李昊坤,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工艺美术。

通讯作者:

李雪艳,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设计学博士。研究方向:工艺文化、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古代简约工艺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冰山理论视角下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读
中国古代山水画色彩研究
浅析服装中“少即是多”原则的应用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日本古代的贡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