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化审题利其器 思维建构助解题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2019-11-04叶晓玲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题组读题正方体

叶晓玲

(厦门市同安区岳口小学,福建 同安 361100)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PISA、ACTS、绿色评价体系等国际评价体系的推动下,小学数学的命题方向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阅读量增大、灵活度提高、呈现方式改变、应用意识增加,注重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考察,注重对学生提炼、分析信息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这一命题走向对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这一背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审题现象进行了研究,对审题失误类型进行了归因分类。其一,信息感知错误。一些学生在审题中往往粗枝大叶,导致看错符号,抄错数字,漏掉隐性条件,误看关键信息。其二,经验代替审题。学生在解题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这些旧经验有时会带来一定的干扰和误导。其三,认知经验缺乏。现在很多命题阅读量大、信息量多,学生不但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提练,还必须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判断。而部分学生对知识仅停留于模仿、对照的就题解题阶段,容易造成审题困难。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学生不能正确领会题目主旨,找不到对应的数量关系,最后错解、乱解、曲解。那么,如何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正确建立审题意识,提高审题能力,进而提升审题思维?

一、读题建构,审题有序化

数学语言具有抽象性、严谨性、简洁性、逻辑性和符号化等特点。它是数学题中联系各种关系的重要纽带,但如果解读有误,也可能成为学生正确解题的“拦路虎”。如,“一共”的词意为总共、总括,一般情况下问题中出现“一共”一词即为求和,用加法计算。但也有例外,如:小红有9块巧克力,每天吃3块,把这些巧克力吃完一共需要几天?这题可以用减法“9-3-3-3=0”也可以用除法“9÷3=3”。因此,审题时不能只抓关键词,须在整体语境中有序读题,方能正确审题。而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三遍读题审题意,先审后做再检查”的审题教学尝试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第一遍读题,信息不遗漏。要求学生通过圈、画、记等方式找重点句,抓关键词,启发学生将试题与知识储备中相关联的数学知识建立起联系,初步判断解题方向。

第二遍读题,条件细推敲。要求学生通过列关系式、画线段图、罗列条件等方式找出数量关系,理顺思路。

第三遍读题,问题再琢磨。要求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反向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确定解题方法。

读题是审题的基础,审题是读题的深化。“三遍读题审题意”每次读题的侧重点不尽相同,避免了重复枯燥。同时,通过循序渐进地审题,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了解,促进了思维的有序化。

二、类比呈现,审题思辨化

不少数学问题由于一字之差、一词之别,一号之异而题意迥异,学生稍不留意就会审错题、会错意、写错解。在教学中可以呈现相近、相似的题组练习,为学生创设辨析的思维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对比、辨析增强感知,提高审题思辨性,获得思维发展。

3×5÷3×5此题呈现出对称性质,很多学生会受到“视觉欺骗”,运算中先入为主先算两头的乘法,最后算除法,得到错解“1”。同类型的题目虽多次呈现,但仍有学生会深陷迷途不可自拔。而以题组形式呈现后,学生通过对题目、运算顺序、运算结果进行多角度的对比,对四则运算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细微之处有了进一步的辨析度。见3×5÷3×5即想到(3×5)÷(3×5),随即意识到两题在运算顺序上的不同,从而摒弃了先算两边乘法的错误做法。

案例2:

两道应用题只有一字之差——“中”与“终”,极其考验学生的观察力与理解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中”与“终”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中”为中点、中间,即240千米对应的分率为;而“终”为终点,即240千米对应的分率为。对比中学生获得了较为深刻的认知体验,促进了学生审题意识的提升,学生的思辨性也由此增强。

由此可见,题组对比不但是审题训练的题材,更是思维训练的素材。运用题组对比的形式打破了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培养了发散思维,发展了思辨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完善发展。

三、数形结合,审题具象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教学时渗透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直观的图形性质的问题。而借助形象思维这把“梯子”,有助于学生剔除问题的非本质特征,降低审题难度。

案例3:一个长方体的横截面是正方形,且正好可以平均切成3个小正方体,切开后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144平方厘米。切开后小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原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在熟悉长方体的构造后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表面积,但对于立体图形拼组后减少总表面积,分割后增加总表面积缺少直接生活经验,无法进行相应的联想,导致相关联的知识点掌握困难。遇上这一题型,教师应利用三维图加强几何直观,学生通过图示明确将长方体平均切成3个小正方体后须要切2刀,即增加了4个面,因此每个面的面积为:144÷4=36(平方厘米),得出棱长为6厘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认为,良好的审题习惯、熟练的审题技巧是学生解题的利器,更是思维建构的良梯。作为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审题习惯途径,精选审题素材,优化审题方法,使学生在审题中体验到思维之乐,在解题中发现数学之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题组读题正方体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小学数学“题组教学策略”之管见
——例谈“体积、容积单位换算”教学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拼正方体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商榷这道商榷题的修改题组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懂问题的能力